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葬,帝固以勰為宰輔。 勰頻口陳遺旨,請遂素懷。 帝對勰悲慟,每不許之。 頻表懇切,帝難違遺敕,遂其雅情。 猶逼以外任,乃以勰為都督、定州刺史。 勰仍陳讓,帝不許,乃述職。 帝與勰書,極家人敬,請勰入京。 景明初,齊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內屬,詔勰都督南征諸軍事,與尚書令王肅迎接壽春。 復授司徒。 又詔以本官領揚州刺史,進位大司馬,領司徒。 齊將陳伯之屯于肥口,胡松又據梁城。 勰部分將士,頻戰破之。 淮南平,征勰還朝。 初,勰之定壽春,獲齊汝陰太守王果、豫州中從事庾稷等數人。 勰傾衿禮之,常參坐席。 果承間求還江外,勰衿而許之。 果又謝曰:「果等今還,仰負慈澤,請聽仁駕振旅,反跡江外。 」至此乃還。 其為遠人所懷如此。 勰至京師,頻表辭大司馬、領司徒及所增邑,乞還中山,有詔不許。 乃除錄尚書,侍中、司徒如故,固辭不免。 時咸陽王禧以驕矜,頗有不法,北海王詳陰言于帝;又言勰大得人情,不宜久在宰輔,勸帝遵遺敕。 禧等又出領軍于烈為恆州,烈深以為忿。 烈子忠常在左右,密令忠言于帝,宜早自覽政。 時將礿祭,王公並齋于廟東坊。 帝遣于烈將壯士六十人召禧、勰、詳等引見。 帝謂勰曰:「頃來南北務殷,不容仰遂沖操。 恪是何人,而敢久違先敕?今遂叔父高蹈之意。 」詔乃為勰造宅,務從簡素,以遂其心。 勰因是作《蠅賦》以喻懷。 又以勰為太師,勰遂固辭。 詔侍中敦喻,帝又為書於勰,崇家人之敬,勰不得已而應命。 帝前後頻幸勰第。 及京兆、廣平王暴虐不法,制宿衛隊主率羽林、武賁幽守諸王于其第,勰上表切諫,帝不納。 時議定律令,勰與高陽王雍、八坐、朝士有才學者,五日一集,參論軌制應否之宜。 凡所裁決,時彥歸仰。 又加侍中。 勰敦尚文史,撰自古帝王賢達至于魏世子孫,族從為三十捲,名曰《要略》。 性仁孝。 言于朝廷,以其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 京兆王愉構逆,僧固見逼。 尚書令高肇性既凶愎,又肇兄女入為夫人。 順皇后崩,帝欲以為後,勰固執以為不可。 肇於是屢譖勰,因僧固之同愉逆,肇誣勰與愉通,南招蠻賊。 勰國郎中令魏偃、前防閣高祖珍希肇提攜,構成事。 肇初令侍中元暉以奏,暉不從。 又令左衛元珍言之。 帝訪暉,明勰無此。 帝更以問肇,肇以魏偃、祖珍為證,乃信之。 永平元年九月,召勰及高陽王雍、廣陽王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及高肇等人。 時勰妃方產,固辭不得已,意甚憂懼,與妃訣而登車。 入東掖門,度一小橋,牛傷,人輓而入。 宴于禁中,夜皆醉,各就別所消息。 俄而元珍將武士賫毒酒至。 勰曰:「一見至尊,死無恨也。 」珍曰:「至尊何可復見!」武士以刀環築勰二下,勰大言稱冤。 武士又以刀築勰,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 向晨,以褥裹尸,輿從屏門出,載屍歸第,雲因飲而薨。 勰妃李氏,司空沖之女也,號哭曰:「高肇枉理殺人,天道有靈,汝還當惡死。 」及肇以罪見殺,還於此屋,論者知有報應焉。 帝為舉哀于東堂。 勰既有大功于國,無罪見害,行路士女皆流涕曰:「高肇小人,枉殺如此賢王!」在朝貴戚莫不喪氣。 景明、報德寺僧鳴鐘欲飯,忽聞勰薨,二寺一千餘人皆嗟痛,為之不食,但飲水而齋。 追贈假黃鉞、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公、太師。 給鑒輅九旒,武賁班劍百人,前後部羽葆鼓吹,轀輬車。 有司奏太常卿劉芳議勰謚,保大定功曰武,善問周達曰宣,宜謚武宣王。 