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蠻夷酋長皆服金冠,以金多者為豪俊,由是遞相陵辱,每尋干戈,邊境略無寧歲。 毗患之,後因諸酋長相率以金遺之,於是置金座側,對之慟哭,謂曰:「此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滅。 今將此來,欲殺我邪!」無所納,悉以還之。 於是蠻夷感悟,遂不相攻。 文帝聞而善之,征為散騎常侍、大理卿。 處法平允,時人稱之。 歲余,進位上開府。 毗見左仆射楊素貴重擅權,百僚震懾,恐為國患,因上封事曰:「竊見左仆射越國公素,幸遇愈重,權勢日隆,所私皆非忠讜,所進咸是親戚,子弟布州,兼州連縣。 天下無事,容息奸圖,四海稍虞,必為禍始。 夫奸臣擅命,有漸而來。 王莽資之於積年,桓玄基之於易世,而卒殄漢祀,終傾晉祚。 陛下若以素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 」帝大怒,命有司禁止,親自詰之。 毗極言曰:「素既擅權寵,作威作福,將領之處,殺戮無道。 又太子、蜀王罪廢之日,百僚無不震悚,唯素揚眉奮肘,喜見容色,利國家有事以為身幸。 」毗發言謇謇,有誠亮之節,帝無以屈也,乃釋之。 素自此恩寵漸衰。 但素任寄隆重,多所折挫,當時朝士無不懾伏;有敢與相是非,辭氣不撓者,獨毗與柳彧及尚書左丞李綱而已。 後上不復專委于素,蓋由察毗之言。 煬帝即位,遷刑部尚書,並攝御史大夫事。 奏劾宇文述和私役部兵,帝議免述罪,毗固爭,因忤旨,遂令張衡代為大夫。 毗憂憤卒。 帝令吏部尚書牛弘弔之。 子敬真,位大理司直。 時煬帝欲成光祿大夫魚俱羅罪,令敬真案其獄,遂希旨陷之極刑。 未幾,敬真有疾,見俱羅為祟而死。 柳彧,字幼文,河東人也。 世居襄陽。 父仲禮,《南史》有傳。 仲禮,梁敗見囚于周,復家河東。 彧少好學,頗涉經史。 周大塚宰宇文護引為中外府記室,久而出為寧州總管掾。 武帝親總萬機,彧詣闕求試。 帝異之,以為司武中士。 轉鄭令。 平齊之後,帝賞從官,留京者不預。 彧上表曰:「今太平告始,信賞宜明,酬勛報勞,務先有本。 屠城破邑,出自聖規,斬將搴旗,必由神略。 若負戈擐甲,征扞劬勞。 至于鎮撫國家,宿衛為重。 俱稟成算,非專己能,留從事同,功勞須等。 」於是留守並加品級。 隋文帝受禪,歷尚書虞部、屯田二侍郎。 時制三品已上,門皆列戟。 左仆射高熲子弘德封應國公,申牒請戟。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異居,父之戟槊已列門外,尊有厭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禮,豈容外門既設,內閣又施?」事竟不行。 熲聞而嘆伏。 後遷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敬憚。 上嘉其婞直,謂曰:「大丈夫當立名于世,無容容而已。 」賜錢十萬,米百石。 時刺史多任武將,類不稱職,彧上表曰:「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干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 鐘鳴漏盡。 前在趙州,暗於職務,政由群小,賄賂公行。 百姓吁嗟,歌謡滿道,乃云:『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 』古人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 干子弓馬武用,是其所長;臨人蒞職,非其所解。 如謂優老尚年,自可厚賜金帛,若令刺舉,所損殊大。 臣死而後已,敢不竭誠。 」上善之,干子竟免。 有應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喪,娶雍州長史厙狄士文之從父妹。 彧劾之曰:「君明忽劬勞之痛,惑嬿爾之親,冒此苴縗,命彼褕翟。 不義不昵,《春秋》載其將亡:無禮無儀,詩人欲其遄死。 士文贊務神州,名位通顯,棄二姓之重匹,違六禮之軌儀。 請禁錮終身,以懲風俗。 」二家竟坐得罪。 隋承喪亂之後,風俗頽壞,彧多所矯正,上甚嘉之。 又見上勤於聽受,百僚奏請多有煩碎,因上疏諫曰:「人君出令,誡在煩數。 是以舜任五臣,堯咨四岳,設官分職,各有司存,垂拱無為,天下以乂。 所謂勞于求賢,逸于任使。 比見事無大小,咸關聖職。 陛下留心政道,無憚疲勞,至乃營造細小之事,出給輕微之物,一日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貧,分夜未寢,動以文簿,憂勞聖躬。 伏願思臣至言,少減煩務。 」上覽而嘉之。 以其家,敕有司與之築宅,因曰:「柳彧正直之士,國之龜寶也。 」其見重如此。 右仆射楊素當途顯貴,百僚懾憚,無敢忤者,嘗以少譴,敕送南台。 素恃貴,坐彧床。 彧從外來,見素如此,于階下端笏整容曰:「奉敕推公罪。 」素遽下。 彧據案坐,立素于庭前,辯詰事狀。 素由是銜之。 彧時方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見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戲,遞相誇競,至于糜費財力,上奏請禁絶之曰:「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外內共觀,曾不相避。 竭貲破產,競此一時。 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 穢行因此而生,盜賊由斯而起。 非益於化,實損於人。 請頒天下,並即禁斷。 」詔可其奏。 是歲,持節巡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臓污不稱職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莫不震懼。 上嘉之,賜絹布二百匹,氈三十領,拜儀同三司,歲余,加員外散騎常侍。 仁壽初,持節巡省太原道十九州。 及還,賜絹百五十匹。 彧嘗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政道集》十捲,蜀王秀遣人求之。 彧送之於秀,秀復賜彧奴婢十口。 及秀得罪,楊素奏彧以內臣交通諸侯,除名,配戍懷遠鎮。 行達高陽,有詔徵進。 至晉陽,遇漢王諒作亂,遣使馳召彧入城。 而諒反形已露,彧入城,度不得免,遂詐中惡不食,自稱危篤。 諒怒囚之。 及諒敗,楊素奏彧心懷兩端,以候事變,跡雖不反,心實同逆。 坐徙敦煌。 素卒,乃自申理,有詔徵還。 卒於道。 有子紹,為介休令。 趙綽,字士倬,河東人也。 性質直剛毅。 周初為天官府史,以恭謹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稍以明干見知,為內史中士。 父艱去職,哀毀骨立,世稱其孝。 隋文帝為丞相,知其清正,引為錄事參軍。 遷掌朝大夫,從行軍總管是雲暉擊叛蠻,以功拜儀同。 文帝受禪,授大理丞。 處法平允,考績連最。 歷大理正、尚書都官侍郎,每有奏讞,正色侃然,漸見禮重。 上以盜賊不禁,將重其法,綽進諫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納之,因謂曰:「若更有聞見,宜數言之。 」遷大理少卿。 故陳將蕭摩訶,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亂,摩訶當從坐。 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將之子,為人逼耳。 」因赦摩訶。 綽固諫不可,上不能奪,欲待綽去而赦之,因命綽退食。 綽曰:「臣奏獄未決,不敢退朝。 」上曰:「大理其為朕特放摩訶也。 」因命左右釋之。 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褌,俗雲利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據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 」上怒甚,謂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將綽斬之。 綽曰:「陛下寧可殺臣,不可殺辛亶。 」至朝堂,解衣當斬。 上使人謂綽曰:「竟如何?」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 」上拂衣入,良久乃釋之。 明日,謝綽,勞勉之,賜物三百段。 第4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