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亶,字世龍,車騎將軍詳長子也。 齊初,起家奉朝請。 永元末,詳為西中郎南康王司馬,隨府鎮荊州,亶留京師,為東昏聽政主帥。 及崔慧景作亂,亶以捍禦功,除驍騎將軍。 及高祖起師,詳與長史蕭穎冑協同義舉,密遣信下都迎亶,亶乃賫宣德皇后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統,封十郡為宣城王,進位相國,置僚屬,選百官。 建康城平,以亶為尚書吏部郎,俄遷侍中,奉璽于高祖。 天監元年,出為宣城太守。 尋入為散騎常侍,領右驍騎將軍。 六年,出為平西始興王長史、南郡太守,父憂解職。 居喪盡禮,廬于墓側,遺財悉推諸弟。 八年,起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 服闋,襲封豊城縣公。 居州甚有威惠,為邊人所悅服。 十二年,以本號還朝,除都官尚書,遷給事中、右衛將軍、領豫州大中正。 十五年,出為信武將軍、安西長史、江夏太守。 十七年,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遷左衛將軍,領前軍將軍。 俄出為明威將軍、吳興太守。 在郡復有惠政,吏民圖其像,立碑頌美焉。 普通三年,入為散騎常侍,領右驍騎將軍,轉太府卿,常侍如故。 以公事免,未幾,優詔復職。 五年,遷中護軍。 六年,大舉北伐。 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帥譙州刺史湛僧智、歷陽太守明紹世、南譙太守魚弘、晉熙太守張澄,並世之驍將,自南道伐壽陽城,未克而邃卒。 乃加亶使持節,馳驛代邃,與魏將河間王元琛、臨淮王元彧等相拒,頻戰克捷。 尋有密敕,班師合肥,以休士馬,須堰成復進。 七年夏,淮堰水盛,壽陽城將沒,高祖復遣北道軍元樹帥彭寶孫、陳慶之等稍進,亶帥湛僧智、魚弘、張澄等通清流澗,將入淮、肥。 魏軍夾肥築城,出亶軍後,亶與僧智還襲,破之。 進攻黎漿,貞威將軍韋放自北道會焉。 兩軍既合,所向皆降下。 凡降城五十二,獲男女口七萬五千人,米二十萬石。 詔以壽陽依前代置豫州,合肥鎮改為南豫州,以亶為使持節、都督豫州緣淮南豫霍義定五州諸軍事、雲麾將軍、豫、南豫二州刺史。 壽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輕刑薄賦,務農省役,頃之民戶充復。 大通二年,進號平北將軍。 三年,卒於州鎮。 高祖聞之,即日素服舉哀,贈車騎將軍。 謚曰襄。 州民夏侯簡等五百人表請為亶立碑置祠,詔許之。 亶為人美風儀,寬厚有器量,涉獵文史,辯給能專對。 宗人夏侯溢為衡陽內史,辭日,亶侍禦坐,高祖謂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稟答曰:「是臣從弟。 」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曰:「卿傖人,好不辨族從。 」亶對曰:「臣聞服屬易疏,所以不忍言族。 」時以為能對。 亶歷為六郡三州,不修產業,祿賜所得,隨散親故。 性儉率,居處服用,充足而已,不事華侈。 晚年頗好音樂,有妓妾十數人,並無被服姿容。 每有客,常隔簾奏之,時謂簾為夏侯妓衣也。 亶二子:誼,損。 誼襲封豊城公,歷官太子舍人,洗馬。 太清中,侯景入寇,誼與弟損帥部曲入城,並卒圍內。 夔字季龍,亶弟也。 起家齊南康王府行參軍。 中興初,遷司徒屬。 天監元年,為太子洗馬,中舍人,中書郎。 丁父憂,服闋,除大匠卿,知造太極殿事。 普通元年,為邵陵王信威長史,行府國事。 其年,出為假節、征遠將軍,隨機北討,還除給事黃門侍郎。 二年,副裴邃討義州,平之。 三年,代兄亶為吳興太守,尋遷假節、征遠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七年,征為衛尉,未拜,改授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 八年,敕夔帥壯武將軍裴之禮、直閣將軍任思祖出義陽道,攻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克之。 是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于廣陵,入其郛。 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會僧智,斷魏軍歸路。 慶和于內築柵以自固,及夔至,遂請降。 夔讓僧智,僧智曰:「慶和志欲降公,不願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為烏合募人,不可禦之以法。 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 」於是夔乃登城拔魏幟,建官軍旗鼓,眾莫敢妄動,慶和束兵以出,軍無私焉。 凡降男女口四萬餘人,粟六十萬斛,餘物稱是。 顯伯聞之夜遁,眾軍追之,生擒二萬餘人,斬獲不可勝數。 詔以僧智領東豫州,鎮廣陵。 夔引軍屯安陽。 夔又遣偏將屠楚城,盡俘其眾,由是義陽北道遂與魏絶。 大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樹往迎願達,夔亦自楚城會之,遂留鎮焉。 詔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 三年,遷使持節,進號仁威將軍,封保城縣侯,邑一千五百戶。 中大通二年,征為右衛將軍,丁所生母憂去職。 第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