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昔者桀殺關龍逢(29),紂殺王子比干(30),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31),以下拂其上者也(32),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33)。 是好名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34),禹攻有扈(35),國為虛厲(36),身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37)。 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38),嘗以語我來(39)!」 【注釋】 ①顏回:孔子的弟子,姓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 仲尼:孔子,仲尼為字。 孔子與顏回的這段談話完全出自假託。 ②之:往。 ③獨:專斷。 ④蕉:草芥。 ⑤如:往。 「無如」意思是沒有歸往的地方。 ⑥去:離。 ⑦就:趨赴,前往。 ⑧以:用,根據。 則:準則,辦法。 ⑨庶幾:也許可以;含有希望的意思。 瘳(chōu):病癒,這裏指國家恢復了元氣。 ⑩殆:恐怕,大概。 刑:遭受刑戳。 (11)存:存立,這裏指道德修養的建立。 (12)暴人:施政暴虐的人,這裏指衛國國君。 (13)蕩:喪失,毀壞。 所為:講作「……的原因」。 (14)軋:傾軋。 (15)矼(qiāng):堅實、篤厚。 (16)人氣:猶言民情、民心,與下句的「人心」意思相近。 「未達人氣」、「未達人心」,意思是未能得到人們廣泛的理解。 (17) 繩墨:喻指規矩、規範。 術(術):通作「述」。 一說「術」字是「衒」字之誤,賣弄的意思。 (18)此句就上下文意看很難串通。 一說「有」字乃是「育」字之誤,講作「賣」,即「鬻」的意思。 其:己;三人稱代詞變用為己稱。 (19)命之:名之,稱謂它。 菑(zāi):「災」字的異體,「災」字今簡化為「災」。 (20)悅:喜好。 不肖:不像,這裏指不學好。 (21)而:汝,你。 (22)唯:只。 詔:告,這裏指向衛君進言。 (23)王公:指衛君。 乘:趁;「乘人」就是抓住說話人說漏了嘴的機會。 一說講作借助國君的威勢。 捷:形容言語快捷善辯,不讓說話對方有喘息思考的機會。 (24)熒(yíng):眩,迷惑。 (25)色:臉色。 平:平和。 (26)營:營救,這裏指用言語自我解脫。 (27)容:容顏、態度。 形:顯露,表現。 (28)成之:以之為成,把對方的作為加以認可。 (29)桀:夏代最後一個國君,素以暴虐稱著于史。 關龍逢:夏桀時代的賢臣,因直言勸諫而被夏桀殺害。 (30)紂:商代最後一個國君,史傳又一個暴君。 比干:商紂王的庶出叔叔,也因力諫而被紂王殺害。 (31) 下:下位,居於臣下之位。 傴(yǔ)拊(fǔ):憐愛撫育。 人:人君的省稱。 (32)拂:違反。 上:居於上位的人,這裏指國君。 (33)修:美好,這裏專指很有道德修養。 擠:排斥。 (34)叢枝、胥敖:帝堯時代的兩個部落小國的國名。 《齊物論》中有宗、膾、胥敖之稱,「叢枝」疑即「宗」、「膾」,姑備參考。 (35)有扈:古國名。 (36)虛:墟所,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墟」。 厲:人死而無後代。 (37)實:實利。 已:止。 (38)有以:有所依憑。 (39)以語我:把它告訴給我。 來:句末語氣詞,表示感歎。 【譯文】 顏回拜見老師仲尼,請求同意他出遠門。 孔子說:「到哪里去呢?」顏回回答:「打算去衛國。 」孔子說:「去衛國幹什麼呢?」顏回說:「我聽說衛國的國君,他正年輕,辦事專斷;輕率地處理政事,卻看不到自己的過失;輕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死人遍及全國不可稱數,就像大澤中的草芥一樣,百姓都失去了可以歸往的地方。 我曾聽老師說:‘治理得好的國家可以離開它。 治理得不好的國家卻要去到那裏,就好像醫生門前病人多一樣’。 我希望根據先生的這些教誨思考治理衛國的辦法,衛國也許還可以逐步恢復元氣吧!」 第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