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溝瘠死:謂輾轉溝壑饑餓而死。 《荀子。 榮辱》:「今夫偷生淺知之屬,……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也。 」瘠,餓死。 (33)運數: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連數」。 (34)以身代: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 原無「身」字。 (35)宦囊:指居官所積財物。 (36)凡: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幾」。 (37)公庭: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庭」原作「廷」。 (38)謂: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為」。 (39)往: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此字。 (40)奄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41)福亦哭: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無「亦」字。 (42)秋捷:秋闈告捷,謂考中舉人。 洋《陸判》注。 (43)登第:登進士第,謂中進士。 (44)弟: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此字。 (45)「黑心」四句:謂一旦續娶繼室,前室之子必然遭受虐侍,古今都一樣,的確令人悲哀。 《黑心符》,書名:唐代萊州長史于義方撰,一卷。 書內論述時人續娶繼室之害,以勸戒子孫。 後因以指暴虐不仁的繼室。 蘆花變生,為孔門弟子閔子竅受繼母虐待的故事,詳《馬介甫》注。 (46)不引嫌:謂不避嫌疑。 引嫌,為防嫌而迴避。 (47)表表於世:卓立於世。 表表,特出,卓立。 (48)無論閨闥:不要說婦女。 閨闥,內室。 此代指婦女。 (49)錚錚者:猶言佼佼者。 《後漢書。 劉盆子傳》:「徐宣等叩頭曰:」……今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誠次誠喜,無所恨也。 『帝(劉秀)曰:「卿所謂鐵中錚錚,■中佼佼者也。 』」 卷八 畫馬 臨清崔生(1) ,家■貧(2).圍垣不修(3).每晨起,輒見一馬臥露草間,黑質白章(4) ;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斷者。 逐去,夜又復來,不知所自。 崔有好友,官于晉(5) ,欲往就之,苦無健步(6) ,遂捉馬施勒乘去,囑屬家人曰(7) :「倘有尋馬者,當如晉以告(8).」 既就途,馬騖駛(9) ,瞬息百里。 夜不甚■芻豆(10),意其病。 次日緊銜不令馳(11),而馬蹄嘶噴沫,健怒如昨。 復縱之,午已達晉。 時騎入市■,觀者無不稱嘆(12). 晉王聞之,以重直購之。 崔恐為失者所尋(13),不敢售。 居半年,無耗(14),遂以八百金貨于晉邸,乃自市健騾歸。 後王以急務,遣校尉騎赴臨清(15). 馬逸(16),追至崔之東鄰,入門,不見。 索諸主人。 主曾姓,實莫之睹。 及入室,見壁間掛子昂畫馬一幀(17),內一匹毛色渾似,尾處為香住所燒,始知馬,畫妖也。 校尉難復玉命,因訟曾。 時崔得馬資,居積盈萬,自願以直貸曾,付校尉去。 曾甚德之,不知崔即當年之售主也。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臨清:縣名,即個山東省臨清市。 (2) ■(j ù巨)貧:此據青柯亭刻木,原作「屢貧」。 貧陋,貧困。 (3) 圍垣:指圍繞住宅修建的垣牆。 (4) 黑質白章:黑皮毛,有白花紋。 質,指馬體,章,花紋。 (5) 晉:山西省的簡稱。 (6) 健步:指可供騎乘的大牲口馬、騾之類。 步,代步,坐騎。 (7) 囑屬:猶言叮囑、囑咐。 (8) 當如晉以告:此據山東博物館抄本,原無「晉」字。 (9) 騖駛:急馳。 (10)■(d àn 淡):同「啖」,吃。 芻豆:猶言草料。 芻,草。 (11)緊銜:拉緊馬嚼子。 銜,銜于馬口、制馭馬之行止的鐵鏈,即馬嚼子。 (12)稱嘆:此據山東博物館抄本,原作「稱歡」。 (13)崔: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催」。 (14)無耗:無音訊,無消息。 (15)校尉:武官名。 秦設。 隋唐後為沒有固定職事的武散官,清制八品以下為校尉,明清也指稱衛士。 (16)馬逸,馬受驚狂奔。 (17)子昂: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著名書畫家,詩人。 今存世畫跡有《秋郊飲馬》等。 局詐 某御史家人(1) ,偶立市間,有一人衣冠華好,近與攀談。 漸問主人姓字、官閥(2) ,家人並告之。 其人自言:「王姓,貴主家之內使也(3).」語漸款洽,因曰:「宦途險惡,顯者皆附貴戚之門,尊主人所托何人也?」答曰:「無之。 」王曰:「此所謂惜小費而忘大禍者也。 」家人曰:「何托而可?」 王曰:「公主待人以禮,能覆翼人(4).某侍郎系仆階進(5).倘不惜千金贄,見公主當亦不難。 」家人喜,問其居止。 便指其門戶曰:「日同巷不知耶?」 家人歸告侍禦。 侍禦喜,即張盛筵,使家人往邀王。 王欣然來。 筵間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瑣事甚悉,且言:「非同巷之誼,即賜百金賞,不肯效牛馬(6).」 御史益佩戴之。 臨別,訂約,王曰:「公但備物,仆乘間言之,旦晚當有報命。 」 越數日始至,騎駿馬甚都(7) ,謂侍禦曰:「可速治裝行。 公主事大煩,投謁者踵相接,自晨及夕,不得一間。 今得一間,宜急往,誤則相見無期矣。 」 侍禦乃出兼金重幣(8) ,從之去。 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騎祗候(9).王先持贄人,久之,出,宣言:「公主召某御史。 」即有數人接遞傳呼。 侍禦傴僂而入,見高堂上坐麗人,姿貌如仙,服飾炳耀;侍姬皆着錦繡,羅列成行。 侍禦伏謁盡禮,傳命賜生檐下,金碗進茗。 主略致溫旨,侍禦肅而退。 自內傳賜緞靴、貂帽。 既歸,深德王(10),持刺謁謝(11),則門闔無人。 疑其侍主未復。 三日三詣,終不復見。 使人詢諸貴主之門,則高扉肩錮。 訪之居人,並言,“此間曾無貴主。 前有數人僦屋內居,今去已三日矣。 ”使反命,主僕喪氣而已。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