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湛,字處元。 涉獵文史,有家風。 為太子舍人,兼常侍,聘陳使副。 襲爵涇陽縣男。 渾與弟繪、緯俱為聘梁使主,湛又為使副,是以趙郡人士,目為四使之門。 繪,字敬文。 年六歲,便自願入學,家人偶以年俗忌,約而弗許。 伺其伯姊筆牘之間,而輒竊用,未幾遂通《急就章》。 內外異之,以為非常兒也。 及長,儀貌端偉,神情朗雋。 河間邢晏,即繪舅也,與繪清言,嘆其高遠。 每稱曰:「若披雲霧,如對珠玉,宅相之寄,良在此甥。 」 齊王蕭寶夤引為主簿記室,專管表檄,待以賓友之禮。 司徒高邕闢為從事中郎,征至洛。 時敕侍中西河王、秘書監常景選儒學十人緝撰五禮,繪與太原王又同掌軍禮。 魏靜帝于顯陽殿講《孝經》、《禮記》,繪與從弟騫、裴伯茂、魏收、盧元明等俱為錄議。 素長筆札,尤能傳受,緝綴詞議,簡舉可觀。 天平初,世宗用為丞相司馬。 每罷朝,文武總集,對揚王庭,常令繪先發言端,為群僚之首。 音辭辯正,風儀都雅,聽者悚然。 武定初,兼常侍,為聘梁使主。 梁武帝問繪:「高相今在何處?」繪曰:「今在晉陽,肅遏邊寇。 」 梁武曰:「黑獺若為形容?高相作何經略?」繪曰:「黑獺遊魂關右,人神厭毒,連歲凶災,百姓懷土。 丞相奇略不世,畜鋭觀釁,攻昧取亡,勢必不遠。 」 梁武曰:「如卿言極佳。 」 與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黃帝,姓在十四之限。 」 繪曰:「兄所出雖遠,當共車千秋分一字耳。 」 一坐大笑。 前後行人,皆通啟求市,繪獨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潔。 使還,拜平南將軍、高陽內史。 郡境舊有猛獸,民常患之。 繪欲修檻,遂因鬥俱死。 咸以為化感所致,皆請申上。 繪曰:「猛獸因鬥而斃,自是偶然,貪此為功,人將窺我。 」 竟不聽。 高祖東巡郡國,在瀛州城西駐馬久立,使慰之曰:「孤在晉,知山東守唯卿一人用意。 及入境觀風,信如所聞。 但善始令終,將位至不次。 」 河間守崔謀恃其弟暹勢,從繪乞麋角鴒羽。 繪答書曰:「鴒有六翮,飛則衝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 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 是時世宗使暹選司徒長史,暹薦繪,既而不果,咸謂由此書。 天保初,為司徒右長史。 繪質性方重,未嘗趨事權勢,以此久而屈沉。 卒。 贈南青州刺史,謚曰景。 公緒,字穆叔,渾族兄籍之子。 性聰敏,博通經傳。 魏末冀州司馬,屬疾去官。 後以侍御史征,不至,卒。 公緒沉冥樂道,不關世務,故誓心不仕。 尤善陰陽圖緯之學。 嘗語人云:「吾每觀齊之分野,福德不多,國家世祚,終於四七。 」 及齊亡之歲,上距天保之元二十八年矣。 公緒潛居自待,雅好著書,撰《典言》十捲,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捲,《玄子》五卷,《趙語》十三卷,並行于世。 李玙,字道璠,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之五世孫。 父韶,並有重名于魏代。 玙溫雅有識量。 釋褐太尉行參軍,累遷司徒右長史。 及遷都于鄴,留于後,監掌府藏,及撤運宮廟材木,以明干見稱。 累遷驃騎大將軍、東徐州刺史。 解州還,遂稱老疾,不求仕。 齊受禪,進玙兼前將軍,導從于圓丘行禮。 玙意不願策名兩朝,雖以宿舊被征,過事即絶朝請。 天保四年卒。 子詮、韞、誦。 韞無行。 誦以女妻穆提婆子懷廆,超遷臨漳令、儀同三司。 韞與陸令萱女弟私通,令萱奏授太子舍人。 弟瑾,字道瑜,名在魏書。 才識之美,見稱當代。 瑾六子,彥之、倩之、壽之、禮之、行之、凝之,並有器望。 行之與兄弟深相友愛,又風素夷簡,為士友所稱。 范陽盧思道是其舅子,嘗贈詩云:「水衡稱逸人,潘楊有世親,形骸預冠蓋,心思出風塵。 」 時人以為實錄。 玙從弟曉,字仁略。 魏太尉虔子。 學涉有思理。 釋褐員外侍郎。 爾朱榮之害朝士,將行,曉衣冠為鼠所噬,遂不成行,得免河陰之難。 及遷都鄴,曉便寓居清河,托從母兄崔悛宅。 給良田三十頃,曉遂築室安居,訓勖子侄,無復宦情。 武定末,以世道方泰,乃入都從仕。 除頓丘守,卒。 鄭述祖,字恭文,滎陽開封人。 祖羲,魏中書令。 父道昭,魏秘書監。 述祖少聰敏,好屬文,有風檢,為先達所稱譽。 釋褐司空行參軍。 天保初,累遷太子少師、儀同三司、兗州刺史。 時穆子容為巡省使,嘆曰:「古人有言:『聞伯夷之風,貪夫廉,懦夫有立。 』今于鄭兗州見之矣。 」 初,述祖父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齋亭,刻石為記。 述祖時年九歲。 及為刺史,往尋舊跡,得一破石,有銘云:「中嶽先生鄭道昭之白雲堂。 」 述祖對之嗚咽,悲動群僚。 有人入市盜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執之以歸首,述祖特原之。 自是之後,境內無盜。 人歌之曰:「大鄭公,小鄭公,相去五十載,風教猶尚同。 」 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雲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 當時以為絶妙。 所在好為山池,松竹交植。 盛饌以待賓客,將迎不倦。 未貴時,在鄉單馬出行,忽有騎者數百,見述祖皆下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 述祖顧問從人,皆不見,心甚異之。 未幾備征,終歷顯位。 及病篤,乃自言之。 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貴足矣,以清白之名遺子孫,死無所恨。 」 遂卒於州。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齊書》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