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征為護軍將軍,領太子庶子。 未赴職,仍遷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將軍,領右驍騎將軍。 至京都,值魏宿預城請降,受詔為援,於是假節守淮陰。 魏軍退。 八年,還京師,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 十年,遷侍中、領軍將軍,給扶,並鼓吹一部。 十二年,遷安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慶遠重為本州,頗歷清節,士庶懷之。 明年春,卒,時年五十七。 詔曰:「念往篤終,前王令則;式隆寵數,列代恆規。 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雲杜縣開國侯柳慶遠,器識淹曠,思懷通雅。 爰初草昧,預屬經綸;遠自昇平,契闊禁旅。 重牧西籓,方弘治道,奄至殞喪,傷慟于懷。 宜追榮命,以彰茂勛。 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 謚曰忠惠。 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 」及喪還京師,高祖出臨哭。 子津嗣。 初,慶遠從父兄衛將軍世隆嘗謂慶遠曰:「吾昔夢太尉以褥席見賜,吾遂亞台司,適又夢以吾褥席與汝,汝必光我公族。 」至是,慶遠亦繼世隆焉。 陳吏部尚書姚察曰:王茂、曹景宗、柳慶遠雖世為將家,然未顯奇節。 梁興,因日月末光,以成所志,配跡方、邵,勒勛鐘鼎,偉哉!昔漢光武全愛功臣,不過朝請、特進,寇、鄧、耿、賈咸不盡其器力。 茂等迭據方岳,位終上將,君臣之際,邁于前代矣。 列傳第四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 蕭穎達,蘭陵蘭陵人,齊光祿大夫赤斧第五子也。 少好勇使氣,起家冠軍。 兄穎冑,齊建武末行荊州事 ,穎達亦為西中郎外兵參軍,俱在西府。 齊季多難,頗不自安。 會東昏遣輔國將軍劉山陽為巴西太守,道過荊州,密敕穎冑襲雍州。 時高祖已為備矣。 仍遣穎冑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 山陽至,果不敢入城。 穎冑計無所出,夜遣錢塘人硃景思呼西中郎城局參軍席闡文、諮議參軍柳忱閉齋定議。 闡文曰:「蕭雍州蓄養士馬,非復一日,江陵素畏襄陽人,人眾又不敵,取之必不可制,制之,歲寒復不為朝廷所容。 今若殺山陽,與雍州舉事,立天子以令諸侯,則霸業成矣。 山陽持疑不進,是不信我。 今斬送天虎,則彼疑可釋。 至而圖之,罔不濟矣。 」忱亦勸焉。 穎達曰:「善。 」及天明,穎冑謂天虎曰:「卿與劉輔國相識,今不得不借卿頭。 」乃斬天虎以示山陽。 山陽大喜,輕將步騎數百到州。 闡文勒兵待于門,山陽車逾限而門闔,因執斬之,傳首高祖。 且以奉南康王之議來告,高祖許焉。 和帝即位,以穎冑為假節、侍中、尚書令、領吏部尚書、都督行留諸軍事、鎮軍將軍、荊州刺史,留衛西朝。 以穎達為冠軍將軍。 及楊公則等率師隨高祖,高祖圍郢城,穎達會軍于漢口,與王茂、曹景宗等攻郢城,陷之。 隨高祖平江州。 高祖進江州,使與曹景宗先率馬步進趨江寧,破東昏將李居士,又下東城。 初,義師之起也,巴東太守蕭惠訓子璝、巴西太守魯休烈弗從,舉兵侵荊州,敗輔國將軍任漾之於硤口,破大將軍劉孝慶于上明,穎冑遣軍拒之;而高祖已平江、郢,圖建康。 穎冑自以職居上將,不能拒制璝等,憂愧不樂,發疾數日而卒。 州中秘之,使似其書者假為教命。 及璝等聞建康將平,眾懼而潰,乃始發喪,和帝贈穎冑丞相。 義師初,穎達弟穎孚自京師出亡,廬陵人循景智潛引與南歸,至廬陵,景智及宗人靈祐為起兵,得數百人,屯西昌藥山湖。 穎達聞之,假穎孚節、督廬陵豫章臨川南康安成五郡軍事、冠軍將軍、廬陵內史。 穎孚率靈祐等進據西昌,東昏遣安西太守劉希祖自南江入湖拒之。 穎孚不能自立,以其兵由建安復奔長沙,希祖追之,穎孚緣山逾嶂,僅而獲免。 在道絶糧,後因食過飽而卒。 建康城平,高祖以穎達為前將軍、丹陽尹。 上受禪,詔曰:「念功惟德,列代所同,追遠懷人,彌與事篤。 齊故侍中、丞相、尚書令穎冑,風格峻遠,器珝深邵,清猷盛業,問望斯歸。 締構義始,肇基王跡,契闊屯夷,載形心事。 朕膺天改物,光宅區宇,望岱觀河,永言號慟。 可封巴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本官如故。 」贈穎孚右衛將軍。 加穎達散騎常侍,以公事免。 及大論功賞,封穎達吳昌縣侯,邑千五百戶。 尋為侍中,改封作唐侯,縣邑如故。 遷征虜將軍、太子左衛率。 御史中丞任昉奏曰: 臣聞貧觀所取,窮視不為。 在於布衣窮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貪歷俗,惇此薄夫;況乎伐冰之家,爭鷄豚之利;衣綉之士,受賈人之服。 風聞征虜將軍臣蕭穎達啟乞魚軍稅,輒攝穎達宅督彭難當到台辨問。 列稱『尋生魚典稅,先本是鄧僧琰啟乞,限訖今年五月十四日。 主人穎達,于時謂非新立,仍啟乞接代僧琰,即蒙降許登稅,與史法論一年收直五十萬。 』如其列狀,則與風聞符同,穎達即主。 臣謹案:征虜將軍、太子左衛率、作唐縣開國侯臣穎達,備位大臣,預聞執憲,私謁亟陳,至公寂寞。 屠中之志,異乎鮑肆之求;魚飧之資,不俟潛有之數。 遂復申茲文二,追彼十一,風體若茲,準繩斯在!陛下弘惜勛良,每為曲法;臣當官執憲,敢不直繩。 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穎達所居官,以侯還第。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