詔可。 及莊帝即位,追號文穆皇帝,妃李氏為文穆皇后,遷神主于太廟,稱肅祖。 節閔帝時,去其神主。 嫡子劭,字子訥,襲封。 劭善武藝,少有氣節。 明帝初,梁將寇邊,劭表上粟九千斛、資絹六百匹、國吏二百人以充軍用。 靈太后嘉其至意,不許。 累遷青州刺史。 孝昌末,靈太后失德,四方紛擾,劭遂有異志。 為安豐王延明所啟,徵入為御史中尉。 莊帝即位,尊為無上王。 尋遇害河陰。 追諡曰孝宣皇帝,妻李氏為文恭皇后。 子韶,字世冑,好學,美容儀。 初,爾硃榮將入洛,父劭恐,以韶寄所親榮陽太守鄭仲明。 仲明尋為城人所殺。 韶因亂,與乳母相失,遂與仲明兄子僧副避難。 路中為賊逼,僧副恐不免,因令韶下馬。 僧副謂客曰:「窮鳥投人,尚或矜愍,況諸王如何棄乎?」僧副舉刃逼之,客乃退。 韶逢一老母姓程,哀之,隱于私家。 居十餘日,莊帝訪而獲焉,襲封彭城王。 齊神武后以孝武帝后配之,魏室奇寶多隨後入韶家。 有二玉鉢相盛,轉而不可出。 馬腦榼容三升,玉縫之。 皆稱西域鬼作也。 歷位太尉、侍中、錄尚書事、司州牧、特進、太傅。 齊天保元年,降爵為縣公。 韶性行溫裕,以高氏婿,頗膺時寵。 能自謙退,臨人有惠政,好儒學;禮致才彥,愛林泉,修第宅華而不侈。 文宣常剃韶鬢鬚,加以粉黛,衣婦人服以自隨。 曰:「以彭城為嬪禦。 」譏元氏微弱,比之婦女。 十年,太史奏云:「今年當除舊佈新。 」文宣謂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韶曰:「為誅諸劉不盡。 」於是乃誅諸元以厭之。 遂以五月誅元世哲、景武等二十五家,余十九家並禁止之。 韶幽于京畿地牢,絶食,啖衣袖而死。 及七月,大誅元氏,自昭成已下並無遺焉。 或父祖為王,或身常貴顯,或兄弟強壯,皆斬東市。 其嬰兒投于空中,承之以槊。 前後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屍漳水。 剖魚者多得爪甲,都下為之久不食魚。 世哲從弟黃頭,使與諸囚自金凰台各乘紙鴟以飛,黃頭獨能至紫陌乃墜,仍付御史獄,畢義雲餓殺之。 北海王詳字季豫,美姿容,善舉止。 太和九年封,加侍中。 孝文自洛北巡,詳常與侍中彭城王勰並在輿輦,陪侍左右。 至文成射銘所,帝停駕,詔諸弟及侍臣皆試射遠近。 諸人皆去一二十步,唯詳箭及之。 帝拊掌欣笑,遂詔勒銘,親自為制。 車駕南伐,詳行中領軍,留守。 孝文臨崩,顧命詳為司空輔政。 宣武覽政,為中大將軍、錄尚書事。 咸陽王禧之謀反,詳表求解任,制不許。 除太尉、領司徒、侍中,錄尚書事如故。 詳之拜命,其夜暴風震電,拔其廷中桐,樹大十圍,倒立本處。 初,宣武之覽政,詳聞彭城王勰有震主之慮,而欲奪其司徒,大懼物議,故為大將軍,至是乃居之。 天威如此,識者知其不終。 既以季父崇寵,位望兼極,貪冒無厭,公私營販。 又于東掖門外規占第宅,至有喪柩在室,請延至葬而不見許,輿櫬巷次,行路哀嗟。 詳母高太妃頗助威虐,怨嗷然。 妃宋王劉昶女,不見答禮。 寵妾范氏,愛等伉儷。 及死葬訖,猶毀隧視之。 又烝于安定王燮妃高氏,即茹皓妻姊。 詳既素附於皓,又緣淫好,往來稠密。 詳雖貪侈,宣武禮敬尚隆。 常別住華林圓西隅,與都亭宮館相接。 帝每潛幸其所,肆飲終日,與高太妃相見,呼為阿母,伏而上酒,禮若家人。 臨出,高每拜送,舉觴祝言:「願官家千萬年壽,歲一入妾母子舍也。 」初,宣武之親政,詳與咸陽王禧、彭城王勰並被召入,共乘犢車,防衛嚴固。 高時惶迫,以為必死,亦乘車傍路哭送至金墉。 及詳得免,高云:「自今以後,不願富貴。 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掃市作活也。 」至此,貴寵崇盛,不復言有禍敗之理。 第1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