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趙王招謀害帝,帝不之知,乃將酒餚詣其宅。 趙王引帝入寢室,左右不得從,唯楊弘與冑兄弟坐于戶側。 趙王令其二子進瓜,因將刺帝。 及酒酣,趙王欲生變,以佩刀子剌瓜,連啖帝,將為不利。 冑進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趙王呵之曰:「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叱之使卻。 冑瞋目憤氣,扣刀入衛。 趙王問其姓名,冑以實對。 趙王曰:「汝非昔事齊王者乎?誠壯士也!」因賜之酒,曰:「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趙王偽吐,將入後閤,冑恐其為變,扶令上座,如此者再三。 趙王稱喉乾,命冑就廚取飲,冑不動。 會滕王逌後至,帝降階迎之,冑耳語勸帝速去。 帝猶不悟,曰:「彼無兵馬,復何能為?」冑曰:「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冑不辭死,死何益邪?」復入坐。 冑聞屋後有被甲聲,遽請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帝下床,趣而去。 趙王將追帝,冑以身蔽戶,王不得出。 帝及門,冑自後而至。 趙王恨不時發,彈指出血。 及誅趙王,賞賜不可勝計。 帝受禪,封武陵郡公,拜左衛將軍。 尋遷右衛大將軍。 帝從容曰:「保護朕躬,成此基業,元冑功也。 」歷豫、亳、淅三州刺史。 時突厥屢為邊患,朝廷以冑素有威名,拜靈州總管,北夷甚憚焉。 徵為右衛大將軍,親顧益隆。 嘗正月十五日,帝與近臣登高,時冑下直,馳詔召之。 及見,謂曰:「公與外人登高,未若就朕也。 」賜宴極歡。 晉王廣每致禮焉。 房陵王之廢也,冑預其謀。 帝正窮東宮事,左衛大將軍元旻苦諫,楊素乃譖之。 帝大怒,執旻于仗。 冑時當下直,不去,因奏曰:「臣向不下直者,為防元旻耳。 」復以此言激怒帝,帝遂誅旻。 蜀王秀之得罪,冑坐與交通,除名。 煬帝即位,不得調。 時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嶺南,將軍丘和亦以罪廢。 冑與和有舊,因數從之遊,酒酣,謂和曰:「上官政誠壯士也,今徙嶺表,得無大事乎?」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不徒然矣!」和明日奏之,冑竟坐死。 於是徵政為驍騎將軍。 拜和代州刺史。 達奚長儒,字富仁,代人也。 祖俟,魏定州刺史。 父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長儒少懷節操,膽烈過人。 十五,襲爵樂安公。 為周文帝引為親信,以質直恭樸,授子都督。 數有戰功。 天和中,除渭南郡守,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從武帝平齊,遷上開府,進爵成安郡公,別封一子縣公。 宣政元年,除左將軍勇猛中大夫。 後與烏丸軌圍陳將吳明徹于呂梁,陳援軍至,軌令長儒拒之。 長儒取車輪數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連轂相次以待之。 船艦礙輪不得進,長儒縱奇兵大破之,獲吳明徹,以功進位大將軍。 尋授行軍總管,北巡沙塞,卒與虜遇,大破之。 文帝作相,王謙舉兵于蜀,沙氐楊永安搧動利、興、武、文、沙、龍等穴州以應謙,詔長儒擊破之。 謙二子自京師逃歸其父,長儒並捕斬之。 文帝受禪,進位上大將軍,封蘄郡公。 開皇二年,突厥沙鉢略可汗並弟葉護及籓那可汗寇掠而南,詔以長儒為行軍總管擊之。 