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綸長史韋質、司馬姜律先在於外,聞綸敗,馳往迎之。 於是復收散卒,屯于齊昌郡,將引魏軍共攻南陽。 侯景將任約聞之,使鐵騎二百襲綸,綸無備,又敗走定州。 定州刺史田龍祖迎綸,綸以龍祖荊鎮所任,懼為所執,復歸齊昌。 行至汝南,西魏所署汝南城主李素者,綸之故吏,聞綸敗,開城納之。 綸乃修濬城池,收集士卒,將攻竟陵。 西魏安州刺史馬岫聞之,報于西魏,西魏遣大將軍楊忠、儀同侯幾通率眾赴焉。 二年二月,忠等至于汝南,綸嬰城自守。 會天寒大雪,忠等攻不能克,死者甚眾。 後李素中流矢卒,城乃陷。 忠等執綸,綸不為屈,遂害之。 投于江岸,經日顏色不變,鳥獸莫敢近焉。 時年三十三。 百姓憐之,為立祠廟,後世祖追諡曰攜。 長子堅,字長白。 大同元年,以例封汝南侯,邑五百戶。 亦善草隷,性頗庸短。 侯景圍城,堅屯太陽門,終日蒲飲,不撫軍政。 吏士有功,未嘗申理,疫癘所加,亦不存恤,士咸憤怨。 太清三年三月,堅書佐董勛華、白曇朗等以繩引賊登樓,城遂陷,堅遇害。 弟確,字仲正。 少驍勇,有文才。 大同二年,封為正階侯,邑五百戶,後徙封永安。 常在第中習騎射,學兵法,時人皆以為狂。 左右或以進諫,確曰:「聽吾為國家破賊,使汝知之。 」除秘書丞,太子中舍人。 鐘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確每臨陣對敵,意氣詳贍。 帶甲據鞍,自朝及夕,馳驟往反,不以為勞,諸將服其壯勇。 及侯景乞盟,確在外,慮為後患,啟求召確入城。 詔乃召確為南中郎將、廣州刺史,增封二千戶。 確知此盟多貳,城必淪沒,因欲南奔。 攜王聞之,逼確使入,確猶不肯。 攜王流涕謂曰:「汝欲反邪!」時台使周石珍在坐,確謂石珍曰:「侯景雖雲欲去,而不解長圍,以意而推,其事可見。 今召我入,未見其益也。 」石珍曰:「敕旨如此,侯豈得辭?」確執意猶堅,攜王大怒,謂趙伯超曰:「譙州,卿為我斬之,當賚首赴闕。 」伯超揮刃眄確曰:「我識君耳,刀豈識君?」確於是流涕而出,遂入城。 及景背盟復圍城,城陷,確排闥入,啟高祖曰:「城已陷矣。 」高祖曰:「猶可一戰不?」對曰:「不可。 臣向者親格戰,勢不能禁,自縋下城,僅得至此。 」高祖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乃使確為慰勞文。 確既出見景,景愛其膂力,恆令在左右。 後從景行,見天上飛鳶,群虜爭射不中,確射之,應弦而落。 賊徒忿嫉,咸勸除之。 先是攜王遣人密導確,確謂使者曰:「侯景輕佻,可一夫力致,確不惜死,正欲手刃之;但未得其便耳。 卿還啟家王,願勿以為念也。 」事未遂而為賊所害。 史臣曰:自周、漢廣樹籓屏,固本深根;高祖之封建,將遵古制也。 南康、廬陵並以宗室之貴,據磐石之重,績以孝著,續以勇聞。 綸聰警有才學,性險躁,屢以罪黜,及太清之亂,忠孝獨存,斯可嘉矣。 列傳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聞喜人,晉太子左率康八世孫。 兄黎,弟楷、綽 ,並有盛名,所謂「四裴」也。 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 祖駰,南中郎外兵參軍。 父昭明,通直散騎常侍。 子野生而偏孤,為祖母所養,年九歲,祖母亡,泣血哀慟,家人異之。 少好學,善屬文。 起家齊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遭父憂去職。 居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 天監初,尚書仆射范雲嘉其行,將表奏之,會雲卒,不果。 樂安任昉有盛名,為後進所慕,游其門者,昉必相薦達。 子野于昉為從中表,獨不至,昉亦恨焉。 久之,除右軍安成王參軍,俄遷兼廷尉正。 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 或勸言諸有司,可得無咎。 子野笑而答曰:「雖慚柳季之道,豈因訟以受服。 」自此免黜久之,終無恨意。 二年,吳平侯蕭景為南兗州刺史,引為冠軍錄事,府遷職解。 時中書范縝與子野未遇,聞其行業而善焉。 會遷國子博士,乃上表讓之曰:「伏見前冠軍府錄事參軍河東裴子野,年四十,字幾原,幼稟至人之行,長厲國士之風。 居喪有禮,毀瘠幾滅,免憂之外,蔬水不進。 棲遲下位,身賤名微,而性不憛憛,情無汲汲,是以有識嗟推,州閭歎服。 且家傳素業,世習儒史,苑囿經籍,游息文藝。 著《宋略》二十捲,彌綸首尾,勒成一代,屬辭比事,有足觀者。 且章句洽悉,訓故可傳。 脫置之膠庠,以弘獎後進,庶一夔之辯可尋,三豕之疑無謬矣。 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邁乎有媯,棫樸越于姬氏,苟片善宜錄,無論厚薄,一介可求,不由等級。 臣歷觀古今人君,欽賢好善,未有聖朝孜孜若是之至也。 敢緣斯義,輕陳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 如此,則賢否之宜,各全其所,訊之物議,誰曰不允。 臣與子野雖未嘗銜杯,訪之邑裡,差非虛謬,不勝慺慺微見,冒昧陳聞。 伏願陛下哀憐悾款,鑒其愚實,干犯之愆,乞垂赦宥。 」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為通。 尋除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 出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 第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