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驟退,自相踐踏;至東口,不得出,集無隙地。 兩岸銃矢夾攻,勢如風雨,斷頭折足者,枕藉溝中。 遺二十餘人,長跪乞命。 乃遣人縶送以歸。 乘勝直抵其巢。 守巢者聞風奔竄,搜其輜重而還(57). 崔大喜,問其設火之謀。 曰:「設火於東,恐其西追也;短,欲其速盡,恐偵知其無人也;既而設于谷口,口甚隘,一夫可以斷之,彼即追來,見火必懼:皆一時犯險之下策也。 」取賊鞫之,果追入谷,見火驚退。 二十餘賊,盡劓刖而放之(58). 由此威聲大震,遠近避亂者從之如市,得土團三百餘人(59). 各處強寇無敢犯,一方賴之以安。 異史氏曰:“快牛必能破車(60),崔之謂哉!志意慷慨,蓋鮮儷矣(61). 然欲天下無不平之事,寧非意過其通者與(62)?李申,一介細民(63),遂能濟美。 緣■飛入,剪禽獸于深閨;斷路夾攻,蕩么魔于隘谷。 使得假五丈之旗(64),為國效命,烏在不南面而王哉(65)!”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建昌:明清府名,治所在今江西省南城縣。 (2) 夏屋:大屋。 夏,大。 (3) 求訴稟白者:前來訴冤陳事的人。 (4) 竊啖之:暗地裡送飯給母親吃。 (5) 詬厲萬端:怒斥辱罵,沒完沒了。 厲,虐害。 (6) 溫恤:好言勸慰。 (7) 朱:紅色染料。 (8) 飯:施飯。 (9) 令終:善終,平安地終其天年。 令,善,美。 (10)痛自抑:嚴格地剋制自己。 (11)萬分之一:萬一,指萬一惹下殺身之禍。 (12)厭禳(y ǎn —r áng掩攘):用迷信的方法,祈禱鬼神,消除災難。 禳,除殃。 (13)巫覡(x í席):裝神弄鬼、代人祈禱消災的人。 巫,女巫。 覡,男巫。 (14)盛德:積德。 (15)南昌:舊府名,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16)東作:春耕生產。 《尚書。 堯典》:「寅賓日出,平秩東作。 」《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 」 (17)擯斥:斥退,拒絶。 (18)促步:催其行走。 (19)道無由:找不到因由。 道,理。 (20)署妻于券:意謂簽署契約,註明以妻為抵押。 (21)榜笞剌■(duó多):謂嚴刑拷打。 《史記。 張耳陳餘傳》:「吏治榜笞數千,剌| ,身無可擊者,終不復言。 」| ,剌。 (22)「無悔狀」:保證不再反悔的字據。 (23)■(jiè介):大聲咄斥。 (24)兀坐:獨自端坐。 (25)嗔(chēn 琛):嗔怒;生氣。 (26)卒無詞:始終沒有招承。 詞,供詞。 (27)誣服:被迫銜冤認罪。 (28)論闢:判處死刑。 闢,大闢,斬首。 (29)絶裾(j ū):斷絶襟袖,以示大意堅決。 《世說新語。 尤悔》:晉溫嶠受劉琨命,至江南奉表勸進,其「母崔氏固駐之,嶠絶裾而去。 」裾,衣服的襟袖。 (30)庭:公庭,官府。 (31)兩收之:兩人均入獄。 收,拘押。 (32)恤刑官:分赴各道,審理囚犯。 見《明史。 刑法志》。 恤刑,慎用 刑罰。 (33)閲囚:也稱「錄囚」,審察並復勘已定罪的囚犯。 (34)減等:減刑,等,量刑的等級。 (35)援赦:根據赦令。 (36)不仁: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不忍」。 (37)■(zhēng征):同母輩通姦,叫「■」。 (38)坐誣:治以誣陷之罪。 (39)徙:徒邊,流放。 指上文所謂「充雲南軍」。 (40)廩給:給以糧米,猶言給予工錢。 (41)役同廝養:役使如同奴僕。 廝養,舊時對仆役的賤稱。 (42)關行附近州邑:發出公函到附近州縣。 關,關文,古時官府間平行公文。 (43)闖賊犯順:指闖王李自成起義反明。 犯順,以逆反順,造反作亂。 稱義軍為「賊」、為「逆」這是作者的階級偏見。 (44)及明鼎革:指清朝取代明朝。 鼎革,鼎和革都是《易》卦名,是更新、去故的意思,因用以代指改朝換代。 (45)擄: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據」。 (46)括:囊括。 (47)縛駒跨馬:指縛駒于家,跨牝馬而去。 (48)銜枚:不聲不響的意思。 枚,形如箸,兩端有帶,可系于頸。 古時進軍偷襲時,常令士兵銜在口中,以防喧嘩。 (49)多類星宿: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50)隘口:險要的關口。 (51)形神跳躁:暴跳如雷,情緒煩躁。 形,指形體。 神,指精神。 (52)■(kuāng匡):懦弱,膽怯。 (53)兵:兵器。 (54)■:據二十四卷本,原作「闔」。 (55)■:■要之處。 (56)岸:指山谷兩側。 (57)輜: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錙」。 (58)劓刖(y ì—yué義月);割鼻、斷足,均為古代酷刑。 (59)土團:猶言「鄉團」「鄉勇」。 (60)快牛必能破車:意謂剛勇盛氣之人,必然惹禍招災。 《晉書。 石季龍載記》:石虎年輕時喜遊蕩,好馳獵,多次以彈傷人。 其從父石勒欲殺之。 勒母曰:「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 」快牛,快而有力的牛,喻盛氣的人。 (61)儷:並列,比並。 (62)意過其通:意謂主觀所想超過常理。 通,通常的道理。 (63)一介細民:一個普通小民。 介,通「個」。 (64)假五丈之旗;古時武臣出鎮則建軍前大旗:此謂朝廷授以軍權。 五丈旗,大旗,見《史記。 秦始皇本紀》;此指主帥之大■。 (65)烏在不南面而王(w àng旺)哉:意謂無論南征北討,都能建功受爵。 南面,古時以坐北面南為尊,後來泛指帝王或重臣的統治為「南面」。 王,君臨,統治。 詩讞 第1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