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陳宣帝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 文帝知塚嗣仁弱,早存太伯之心,及乎弗悆,咸已委託矣。 至于纘業之後,拓土開疆,蓋德不逮文,智不及武,志大不已,晚致呂梁之敗,江左日蹙,抑此之由也。 後主因削弱之餘,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 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於婦人。 況以區區之陳,外鄰明德,覆車之跡,尚且追蹤叔季,其獲支數年,亦爲幸也。 雖忠義感慨,致慟井隅,何救麥秀之深悲,適足取笑乎千祀。 嗟乎!始梁末童謡云:「可憐巴馬子,一日行千里。 不見馬上郎,但見黃塵起。 黃塵汙人衣,皁莢相料理。 」及僧辯滅,群臣以謡言奏聞,曰:僧辯本乘巴馬以擊侯景,馬上郎,王字也,塵謂陳也;而不解皁莢之謂。 既而陳滅于隋,說者以爲江東謂羖羊角爲皁莢,隋氏姓楊,楊,羊也,言終滅于隋。 然則興亡之兆,蓋有數雲。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宋孝穆趙皇后孝懿蕭皇后武敬臧皇后武張夫人文章胡太后少帝司馬皇后文元袁皇后孝武昭路太后明宣沈太后孝武文穆王皇后前廢帝何皇后明恭王皇后後廢帝陳太妃後廢帝江皇后順陳太妃順謝皇后齊宣孝陳皇后高昭劉皇后武穆裴皇后文安王皇后鬱林王何妃海陵王王妃明敬劉皇后東昏褚皇后和王皇后 六宮位號,前史代有不同。 晉武帝采漢魏之制,置貴嬪、夫人、貴人,是爲三夫人,位視三公;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爲九嬪,位視九卿;其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宋武帝省二才人,其餘仍用晉制。 案貴嬪,魏文帝所制。 夫人,魏武初建魏國所制。 貴人,漢光武所制。 淑妃,魏明帝所制。 淑媛,魏文帝所制。 淑儀、修華,晉武帝所制。 修容,魏文帝所制。 修儀,魏明帝所制。 婕妤、容華,前漢舊號。 充華,晉武帝所制。 美人,漢光武所制。 及孝武孝建三年,省夫人;置貴妃,位比相國,進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以爲三夫人,又置昭儀、昭容、昭華,以代修華、修儀、修容。 又置中才人、充衣,以爲散位。 案昭儀,漢元帝所制。 昭容,孝武所制。 昭華,魏明帝所制。 中才人,晉武帝所制。 充衣,前漢舊制。 及明帝泰始二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復置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三年,又省貴人,置貴姬,以備三夫人之數;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爲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凡五職,亞九嬪;美人、才人、良人三職爲散役。 其後,帝留心後房,擬百官,備置內職焉。 及齊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貴嬪、夫人、貴人爲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爲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爲散職。 三年,太子宮置三內職: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及永明元年,有司奏貴妃、淑妃並加金章紫綬;佩于寘玉;淑妃舊擬九棘,以淑爲溫恭之稱,妃爲亞後之名,進同貴妃,以比三司;夫人之號,不殊蕃國;降淑媛以比九卿。 七年,復置昭容,位在九嬪焉。 梁武撥亂反正,深鑒奢逸,配德早終,長秋曠位。 定令制貴妃、貴嬪、貴姬爲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爲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爲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爲三職。 東宮置良娣、保林爲二職。 及簡文、元帝出自儲蕃,或迫在拘縶,或逼于寇亂;且妃並先殂,更不建椒閫。 陳武光膺天歷,以樸素自居,故後宮員位,其數多闕。 文帝天嘉之後,詔宮職備員。 其所制立,無改梁舊。 編之令文,以爲後法。 然帝性恭儉,而嬪嬙不備,宣帝、後主,無所改作。 今總綴緝,以立此篇雲。 宋孝穆趙皇后諱安宗,下邳僮人也。 父裔,平原太守。 後以晉穆帝昇平四年嬪于孝皇帝,以産武帝,殂于丹徒官舍,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壁裡雩山。 宋初追崇號諡,陵曰興寧。 永初二年,有司奏追贈裔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裔命婦孫氏封豫章郡建昌縣君。 其年,又追封裔臨賀縣侯。 裔子倫之自有傳。 孝懿蕭皇后諱文壽,蘭陵人也。 父卓字子略,洮陽令。 後爲孝皇帝繼室,生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 義熙七年,拜豫章公太夫人,武帝爲宋公、宋王,又加太妃、太后之號。 帝踐阼,尊曰皇太后,居宣訓宮。 上以恭孝爲行,奉太后素謹,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朝太后,未嘗失時刻。 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后。 景平元年,崩于顯陽殿,年八十一。 遺令:「漢世帝后,陵皆異處。 今可于塋域之內別爲一壙,一遵往式。 」乃開別壙,與興寧合墳。 初,武帝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 帝遺旨:「太后百歲後不須祔葬。 」至是故稱後遺令雲。 卓初與趙裔俱贈金紫光祿大夫,又追封封陽縣侯。 妻下邳趙氏封吳郡壽昌縣君。 卓子源之襲爵,源之見子思話傳。 武敬臧皇后諱愛親,東莞人也。 祖汪,尚書郎,父雋,郡功曹。 後適武帝,生會稽宣長公主興弟。 帝以儉正率下,後恭謹不違。 義熙四年正月甲子,殂于東城,追贈豫章公夫人,還葬丹徒。 帝臨崩,遺詔留葬建鄴。 於是備法駕迎梓宮,祔葬初寧陵。 宋初追贈雋金紫光祿大夫,妻高密叔孫氏遷陵永平鄉君。 雋子燾、熹,並自有傳。 武帝張夫人,諱闕,不知何許人也。 生少帝及義興恭長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夫人。 少帝即位,有司奏上尊號爲皇太后,宮曰永樂。 少帝廢,太后還璽紱,隨居吳郡。 文帝元嘉元年,拜營陽國太妃,二年薨。 文章胡太后諱道安,淮南人也。 義熙初,武帝所納。 文帝生五年,被譴賜死,葬丹徒。 武帝踐阼,追贈婕妤。 文帝即位,有司奏上尊號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寧,立廟建鄴。 少帝司馬皇后諱茂英,晉恭帝女也。 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 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爲皇后。 元嘉元年,降爲營陽王妃,又爲南豐王太妃。 十六年薨。 文元袁皇后諱齊嬀,陳郡陽夏人,左光祿大夫湛之庶女也。 母本卑賤,後年至六歲方見舉。 後適文帝,初拜宜都王妃,生子劭、東陽獻公主英娥。 上待後恩禮甚篤,袁氏貧薄,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之。 上性儉,所得不過五三萬、五三十匹。 後潘淑妃有寵,愛傾後宮,咸言所求無不得。 後聞之,未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萬錢與家,以觀上意,宿昔便得。 因此恚恨稱疾,不復見上,遂憤恚成疾。 元嘉十七年疾篤,上執手流涕,問所欲言。 後視上良久,乃引被覆面,崩于顯陽殿。 上甚悼痛之,詔前永嘉太守顔延之爲哀策,文甚麗。 及奏,上自益「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以致意焉。 有司奏諡宣皇后,詔諡曰元。 初,後生劭,自詳視之,使馳白帝:「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 」便欲殺之。 文帝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掇幔禁之乃止。 第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