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侯安都恃功驕橫,數聚文武之士騎射賦詩,齋中賓客,動至千人。 部下將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輒奔歸安都。 上性嚴整,內銜之,安都弗之覺。 每有表啟,封訖,有事未盡,開封自書之云:「又啟某事。 」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傾倚。 嘗陪樂遊園禊飲,謂上曰:「何如作臨川王時?」上不應。 安都再三言之。 上曰:「此雖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訖,啟借供帳水飾,欲載妻妾于禦堂宴飲。 上雖許之,意甚不懌。 明日,安都坐于禦座,賓客居群臣位,稱觴上壽。 會重雲殿災,安都帥將士帶甲入殿,上甚惡之,陰為之備。 及周迪反,朝議謂當使安都討之,而上更使吳明徹。 又數遣台使按問安都部下,檢括亡叛。 安都遣其別駕周弘實自托于舍人蔡景歷,並問省中事。 景歷錄其狀,具奏之,因希旨稱安都謀反。 上慮其不受召,故用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還建康,部伍入于石頭。 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將帥會于尚書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將帥,盡奪馬仗而釋之。 因出蔡景歷表,以示于朝,乃下詔暴其罪惡,明日,賜死,宥其妻子,資給其喪。 初,高祖在京口,嘗與諸將宴,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為壽,各稱功伐。 高祖曰:「卿等悉良將也,而並有所短。 杜公志大而識暗,狎于下而驕于上;周侯交不擇人,而推心過差;侯郎傲誕而無厭,輕佻而肆志;並非全身之道。 」卒皆如其言。 乙卯,齊主使兼散騎常侍崔子武來聘。 齊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和士開有寵于齊主,齊主外朝視事,或在內宴賞,須臾之間,不得不與士開相見,或累日不歸,一日數入;或放還之後,俄頃即追,未至之間,連騎督趣,奸諂百端,寵愛日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 每侍左右,言辭容止,極諸鄙褻;以夜繼晝,無復君臣之禮。 嘗謂帝曰:「自古帝王,盡為灰土,堯舜、桀紂,竟復何異!陛下宜及少壯,極意為樂,縱橫行之,一日取快,可敵千年。 國事盡付大臣,何慮不辦,無為自勤約也!」帝大悅。 於是委趙彥深掌官爵,元文遙掌財用,唐邕掌外、騎兵,信都馮子琮、胡長粲常東宮。 帝三四日一視朝,書數字而已,略無所言,須臾罷入。 長粲,僧敬之子也。 帝使士開與胡後握槊,河南康獻王孝瑜諫曰:「皇后天下之母,豈可與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趙郡王睿,其父死於非命,不可親近。 」由是睿及士開共譖之。 士開言孝瑜奢僭,睿言「山東唯聞有河南王,不聞有陛下。 」帝由是忌之。 孝瑜竊與爾朱禦女言,帝聞之,大怒。 庚申,頓飲孝瑜酒三十七杯。 孝瑜體肥大,腰帶十圍,帝使左右婁子彥載以出,鴆之於車。 至西華門,煩躁投水而絶。 贈太尉、錄尚書事。 諸侯在宮中者,莫敢舉聲,唯河間王孝琬大哭而出。 秋,七月,戊辰,周主幸原州。 八月,辛丑,齊以三台宮為大興聖寺。 九月,壬戌,廣州刺史陽山穆公歐陽頠卒,詔其子紇襲父爵位。 甲子,周主自原州登隴。 周迪復越東興嶺為寇,辛未,詔護軍章昭達將兵討之。 丙戌,周主如同州。 初,周人欲與突厥木桿可汗連兵伐齊,許納其女為後,遣禦伯大夫楊薦及左武伯大原王慶往結之。 齊人聞之懼,亦遣使求昏于突厥,賂遺甚厚。 木桿貪齊幣重,欲執薦等送齊。 薦知之,責木桿曰:「太祖昔與可汗共敦鄰好,蠕蠕部落數千來降。 太祖悉以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 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義,獨不愧鬼神乎?」木桿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吾意決矣,當相與共平東賊,然後送女。 」薦等覆命。 公卿請發十萬人擊齊,柱國楊忠獨以為得萬騎足矣。 戊子,遣忠將步騎一萬,與突厥自北道伐齊,又遣大將軍達奚武帥步騎三萬,自南道出平陽,期會于晉陽。 冬,十一月,辛酉,章昭達大破周迪。 迪脫身潛竄山谷,民相與匿之,雖加誅戮,無肯言者。 十二月,辛卯,周主還長安。 丙申,大赦。 章昭達進軍度嶺,趣建安,討陳寶應,詔益州刺史余孝頃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自東道會之。 是歲,初祭始興昭烈王于建康,用天子禮。 第5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5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