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曰: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 種落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邈,非一時也。 五帝之世,則有獯粥焉;其在三代,則獫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焉;當涂、典午,則烏丸、鮮卑焉;後魏及周,則蠕蠕、突厥焉。 此其酋豪,相繼互為君長者也。 皆以畜牧為業,侵鈔為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 智謀之士,議和親于廟堂之上,折衝之臣,論奮擊于塞垣之下。 然事無恆規,權無定勢,親疏因其強弱,服叛在其盛衰。 衰則款塞頓顙,盛則彎弓寇掠,屈申異態,強弱相反。 正朔所不及,冠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 至于莫相救讓,驕黠憑陵,和親約結之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故不詳而究焉。 及蠕蠕衰微,突厥始大,至于木桿,遂雄朔野。 東極東胡舊境,西盡烏孫之地,彎弓數十萬,列處于代陰,南向以臨周、齊。 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好,求結和親。 乃與周合從,終亡齊國。 高祖遷鼎,厥徒孔熾,負其眾力,將蹈秦郊。 內自相圖,遂以乖亂,達頭可汗遠遁,啟民願保塞下。 於是推亡固存,返其舊地,助討餘燼,部眾遂強。 卒於仁壽,不侵不叛,暨乎始畢,未虧臣禮。 煬帝撫之非道,始有雁門之圍。 俄屬群盜並興,于此浸以雄盛,豪傑雖建名號,莫不請好息民。 於是分置官司,總統中國,子女玉帛,相繼于道,使者之車,往來結轍。 自古蕃夷驕僭,未有若斯之甚也。 及聖哲膺期,掃除氛昆,暗於時變,猶懷旅拒,率其群醜,屢隳亭鄣,殘毀我雲、代,搖蕩我太原,肆掠于涇陽,飲馬于渭汭。 聖上奇謀潛運,神機密動,遂使百世不覊之虜一舉而滅,瀚海龍庭之地,畫為九州,幽都窮髮之民,隷于編戶,實帝皇所不及,書契所未聞。 由此言之,雖天道有盛衰,亦人事之工拙也。 加以為而弗恃,有而弗居,類天地之含容,同陰陽之化育,斯乃大道之行也,固無得而稱焉。 列傳第五十 夫肖形天地,人稱最靈,以其知父子之道,識君臣之義,異夫禽獸者也。 傳曰:「人生在三 ,事之如一。 」然則君臣父子,其道不殊,父不可以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君不可以不君,臣不可以不臣。 故曰君猶天也,天可仇乎!是以有罪歸刑,見危授命,竭忠貞以立節,不臨難而苟免。 故聞其風者,懷夫慷慨,千載之後,莫不願以為臣。 此其所以生榮死哀,取貴前哲者矣。 至于委質策名,代卿世祿,出受心膂之寄,人參帷幄之謀,身處機衡,肆趙高之奸宄,世荷權寵,行王莽之桀逆,生靈之所仇疾,犬豕不食其餘。 雖薦社污宮,彰必誅之釁,斫棺焚骨,明篡殺之咎,可以懲夫既往,未足深誡將來。 昔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知懼,抑使之求名不得,欲蓋而彰者也。 今故正其罪名,以冠于篇首,庶後之君子,見作者之意焉。 ○宇文化及弟智及 司馬德戡 裴虔通 宇文化及,左翊衛大將軍述之子也。 性凶險,不循法度,好乘肥挾彈,馳騖道中,由是長安謂之輕薄公子。 煬帝為太子時,常領千牛,出入臥內。 累遷至太子仆。 數以受納貨賄,再三免官。 太子嬖昵之,俄而復職。 又以其弟士及尚南陽公主。 化及由此益驕,處公卿間,言辭不遜,多所陵轢。 見人子女狗馬珍玩,必請託求之。 常與屠販者游,以規其利。 煬帝即位,拜太仆少卿,蓋恃舊恩,貪冒尤甚。 大業初,煬帝幸榆林,化及與弟智及違禁與突厥交市。 帝大怒,囚之數月,還至青門外,欲斬之而後入城,解衣辮髮,以公主故,久之乃釋,並智及並賜述為奴。 述薨後,煬帝追憶之,遂起化及為右屯衛將軍,智及為將作少監。 是時李密據洛口,煬帝懼,留淮左,不敢還都。 從駕驍果多關中人,久客覊旅,見帝無西意,謀欲叛歸。 時武賁郎將司馬德戡總領驍果,屯于東城,風聞兵士欲叛,未之審,遣校尉元武達陰問驍果,知其情,因謀構逆。 共所善武賁郎將元禮、直閣裴虔通互相扇惑曰:「今聞陛下欲築宮丹陽,勢不還矣。 所部驍果莫不思歸,人人耦語,並謀逃去。 我欲言之,陛下性忌,惡聞兵走,即恐先事見誅。 今知而不言,其後事發,又當族滅我矣。 進退為戮,將如之何?」虔通曰:「上實爾,誠為公憂之。 」德戡謂兩人曰:「我聞關中陷沒,李孝常以華陰叛,陛下收其二弟,將盡殺之。 吾等家屬在西,安得無此慮也!」虔通曰:「我子弟已壯,誠不自保,正恐旦暮及誅,計無所出。 」德戡曰:「同相憂,當共為計取。 驍果若走,可與俱去。 」虔通等曰:「誠如公言,求生之計,無以易此。 」因遞相招誘。 又轉告內史舍人元敏、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李覆、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等,日夜聚博,約為刎頸之交,情相款昵,言無迴避,于座中輒論叛計,並相然許。 時李孝質在禁,令驍果守之,中外交通,所謀益急。 趙行樞者,樂人之子,家產巨萬,先交智及,勛侍楊士覽者,宇文甥,二人同告智及。 智及素狂悖,聞之喜,即共見德戡,期以三月十五日舉兵同叛,劫十二衛武馬,虜掠居人財物,結黨西歸。 智及曰:「不然。 當今天實喪隋,英雄並起,同心叛者已數萬人,因行大事,此帝王業也。 」德戡然之。 行樞、薛良請以化及為主,相約既定,方告化及。 化及性本駑怯,初聞大懼,色動流汗,久之乃定。 第3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3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