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龍固然好戲,若是他心中不快意的,就連真帶耍,必要擾他。 有一夥小偷置酒邀懶龍游虎丘。 船控山塘,暫停米店門口河下。 穿出店中買柴沽酒,米店中人嫌他停泊在此出入攪擾,厲聲推逐,不許繫纜。 眾偷不平爭嚷。 懶龍丟個眼色道:「此間不容借走,我們移船下去些,別尋好上岸處罷了,何必動氣?」遂教把船放開,眾人還忿忿。 懶龍道:「不須角口,今夜我自有處置他所在。 」眾人請問,懶龍道:「你們去尋一隻站船來,今夜留一樽酒。 一個磕及暖酒家火薪炭之類,多安放船中。 我要歸途一路賞月色到天明。 你們明日便知,眼下不要說破。 」是夜虎丘席罷,眾人散去。 懶龍約他明日早會。 止留得一個善飲的為伴,一個會行船的持篙,下在站船中回來。 經過米店河頭,店中已扁閉得嚴密。 其時河中賞月歸舟歡唱過往的甚多。 米店裡頭人安心熟睡。 懶龍把船貼米店板門住下。 日間看在眼裡,有十一囤在店角落中,正臨水次近板之處。 懶龍袖出小刀,看板上有節處一挖,那塊木節囫圖的落了出來,板上老大一孔。 懶龍腰間摸出竹管一個,兩頭削如藕披,將一頭在板孔中插入米囤,略擺一擺,只見囤內米簌簌的從管裡瀉將下來,就如注水一般。 懶龍一邊對月舉杯,酣呼跳笑,與瀉米之聲相雜,來往船上多不知覺。 那家子在裡面睡的,一發夢想不到了。 看看斗轉參橫,管中沒得瀉下,想來囤中已空,看那船艙也滿了。 便叫解開船纜,慢慢的放了船去,到一僻處,眾偷皆來。 懶龍說與緣故,盡皆撫拿大笑。 懶龍拱手道:「聊奉列位眾分,以答昨夜盛情。 」竟自一無所取。 那米店直到開囤,才知其中已空,再不曉得是幾時失去,怎麼樣失了的。 蘇州新興百柱帽,少年浮浪的無不戴着裝幌。 南園側東道堂白雲房一起道士,多私下置一頂,以備出去游耍,好裝俗家。 一日夏月天氣,商量游虎丘,已叫下酒船。 百個紗王三,乃是王織紗第三個兒子,平日與眾道士相好,常合伴打平火。 眾道士嫌他慣討便宜,且又使酒難堪,這番務要瞞着了他。 不想紗王三已知道此事,恨那道士不來約他,卻尋懶龍商量,要怎生敗他遊興。 懶龍應允,即閃到白雲房將眾道常戴板巾盡取了來。 紗王三道:「何不取了他新帽,要他板巾何用?」懶龍道:「若他失去了新帽,明日不來遊山了,有何趣味?你不要管,看我明日消遣他。 」紗王三終是不解其意,只得由他。 明日,一夥道士輕衫短帽,裝束做少年子弟,登舟放浪。 懶龍青衣相隨下船,蹲坐舵樓。 眾道只道是船上人,船家又道是跟的侍者,各不相疑。 開得船時,眾道解衣脫帽,縱酒歡呼。 懶龍看個空處,將幾頂新帽卷在袖裡,腰頭摸出昨日所取幾頂板巾,放在其處。 行到斟酌橋邊,攏船近岸,懶龍已望岸上跳將去了。 一夥道士正要着衣帽登岸瀟灑,尋帽不見,但有常戴的紗羅板巾,壓揩整齊,安放做一堆在那裡。 眾道大嚷道「怪哉!聖哉!我們的帽子多在那裡去了?」船家道:「你們自收拾,怎麼問我?船不漏針,料沒失處。 」眾道又各尋了一遍,不見蹤影,問船家道:「方纔你船上有個穿青的瘦小漢子,走上岸去,叫來問他一聲,敢是他見在那裡?」船家道:「我船上那有這人?是跟隨你們下來的。 」眾道嚷道:「我們幾曾有人跟來?這是你串同了白日撞偷了我帽子去了。 我們帽子幾兩一頂結的,決不與你干休!」扭住船家不放。 船家不伏,大聲嚷亂。 岸上聚起無數人來,蜂擁爭看。 人叢中走出一個少年子弟,撲的跳下船來道:「為甚麼喧閙?」眾道與船家各各告訴一番。 眾道認得那人,道是決幫他的。 不匡那人正色起來,反責眾道道: 第2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刻拍案驚奇》
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