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萬齡,陳留尉氏人也。 祖思曠,左光祿大夫。 父寧,黃門侍郎。 萬齡少知名,自通直郎為孟昶建威長史。 時袁豹、江夷相係為昶司馬,時人謂昶府有三素望。 萬齡家在會稽剡縣,頗有素情。 永初末,自侍中解職東歸,征為秘書監,加給事中,不就。 尋除左民尚書,復起應命,遷太常,出為湘州刺史,在州無政績。 還為東陽太守,又被免。 復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元嘉二十五年卒,時年七十二。 孔淳之,字彥深,魯郡魯人也。 祖惔,尚書祠部郎。 父粲,秘書監征,不就。 淳之少有高尚,愛好墳籍,為太原王恭所稱。 居會稽剡縣,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窮其幽峻,或旬日忘歸。 當遊山,遇沙門釋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載。 法崇嘆曰:「緬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公傾蓋於茲,不覺老之將至也。 」及淳之還反,不告以姓。 除著作佐郎,太尉參軍,並不就。 居喪至孝,廬于墓側。 服闋,與征士戴顒、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為人外之遊。 敬弘以女適淳之子尚。 會稽太守謝方明苦要入郡,終不肯往。 茅室蓬戶,庭草蕪徑,唯床上有數卷書。 元嘉初,復征為散騎侍郎,乃逃于上虞縣界,家人莫知所之。 弟默之為廣州刺史,出都與別。 司徒王弘要淳之集冶城,即日命駕東歸,遂不顧也。 元嘉七年,卒,時年五十九。 默之儒學,注《谷梁春秋》。 默之子熙先,事在《范曄傳》。 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陽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 凝之慕老萊、嚴子陵為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裡重其德行。 州三禮闢西曹主簿,舉秀才,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銓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親屬。 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安儉苦。 夫妻共乘薄笨車,出市買易,周用之外,輒以施人。 為村裡所誣,一年三輸公調,求輒與之。 有人嘗認其所著屐,笑曰:「仆著之已敗,今家中覓新者備君也。 」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之,不肯復取。 元嘉初,征為秘書郎,不就。 臨川王義慶、衡陽王義季鎮江陵,並遣使存問。 凝之答書頓首稱仆,不修民禮,人或譏焉。 凝之曰:「昔老萊向楚王稱仆,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許稱臣堯、舜。 」時戴顒與衡陽王義季書,亦稱仆。 荊州年饑,義季慮凝之喂斃,餉錢十萬。 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有饑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 性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 登高嶺,絶人跡,為小屋居之,採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 元嘉二十五年,卒,時年五十九。 龔祈,字孟道,武陵漢壽人也。 從祖玄之,父黎民,並不應徵闢。 祈年十四,鄉黨舉為州迎西曹,不行。 謝晦臨州,命為主簿;彭城王義康舉秀才,除奉朝請;臨川王義慶平西參軍,皆不就。 風姿端雅,容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而嘆曰:「此荊楚仙人也。 」衡陽王義季臨荊州,發教以祈及劉凝之、師覺授不應徵召,闢其三子。 祈又征太子舍人,不起。 時或賦詩,言不及世事。 元嘉十七年,卒,時年四十二。 翟法賜,尋陽柴桑人也。 曾祖湯,湯子莊,莊子矯,並高尚不仕,逃避征闢。 矯生法賜。 少守家業,立屋于廬山頂,喪親後,便不復還家。 不食五穀,以獸皮結草為衣,雖鄉親中表,莫得見也。 州闢主簿,舉秀才,右參軍,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 後家人至石室尋求,因復遠徙,違避徵聘,遁跡幽深。 尋陽太守鄧文子表曰:「奉詔書征郡民新除著作佐郎南陽翟法賜,補員外散騎侍郎。 法賜隱跡廬山,于今四世,棲身幽岩,人罕見者。 如當逼以王憲,束以嚴科,馳山獵草,以期禽獲,慮致顛殞,有傷盛化。 」乃止。 後卒於岩石之間,不知年月。 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 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 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公田悉令吏種秫稻。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裡小人。 」即日解印綬去職。 賦《歸去來》,其詞曰: 歸去來兮,園田荒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停尊。 引壺觴而自酌,盼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忄妻,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以盤桓。 第4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