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主自上黨歸,過雲州,大同節度使沙彥旬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還鎮。 節度判官吳巒在城中,謂其眾曰:「吾屬禮義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眾推巒領州事,閉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 應州馬軍都指揮使金城郭崇威亦恥臣契丹,挺身南歸。 契丹主過新州,命威塞節度使翟璋斂犒軍錢十萬緡。 初,契丹主阿保機強盛,室韋、奚、皆役屬焉,奚王去諸苦契丹貪虐,帥其眾西徙媯州,依劉仁恭父子,號西奚。 去諸卒,子掃刺立。 唐莊宗滅劉守光,賜掃刺姓李名紹威。 紹威娶契丹逐不魯之姊。 逐不魯獲罪于契丹,奔紹威,紹威納之;契丹怒,攻之,不克。 紹威卒,子拽剌立。 及契丹主德光自上黨北還,拽剌迎降,時逐不魯亦卒,契丹主曰:「汝誠無罪,掃剌、逐不魯負我。 」皆命發其骨,磑而揚之。 諸奚畏契丹之虐,多逃叛。 契丹主勞翟璋曰:「當為汝除代,令汝南歸。 」己亥,璋表乞征詣闕。 既而契丹遣璋將兵討叛奚、攻雲州,有功,留不遣璋,璋鬱鬱而卒。 張厲自契丹逃歸,為追騎所獲,契丹主責之曰:「何故舍我去?」對曰:「臣華人,飲食衣服皆不與此同,生不如死,願早就戮。 」契丹主顧通事高彥英曰:「吾常戒汝善遇此人,何故使之失所而亡去?若失之,安可復得邪!」笞彥英而謝厲。 厲事契丹主甚忠直,遇事輒言,無所隱避,契丹主甚重之。 初,吳越王鏐少子元術數有軍功,鏐賜之兵仗。 及吳越王元瓘立,元珪為土客馬步軍都指揮使、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恃恩驕橫,增置兵仗至數千,國人多附之。 元瓘忌之,使人諷元珪請輸兵仗,出判溫州,元珪不從。 銅官廟吏告元瓘遣親信禱神,求主吳越江山;又為蠟丸從水竇出入,與兄元珦謀議。 三月,戊午,元瓘遣使者召元術宴宮中,既至,左右稱元珪有刃墜於懷袖,即格殺之;並殺元珦。 元瓘欲按諸將吏與元珦、元珪交通者,其子仁俊諫曰:「昔光武克王郎,曹公破袁紹,皆焚其書疏以安反側,今宜效之。 」元瓘從之。 或得唐潞王膂及髀骨獻之,庚申,詔以王禮葬于徽陵南。 帝遣使詣蜀告即位,且敘姻好;蜀主覆書,用敵國禮。 范延光聚卒繕兵,悉召巡內刺史集魏州,將作亂。 會帝謀徙都大梁,桑維翰曰:「大梁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水陸都會,資用富饒。 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距魏不過十驛,彼若有變,大軍尋至,所謂疾雷不及掩耳也。 」丙寅,下詔,托以洛陽漕運有闕,東巡汴州。 吳徐知誥立子景通為王太子,固辭不受。 追尊考忠武王溫曰太祖武王,妣明德太妃李氏曰王太后。 壬申,更名誥。 庚辰,帝發洛陽,留前朔方節度使張從賓為東都巡檢使。 漢主以疾愈,大赦。 交州將皎公羡殺安南節度使楊廷藝而代之。 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吳越王元瓘復建國,如同光故事。 丙申,赦境內,立其子弘僔為世子。 以曹仲達、沈崧、皮光業為丞相,鎮海節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丁酉,加宣武節度使楊光遠兼侍中。 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土木之盛倍于寶皇宮。 又遣使散詣諸州,伺人隱慝。 五月,吳徐誥用宋齊丘策,欲結契丹以取中國,遣使以美女、珍玩泛海修好,契丹主亦遣使報之。 丙辰,敕權署汴州牙城曰大寧宮。 壬申,進范延光爵臨清郡王,以安其意。 追尊四代考妣為帝后。 己卯,詔太社所藏唐室罪人首聽親舊收葬。 初,武衛上將軍婁繼英嘗事梁均王,為內諸司使,至是,請其首而葬之。 六月,吳諸道副都統徐景遷卒。 范延光素以軍府之政委元隨左都押牙孫鋭,鋭恃恩專橫,符奏有不如意者,對延光手裂之。 會延光病經旬,鋭密召澶州刺史馮暉,與之合謀逼延光反;延光亦思張生之言,遂從之。 甲午,六宅使張言奉使魏州還,言延光反狀;義成節度使符彥饒奏延光遣兵渡河,焚草市;詔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昭信節度使白奉進將千五百騎屯白馬津以備之。 奉進,雲州人也。 丁酉,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為魏府西南面都部署。 戊戌,遣侍衛都軍使楊光遠將步騎一萬屯滑州。 己亥,遣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將兵屯衛州。 重威,朔州人也,尚帝妹樂平長公主。 范延光以馮暉為都部署,孫鋭為兵馬都監,將步騎二萬循河西抵黎陽口。 辛丑,楊光遠奏引兵逾胡梁渡。 第7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7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