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27)。 」仲尼曰:「齋(28),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29),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30)。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31)。 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32)。 」回曰:「敢問心齋。 」仲尼曰:「若一志(33),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34)!聽止於耳(35),心止于符(36)。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虛(37)。 虛者,心齋也。 」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38),實自回也(39);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40)。 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41),入則鳴(42),不入則止。 無門無毒(43),一宅而寓於不得已(44),則幾矣(45)。 絕跡易,無行地難(46)。 為人使易以偽(47),為天使難以偽。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48)。 瞻彼闋者(49),虛室生白(50),吉祥止止(51)。 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52),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53),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54),伏戲幾蘧之所行終(55),而況散焉者乎(56)!」 【注釋】 ①端:端莊、正派。 虛:虛豁、謙遜。 「端」指外表,「虛」指內心。 ②勉:勤懇努力。 一:這裏是始終如一,忠貞不二的意思。 ③惡(wū):嘆詞,駁斥之聲;與下句疑問代詞用法的「惡」不同。 ④陽:指剛猛之盛氣。 充:滿,充斥於心。 孔:甚,很。 揚:露於外表。 ⑤采色:這裏指面部表情。 「采色不定」猶言「喜怒無常」。 ⑥案:壓抑,壓制。 ⑦容與:放縱。 ⑧漸:浸漬,潤澤。 ⑨執:固守己見。 ⑩外合:外表贊同。 訾(zǐ):非議。 「不訾」意思是不願對自己的言行作出反省。 (11)其:那,那樣。 庸詎:怎麼。 (12)直:正直,光明正大。 曲:彎曲,含有俯首曲就的意思。 (13)成:成就,指心中有數,已有成熟的主張和看法。 一說引用現成的話。 上:上世,指古代。 「上比」意思是跟古代的作法相比較。 (14)天:自然。 (15)所子:所養育的子女。 (16)蘄:祈求,希望得到。 善之:以之為善,把這樣的言論看作是正確的。 (17)童子:未成年的人。 (18)擎:舉,這裏指手裏拿著朝笏(hù)。 跽:長跪。 曲拳:躬身屈體。 (19)疵(cī):誹謗。 (20)讁(zhé):「謫」字的異體;譴責、責備。 (21)病:怨恨、禍害。 (22)大:太。 政:通作「正」,端正、糾正的意思。 諜:當。 (23)固:固陋,執著而不通達。 (24)止是:只此。 耳矣:罷了。 (25) 胡:何,怎麼。 (26)師:講作以……為師。 心:這裏指內心的定見。 (27)敢:表示謙敬之詞,相當於今天「斗膽地」、「冒昧地」之意。 方:辦法。 (28)齋:齋戒,指祭祀前的清心潔身,這裏專指清心。 (29)有心:指懷有積極用世之心。 (30)暤(hào):通作「昊」,廣大的意思。 「暤天」就是「大天」。 宜:當,合適。 (31)茹:吃。 葷:舊注指葷辛,即蔥蒜之類的菜。 (32)心齋:內心的齋戒。 (33)一:專一。 「一志」意思是凝寂虛忘,摒除雜念,心思高度專一。 (34)氣:「氣」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一極為重要的概念,指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 但這裏是指虛以待物的心境。 (35)「聽止於耳」一句,聯繫下句當是「耳止於聽」之誤倒。 (36)符:合。 (37)虛:這裏指純淨、空明的境界。 (38)得使:意思是稟受了心齋的教誨。 (39)自:疑是「有」字之誤。 (40)盡:詳盡,指顏回的上述言論對於「心齋」的理解,說得十分深透。 (41)樊:籬笆,喻指衛君統治的範圍,並暗含追名逐利之場所的意思。 感其名:為名利地位所動。 (42)入:採納進諫。 第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