世充又令韋節諷侗,拜己為太尉,置署官屬,以尚書省為其府。 尋自稱鄭王,遣其將高略帥師攻壽安,不利而旋。 又帥師攻圍谷州,三日而退。 明年,自稱相國,受九錫,備法物,是後不朝侗矣。 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世充昵之。 法嗣乃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干以驅羊。 法嗣云:「楊,隋姓也。 幹一者,王字也。 王居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 」又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上之,法嗣釋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則相國名矣。 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為天子也。 」世充大悅曰:「此天命也。 」再拜受之。 即以法嗣為諫議大夫。 世充又羅取雜鳥,書帛系其頸,自言符命而散之於空。 或有彈射得鳥而來獻者,亦拜官爵。 既而廢侗,陰殺之,僭即皇帝位,建元曰開明,國號鄭。 大唐太宗帥師圍之。 世充頻出兵,戰輒不利,諸城相繼降款。 世充窘迫,遣使請救于竇建德,建德率兵援之。 至武牢,太宗破之,禽建德以詣城下。 世充將潰圍而出,諸將莫有應之者,於是出降。 至長安,為仇家所殺。 段達,武威姑臧人。 父岩,周朔州刺史。 達在周,年始三歲,襲爵襄坦縣公。 及長,身長八尺,美鬚髯,便弓馬。 隋文帝為丞相,以為大都督,領親信兵,常置左右。 及踐祚,為左直齋,遷車騎將軍,督晉王府軍事。 以擊高智慧功,授上儀同。 又破汪文進等,加開府。 仁壽初,為太子左衛副率。 大業初,以籓邸之舊,拜左翊衛將軍。 從征吐谷渾,進位金紫光祿大夫。 帝征遼東,平原郝孝德、清河張金稱等並起為盜,帝令達擊之,數為金稱等所挫,諸賊輕之,號為段姥。 後用鄃令楊善會謀,更與賊戰,方致克捷。 還京師,以公事坐免。 明年,帝征遼東,使達留守涿郡。 俄復拜左翊衛將軍。 高陽魏刀兒聚眾,自號歷山飛,寇掠燕、趙。 達率涿郡通守郭絢擊敗之。 時盜賊既多,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時人皆謂之為怯懦。 十二年,帝幸江都宮,詔達與太府卿元文都等留守東都。 李密縱兵侵掠城下,達與監門郎將龐玉、武牙郎將霍世舉禦之,以功遷左驍衛大將軍。 王世充之敗也,密進據北芒,來薄上春門,達與判戶部尚書韋津拒之。 達見賊,不陣而走,軍大潰,津沒于密。 及帝崩于江都,達與文都等推越王侗為主,署開府儀同三司,兼納言,陳國公。 元文都等之謀誅王世充,達預焉。 既而陰告世充,達為之內應。 及事發,迫越王送文都于世充,世充甚德于達。 既破李密,諷越王禪讓。 世充僭號,以達為司徒。 及東都平,坐斬,妻子籍沒。 論曰:宇文述便辟足恭,柔顏取悅。 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 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 此固君子所不為,亦丘明之深恥。 化及以此下才,負恩累葉。 時逢崩拆,不能竭命,乃因利乘便,先圖干紀,率群不逞,職為亂階,擾本塞源,裂冠毀冕。 釁深指鹿,事切食蹯,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憤矣,世充頭筲小器,遭逢時幸,與蒙獎擢,禮越舊臣。 而躬為戎首,親行鳩毒。 竟而蛇豕醜類,繼踵誅夷,梟獍凶魁,相尋菹戮。 垂炯戒于來葉,快忠義于當年,為人臣者,可無殷鑒哉! 