遇于周槃,眾寡不敵,軍中大懼,長儒慷慨,神色愈烈。 為虜所衝突,散而復聚,且戰且行,轉鬥三日,五兵咸盡,士卒以拳毆之,手皆骨見,殺傷萬計,虜氣稍奪,於是解去。 長儒身被五瘡,通中者二,其戰士死者十八九。 突厥本欲大掠秦、隴,既逢長儒,兵皆力戰,虜意大沮,明日,于戰處焚屍慟哭而去。 文帝下詔褒美,授上柱國,余勛回授一子。 其戰亡將士,皆贈官三轉,子孫襲之。 歷寧、鄜二州刺史,母憂去職。 長儒性至孝,水漿不入口五日,毀悴過禮,殆將滅性,天子嘉嘆。 起為夏州總管,匈奴憚之,不敢窺塞。 以病免。 又除襄州總管,轉蘭州。 文帝遣涼州總管獨孤羅、原州總管元褒、靈州總管賀若誼等發卒備胡,皆受長儒節度。 長儒率眾出祁連山北,西至蒲類海,無虜而還。 轉荊州總管,帝謂曰:「江陵國之南門,今以委卿,朕無慮也。 」卒官。 謚曰威。 子皓,大業中,位太仆少卿。 賀婁子干,字萬壽,本代人也。 隨魏氏南遷,世居關右。 祖道成,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景賢,右衛大將軍。 子干少以驍武知名。 仕周,累遷少司水,以勤勞封思安縣子。 大象中,除秦州刺史,進爵為伯。 及尉遲迥為亂,子干從韋孝寬討之。 遇賊圍懷州,子干與宇文述等擊破之。 文帝大悅,手書慰勉。 其後每戰先登。 及破鄴城,與崔弘度逐迥至樓上。 進位上開府,封武川縣公,以思安縣伯別封子皎。 開皇元年,進爵鉅鹿郡公。 其年,吐谷渾寇涼州,子干以行軍總管從上柱國元諧擊之,功最,優詔褒美,即令子干鎮涼州。 其年,突厥寇蘭州,子干拒之,至可洛峐山,與賊相遇。 賊眾甚盛,子干阻川為營,賊軍不得水數日,人馬甚弊,從擊,大破之。 於是冊授上大將軍,征授營新都副監,尋拜工部尚書。 其年,突厥復犯塞,以行軍總管從竇榮定擊之。 子干別路破賊,文帝嘉之,遣優詔勞免之。 子干請入朝,詔令馳驛奉見。 吐谷渾復寇邊,命子干討之。 入掠其國,二旬而還。 文帝以隴西頻被寇掠,甚患之。 又彼俗不設村塢,敕子干勒人為堡,營田積穀,以備不虞。 子幹上書曰:「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 但隴右之人,以畜牧為事,若更屯聚,彌不獲安。 但使鎮戍連接,烽候相望,人雖散居,必無所慮。 」帝從之。 帝以子干習邊事,授榆關總管,遷雲州刺史,甚為虜所憚。 後數年,突厥雍虞閭遣使請降,並獻羊馬。 詔以子干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應接之。 還,拜雲州總管,以突厥所獻馬百匹、羊千口以賜之,乃下書曰:「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所獻,還以賜公。 」母憂去職。 朝廷以榆關重鎮,尋起視事。 卒官。 文帝傷惜久之。 贈懷、魏等四州剌史,謚曰懷。 子善柱嗣。 子干兄詮,亦有才器。 位銀青光祿大夫、鄭純深等三州刺史、北地太守、東安郡公。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也。 父靜,周滄州刺史。 萬歲少英武,善騎射,驍健若飛。 好讀兵書,兼精占候。 年十五,逢周、齊戰于芒山,萬歲從父在軍,旗鼓正相望,萬歲令左右趣裝急去。 俄而周兵大敗,其父由是奇之。 及平齊之役,其父戰沒,萬歲以忠臣子,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 尉遲迥之亂,萬歲從梁士彥擊之。 軍次馮翊,見群雁飛來,萬歲謂士彥請射行中第三者。 射之,應弦而落,三軍莫不悅服。 及與迥軍遇,每戰先登。 鄴城之陣,官軍稍卻,萬歲乃馳馬奮擊,殺數十人,眾亦齊力,官軍復振。 迥平,以功拜上大將軍。 第3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