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霸府建,以泰為驃騎功曹史。 天監元年,遷秘書丞。 齊永元末,後宮火,延燒秘書,圖書散亂殆盡。 泰為丞,表校定繕寫,高祖從之。 頃之,遷中書侍郎。 出為南徐州別駕從事史,居職有能名。 復征中書侍郎,敕掌吏部郎事。 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員外散騎常侍,並掌吏部如故,俄即真。 自過江,吏部郎不復典大選,令史以下,小人求競者輻湊,前後少能稱職。 泰為之不通關求,吏先至者即補,不為貴賤請囑易意,天下稱平。 累遷為廷尉,司徒左長史。 出為明威將軍、新安太守,在郡和理得民心。 征為寧遠將軍,安右長史,俄遷侍中。 尋為太子庶子、領步兵校尉,復為侍中。 仍遷仁威長史、南蘭陵太守,行南康王府、州、國事。 王遷職,復為北中郎長史、行豫章王府、州、國事,太守如故。 入為都官尚書。 泰能接人士,士多懷泰,每願其居選官。 頃之,為吏部尚書,衣冠屬望,未及選舉,仍疾,改除散騎常侍、左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五。 謚夷子。 初,泰無子,養兄子祁,晚有子廓。 王份,字季文,琅邪人也。 祖僧朗,宋開府儀同三司、元公。 父粹,黃門侍郎。 份十四而孤,解褐車騎主簿。 出為寧遠將軍、始安內史。 袁粲之誅,親故無敢視者,份獨往致慟,由是顯名。 遷太子中舍人,太尉屬。 出為晉安內史。 累遷中書侍郎,轉大司農。 份兄奐于雍州被誅,奐子肅奔于魏,份自拘請罪,齊世祖知其誠款,喻而遣之。 屬肅屢引魏人來侵疆埸,世祖嘗因侍坐,從容謂份曰:「比有北信不?」份斂容對曰:「肅既近忘墳柏,寧遠憶有臣。 」帝亦以此亮焉。 尋除寧朔將軍、零陵內史。 征為黃門侍郎,以父終於此職,固辭不拜,遷秘書監。 天監初,除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 高祖嘗于宴席問群臣曰:「朕為有為無?」份對曰:「陛下應萬物為有,體至理為無。 」高祖稱善。 出為宣城太守,轉吳郡太守,遷寧朔將軍、北中郎豫章王長史、蘭陵太守,行南徐府州事。 遷太常卿、太子右率、散騎常侍,侍東宮,除金紫光祿大夫。 復為智武將軍、南康王長史,秩中二千石。 復入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南徐州大中正,給親信二十人。 遷尚書左仆射,尋加侍中。 時修建二郊,份以本官領大匠卿,遷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加親信為四十人。 遷侍中、特進、左光祿,復以本官監丹陽尹。 普通五年三月,卒,時年七十九。 詔贈本官,賻錢四十萬,布四百匹,蠟四百斤,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謚鬍子。 長子琳,字孝璋,舉南徐州秀才,釋褐征虜建安王法曹、司徒東閣祭酒,南平王文學。 尚義興公主,拜駙馬都尉。 累遷中書侍郎,衛軍謝朏長史,員外散騎常侍。 出為明威將軍、東陽太守,征司徒左長史。 錫字公嘏,琳之第二子也。 幼而警悟,與兄弟受業,至應休散,常獨留不起。 年七八歲,猶隨公主入宮,高祖嘉其聰敏,常為朝士說之。 精力不倦,致損右目。 公主每節其業,為飾居宇。 雖童稚之中,一無所好。 十二,為國子生。 十四,舉清茂,除秘書郎,與范陽張伯緒齊名,俱為太子舍人。 丁父憂,居喪盡禮。 服闋,除太子洗馬。 時昭明尚幼,未與臣僚相接。 高祖敕:「太子洗馬王錫、秘書郎張纘,親表英華,朝中髦俊,可以師友事之。 」以戚屬封永安侯,除晉安王友,稱疾不行,敕許受詔停都。 王冠日,以府僚攝事。 普通初,魏始連和,使劉善明來聘,敕使中書舍人硃異接之,預宴者皆歸化北人。 善明負其才氣,酒酣謂異曰:「南國辯學如中書者幾人?」異對曰:「異所以得接賓宴者,乃分職是司。 二國通和,所敦親好;若以才辯相尚,則不容見使。 」善明乃曰:「王錫、張纘,北間所聞,雲何可見?」異具啟,敕即使于南苑設宴,錫與張纘、硃異四人而已。 善明造席,遍論經史,兼以嘲謔,錫、纘隨方酬對,無所稽疑,未嘗訪彼一事,善明甚相嘆挹。 佗日謂異曰:「一日見二賢,實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為國!」 轉中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中,時年二十四。 謂親友曰:「吾以外戚,謬被時知,多叨人爵,本非其志;兼比羸病,庶務難擁,安能捨其所好而徇所不能。 」乃稱疾不拜。 便謝遣胥徒,拒絶賓客,掩扉覃思,室宇蕭然。 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時年三十六。 贈侍中,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謚貞子。 子泛、湜。 僉字公會,錫第五弟也。 八歲丁父憂,哀毀過禮。 服闋,召補國子生,祭酒袁昂稱為通理。 策高第,除長史兼秘書郎中,歷尚書殿中郎,太子中舍人,與吳郡陸襄對掌東宮管記。 出為建安太守。 山酋方善、謝稀聚徒依險,屢為民患,僉潛設方略,率眾平之,有詔褒美,頒示州郡。 除武威將軍、始興內史,丁所生母憂,固辭不拜。 又除寧遠將軍、南康內史,屬盧循作亂,復轉僉為安成內史,以鎮撫之。 還除黃門侍郎,尋為安西武陵王長史、蜀郡太守。 僉憚岨嶮,固以疾辭,因以黜免。 久之,除戎昭將軍、尚書左丞,復補黃門侍郎,遷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 太清二年十二月,卒,時年四十五。 贈侍中,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承聖三年,世祖追詔曰:「賢而不伐曰恭,謚恭子。 」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