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正月丙子,封宕昌世子梁彌博為宕昌王。 二月,梁州氐、蜀反,絶漢中運路,州刺史邢巒頻大破之。 夏四月己未,城陽王鸞薨。 乙丑,詔曰:「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彞倫,仍不才舉。 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禮,必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邢巒遣統軍王足西伐,頻破梁諸軍,遂入劍閣。 秋七月戊子,王足擊破梁軍,因逼涪城。 八月壬寅,詔中山王英南討襄沔。 冬十一月戊辰朔,武興王楊紹先叔父集起謀反,詔光祿大夫楊椿討之。 王足圍涪城,益州諸郡戍降者十二三,送編籍者五萬餘戶。 既而足引軍退。 是歲,鄧至國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昌生,大赦。 壬申,梁、秦二州刺史邢巒連破氐賊,克武興。 秦州人王智等聚眾,自號王公,尋推秦州主簿呂苟兒為主,年號建明。 己卯,楊集起兄弟相率降。 二月丙辰,詔求讜言。 戊午,詔右衛將軍元麗等討呂苟兒。 三月己巳,以戎旅興,詔停諸作。 己卯,樂良王長命坐殺人,賜死。 庚寅,平南將軍、曲江縣公陳伯之自梁城南奔。 夏四月丁未,詔罷鹽池禁。 五月丙寅,詔以時澤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以致死,暴露溝塹者,令洛陽部尉,依法棺埋。 秋七月庚辰,元麗大破秦賊,降呂苟兒及其王公三十餘人,秦、涇二州平。 戊子,中山王英大破梁徐州刺史王伯敖于陰陵。 己丑,詔發定、冀、瀛、相、並、肆六州卒十萬,以濟南軍。 八月壬寅,安東將軍邢巒破梁將桓和于孤山。 諸將所在克捷,兗州平。 壬戌,曲赦涇、秦、岐、涼、河五州。 九月癸酉,邢巒大破梁軍于淮南,遂攻鐘離。 冬十一月甲子,帝為京兆王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汝南王悅講《孝經》于式乾殿。 是歲,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夏四月戊戌,鐘離大水,中山王英敗績而還。 六月己丑朔,詔有司準前式,置國子,立太學,樹小學于四門。 秋八月己亥,中山王英、齊王蕭寶夤坐鐘離敗,除名。 辛丑,敦煌人饑,詔開倉振恤。 九月己未,詔以徙正宮極,庸績未酬,以司空、高陽王雍為太尉,尚書令、廣陽王嘉為司空,百官悉進位一級。 庚申,夏州長史曹明謀反,伏誅。 甲子,開斜谷舊道。 丙戌,司州人饑,詔開倉振恤。 閏月甲午,禁大司馬門不得車馬出入。 冬十月丁卯,皇后于氏崩。 自碣石至于劍閣,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郡尉。 是歲,西域、東夷四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永平元年春三月戊子,皇子昌薨。 丙午,以去年旱儉,遣使者所在振恤。 夏五月辛卯,帝以旱故,減膳徹懸。 六月壬申,詔依洛陽舊圖,修聽訟觀。 秋七月甲午,立夫人高氏為皇后。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 丁卯,大赦,改元。 九月丙戌,復前中山王英本封。 戊戌,殺太師、彭城王勰。 癸卯,假鎮北將軍李平克信都,冀州平。 冬十月,豫州彭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 十二月己未,尚書邢巒克懸瓠,斬早生,禽梁將齊苟兒等。 是歲,北狄、東夷、西域十八國並遣使朝貢。 高昌國王曲嘉表求內徙。 二年春正月,涇州沙門劉慧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 夏四月己酉,武川鎮饑,詔開倉振恤。 甲子,詔緣邊州鎮,自今一不聽寇盜境外,犯者罪同境內。 五月辛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殺。 甲辰,幸華林都亭錄囚徒,死罪以下,降一等。 六月辛亥,詔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諸州軌轍,南北不等。 今可申敕四方,遠近無二。 」秋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 戊申,以鄧至國世子像覽蹄為其國王。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子顥為北海王。 壬午,詔定諸門闥名。 冬十月癸丑,以司空、廣陽王喜為司徒。 庚午,郢州獻七寶床,詔不納。 冬十一月甲申,詔禁屠殺含孕,以為永制。 己丑,帝于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冬十二月,詔五等諸侯,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 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 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是歲,西域、東夷二十四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壬子,秦州沙門劉光秀謀反,州郡捕斬之。 癸亥,秦州隴西羌殺鎮將趙俊反,州軍討平之。 三月丙戌,皇子詡生,大赦。 夏四月,平陽郡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 五月丁亥,冀、定二州旱儉,詔開倉振恤。 六月甲寅,詔重求遺書於天下。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英薨。 丙申,詔太常立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處。 嚴敕醫署分師救療,考其能否而行賞罰。 又令有司集諸醫工,惟簡精要,取三十捲以班九服。 十二月辛巳,江陽王繼坐事除名。 甲申,詔于青州立孝文皇帝廟。 殿中侍御史王敞謀反,伏誅。 是歲,西域、東夷、北狄十六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薛和討之。 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人饑甚,遣使振恤。 三月壬戌,司徒、廣陽王嘉薨。 夏四月,梁遣其鎮北將軍張稷及馬仙琕寇朐山。 詔徐州刺史盧昶率眾赴之。 五月己亥,遷代京銅龍置天泉池西。 丙辰,詔禁天文學。 冬十一月,朐山城陷,盧昶大敗而還。 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是歲,西域、東夷、北狄二十九國並遣使朝貢。 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頻年水旱,百姓饑弊,分遣使者,開倉振恤。 丙辰,以尚書令高肇為司徒,清河王懌為司空。 三月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詔開倉振恤。 以京師谷貴,出倉粟八十萬石以振恤貧者。 己未,安樂王詮薨。 夏四月,詔以旱故,斷食粟之畜。 丁卯,詔曰:「遷京嵩縣,年將二紀,博士端然虛祿。 靖言念之,有兼愧慨。 可嚴敕有司,國子學,孟冬使成。 太學、四門,明年暮春令就。 」戊辰,以旱故,詔尚書與群司鞫理獄訟。 辛未,詔饑人就谷六鎮。 丁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 癸未,詔曰:「肆州地震陷裂,死傷甚多。 亡者不可復追,生病宜加療救。 可遣太醫、折傷醫並給所須藥就療。 」乙酉,大赦,改元。 詔立理訴殿、申訟車,以盡冤窮之理。 五月丙午,詔天下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貸饑人。 自二月不雨至於是月。 己未晦,日有蝕之。 六月壬申,澍雨大洽。 戊寅,通河南牝馬之禁。 庚辰,詔出太倉粟五十萬石,以振京師及州郡饑人。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詡為皇太子。 十一月丙申,詔以東宮建,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 孝子順孫廉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 十二月己巳,詔守宰為御史彈赦免者,及考在中第,皆代之。 是歲,西域、東夷十國並遣使朝貢。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