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漢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裔言于漢主曰:「自馬後崩,未嘗通使于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 」因薦諫議大夫李紓可以將命,漢主從之;楚亦遣使報聘。 光裔相漢二十餘年,府庫充實,邊境無虞。 及卒,漢主復以其子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損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五年(庚子,公元九四零年) 春,正月,帝引見閩使鄭元弼等。 元弼曰:「王昶蠻夷之君,不知禮義,陛下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 臣將命無狀,願伏鈇鑕以贖昶罪。 」帝憐之,辛未,詔釋元弼等。 楚劉勍等因大風,以火箭焚彭士愁寨而攻之,士愁帥麾下逃入獎、錦深山,乙未,遣其子師暠帥諸酋長納溪、錦、獎三州印,請降于楚。 二月,庚戌,北都留守、同平章事安彥威入朝,上曰:「吾所重者信與義。 昔契丹以義救我,我今以信報之;聞其徵求不已,公能屈節奉之,深稱朕意。 」對曰:「陛下以蒼生之故,猶卑辭厚幣以事之,臣何屈節之有!」上悅。 劉勍引兵還長沙。 楚王希范徙溪州于便地,表彭士愁為溪州刺史,以劉勍為錦州刺史;自是群蠻服于楚。 希范自謂伏波之後,以銅五千斤鑄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銘誓狀于上,立之溪州。 唐康化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璉謁平陵還,一夕,大醉,卒於舟中,唐主追封謚曰弘農靖王。 閩王曦既立,驕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尋舊怨。 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數以書諫之,曦怒,覆書罵之;遣親吏業翹監建州軍,教練使杜漢崇監南鎮軍,二人爭捃延政陰事告于曦,由是兄弟積相猜恨。 一日,翹與延政議事不葉,翹訶之曰:「公反邪!」延政怒,欲斬翹;翹奔南鎮,延政發兵就攻之,敗其戍兵。 翹、漢崇奔福州,西鄙戍兵皆潰。 二月,曦遣統軍使潘師逵、吳行真將兵四萬擊延政。 師逵軍于建州城西,行真軍于城南,皆阻水置營,焚城外廬舍。 延政求救于吳越,壬戌,吳越王元瓘遣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詮、內都監使薛萬忠將兵四萬救之,丞相林鼎諫,不聽。 三月,戊辰,師逵分兵三千,遣都軍使蔡弘裔將之出戰,延政遣其將林漢徹等敗之於茶山,斬首千餘級。 安彥威、王建立皆請致仕;不許。 辛未,以歸德節度使、侍衛馬步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劉知遠為鄴都留守,徙彥威為歸德節度使,加兼侍中。 癸酉,徙建立為昭義節度使,進爵韓王;以建立遼州人,割遼、沁二州隷昭義。 徙建雄節度使李德珫為北都留守。 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安從進恃其險固,陰蓄異謀,擅邀取湖南貢物,招納亡命,增廣甲卒;元隨都押牙王令謙、押牙潘知麟諫,皆殺之。 及王建立徙潞州,帝使問之曰:「朕虛青州以待卿,卿有意則降制。 」從進對曰:「若移青州置漢南,臣即赴鎮。 」帝亦不之責。 丁丑,王延政募敢死士千餘人,夜涉水,潛入潘師逵壘,因風縱火,城上鼓噪以應之,戰棹都頭建安陳誨殺師逵,其眾皆潰。 戊寅,引兵欲攻吳行真寨,建人未涉水,行真及將士棄營走,死者萬人。 延政乘勝取永平、順昌二城。 自是建州之兵始盛。 夏,四月,蜀太保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季良請與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毋昭裔,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業分判三司,癸卯,蜀主命季良判戶部,昭裔判鹽鐵,業判度支。 庚戌,以前橫海節度使馬全節為安遠節度使。 甲子,吳越孝獻世子弘僔卒。 吳越仰仁詮等兵至建州,王延政以福州兵已敗去,奉牛酒犒之,請班師;仁詮等不從,營于城之西北。 延政懼,復遣使乞師于閩王。 閩王以泉州刺史王繼業為行營都統,將兵二萬救之;且移書責吳越,遣輕兵絶吳越糧道。 會久雨,吳越軍食盡,五月,延政遣兵出擊,大破之,俘斬以萬計。 癸未,仁詮等詮遁。 胡漢筠既違詔命不詣闕,又聞賈仁沼二子欲訴諸朝;及除馬全節鎮安州代李金全,漢筠紿金全曰:「進奏吏遣人倍道來言,朝廷俟公受代,即按賈仁沼死狀,以為必有異圖。 」金全大懼。 漢筠因說金全拒命,自歸於唐;金全從之。 丙戌,帝聞金全叛,命馬全節以汴、洛、汝、鄭、單、宋、陳、蔡、曹、濮、申、唐之兵討之,以保大節度使安審暉為之副。 審暉,審琦之兄也。 李金全遣推官張緯奉表請降于唐,唐主遣鄂州屯營使李承裕、段處恭將兵三千逆之。 唐主遣客省使尚全恭如閩,和閩王曦及王延政。 六月,延政遣牙將及女奴持誓書及香爐至福州,與曦盟于宣陵。 然兄弟相猜恨猶如故。 第7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7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