列傳第六十八 外戚 賀訥 姚黃眉 杜超 賀迷 閭毗 馮熙 李惠 高肇 胡國珍從曾孫長粲 楊騰 乙弗繪 趙猛 胡長仁 隋文帝外家呂氏 夫左賢右戚,尚德尊功,有國者所以禦天下也。 殷肇王基,不藉莘氏為佐;周成王業,未聞姒姓為輔。 然歷觀累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權以取高位厚秩者,多矣!而鮮能有克終之美,必罹顛覆之患,何哉?皆由乎居上不以至公任物,在下徒用私寵要榮。 繭犢引大車,升質任厚棟,無德而尊,不知紀極,忽于滿盈之戒,罔念高危之咎。 故鬼瞰其室,憂必及之,所以殺身傾族相繼于西京也。 夫誠著艱難,功宣社稷,不以謙沖自牧,未免顛蹶之禍;而況道不足以濟時,仁不足以利物,自矜於己,以富貴驕人者乎! 魏道武初,賀訥有部眾之業,翼成皇祚,其餘或以勞勤,或緣恩澤。 齊氏后妃之族,多自保全。 胡長仁以譖訴貽禍,斛律光以地勢被戮,俱非女謁盛衰之所致也。 婁昭自以佐命之功,崇其名器,且霸業權輿,時方同德,陵暴之釁,因茲而起。 其靖德、昭訓二門,並良家遺孽,守死無暇,固不足涉言。 又子非繼世,權難妄假。 昭信非惟素門履道,訖構廢辱,威望之地,自致無由。 有周禦歷,後門初無與政,既而末跡竊權,竟移鼎璽,斯乃西漢覆車之轍,魏文所以深誡。 隋文潛躍之初,獻後便相推轂;煬帝大橫方兆,蕭妃密勿經綸。 是以恩禮綢繆,始終不易。 然外內親戚,莫預朝權,昆弟在位,亦無殊寵。 至于居擅玉堂,家稱金穴,暉光戚裡,熏灼四方,將三司以比儀,命五侯而同拜者,終始一代,寂無聞焉。 考之前王,可謂矯其弊矣。 故雖時經擾攘,無有陷于不義,市朝遷貿,而皆得以保全。 比夫憑藉寵私,階緣恩澤,乘其非據,旋就顛隕者,豈可同日而言哉!此所謂愛之以禮者也。 案外戚,《魏書》有賀訥、劉羅辰、姚黃眉、杜超、賀迷、閭毗、馮熙、李峻、李惠、高肇、于勁、胡國珍、李延實,《齊書》有趙猛、婁睿、爾硃文暢、鄭仲禮、李祖升、元蠻、胡長仁,《周書》不立此篇,《隋書》有獨孤羅、蕭巋。 今以劉羅辰、李峻、于勁、李延實、婁睿、爾硃文暢、鄭仲禮、李祖升、元蠻、獨孤羅、蕭巋各附其家傳,其餘併入此篇。 又檢楊騰、乙弗繪附之魏末,以備《外戚傳》。 賀訥,代人,魏道武皇帝之舅,獻明後之兄也。 其先世為君長。 祖紇,尚平文女。 父野干,尚昭成女遼西公主。 昭成崩,諸部乖亂,獻明後與道武及衛、秦二王依訥。 會苻堅使劉庫仁分攝國事,道武還居獨孤。 訥總攝東部為大人,遷居大寧,行其恩信,眾多歸之,侔于庫仁。 苻堅假訥鷹揚將軍。 後劉顯謀逆,道武輕騎歸訥,訥驚拜曰:「官家復國,當念老臣。 」帝笑答曰「誠如舅言,要不亡也。 」訥中弟染干粗暴,忌帝,常圖為逆。 每為皇姑遼西公主擁護,故染幹不得肆共禍心。 諸部大人請訥兄弟,求舉道武為主,染幹不從。 遂與諸大人勸進,道武登代王位於牛川。 及帝討吐突鄰部,訥兄弟遂懷異圖,率諸部救之。 帝擊之,大潰,訥西遁。 衛辰遣子直力鞮征訥,告急請降。 道武簡精騎二十萬救之,遂徙訥部落及諸弟,處之東界。 訥又通於慕容垂,垂以訥為歸善王。 染干謀殺訥而代立,訥遂與染干相攻。 垂遣子麟討之,敗染干于牛都,破訥于赤城。 道武遣師救訥,麟乃引退。 訥從道武平中原,拜安遠將軍。 其後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不聽遷徙。 其君長大人,皆同編戶。 訥以元舅,甚見尊重,然無統領,以壽終於家。 訥弟盧,亦從平中原,以功賜爵遼西公。 帝遣盧會衛王儀伐鄴,而盧自以帝之季舅,不肯受儀節度。 帝遣使切責之,盧遂忿恨,與儀司馬丁建構成其嫌,彌加猜忌。 會道武敕儀去鄴,盧亦引歸。 道武以盧為廣川太守。 盧性雄豪,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下,襲殺輔,奔慕容德。 德以為并州刺史、廣寧王。 廣固敗,盧亦沒。 第4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