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謨尋遷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都督。 時北土饑饉,乃散私谷十萬斛、牛千頭以振之。 轉領軍將軍。 孝武崩,與柳元景等俱受顧命,以外監事委玄謨。 時朝政多門,玄謨以嚴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 少帝既誅顏師伯、柳元景等,狂悖益甚,以領軍征玄謨。 子侄咸勸稱疾,玄謨曰:「吾受先帝厚恩,豈可畏禍苟免。 」遂行。 及至,屢表諫諍,又流涕請緩刑去殺,以安元元。 少帝大怒。 明帝即位,禮遇甚優。 時四方反叛,以玄謨為大統,領水軍南討,以腳疾,聽乘輿出入。 尋除車騎將軍、江州刺史,副司徒建安王于赭圻,賜以諸葛亮筒袖鎧。 頃之,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軍。 遷南豫州刺史,加都督。 玄謨性嚴克少恩,而將軍宗越禦下更苛酷,軍士謂之語曰:「寧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謨。 玄謨猶自可,宗越更殺我。 」年八十一薨,謚曰莊公。 子深早卒,深子繢嗣。 史臣曰:修之、宗慤,皆以將帥之材,懷廉潔之操,有足稱焉。 玄謨雖苛克少恩,然觀其大節,亦足為美。 當少帝失道,多所殺戮,而能冒履不測,傾心輔弼,斯可謂忘身徇國者歟! 列傳第三十七 柳元景 顏師伯 沈慶之 柳元景,字孝仁,河東解人也。 曾祖卓,自本郡遷于襄陽,官至汝南太守。 祖恬,西河太守。 父憑,馮翊太守。 元景少便弓馬,數隨父伐蠻,以勇稱。 寡言有器質。 荊州刺史謝晦聞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敗。 雍州刺史劉道產深愛其能,元景時居父憂,未得加命。 會荊州刺史江夏王義恭召之,道產謂曰:「久規相屈。 今貴王有召,難輒相留,乖意以為惘惘。 」服闋,補江夏王國中軍將軍,遷殿中將軍。 復為義恭司空行參軍,隨府轉司徒太尉城局參軍,太祖見又嘉之。 先是,劉道產在雍州有惠化,遠蠻悉歸懷,皆出緣沔為村落,戶口殷盛。 及道產死,群蠻大為寇暴。 世祖西鎮襄陽,義恭以元景為將帥,即以為廣威將軍、隨郡太守。 既至,而蠻斷驛道,欲來攻郡。 郡內少糧,器杖又乏,元景設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驛道。 或曰:「蠻將逼城,不宜分眾。 」元景曰:「蠻聞郡遣重戍,豈悟城內兵少。 且表裡合攻,于計為長。 」會蠻垂至,乃使驛道為備,潛出其後,戒曰:「火舉馳進。 」前後俱發,蠻眾驚擾,投鄖水死者千餘人,斬獲數百,郡境肅然,無復寇抄。 硃修之討蠻,元景又與之俱,後又副沈慶之征鄖山,進克太陽。 除世祖安北府中兵參軍。 隨王誕鎮襄陽,為後軍中兵參軍。 及朝廷大舉北討,使諸鎮各出軍。 二十七年八月,誕遣振威將軍尹顯祖出貲谷,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入盧氏,廣威將軍田義仁入魯陽,加元景建威將軍,總統群帥。 後軍外兵參軍龐季明年已七十三,秦之冠族,羌人多附之,求入長安,招懷關、陝。 乃自貲谷入盧氏,盧氏人趙難納之,弘農強門先有內附意,故委季明投之。 十月,魯方平、薛安都、龐法起進次白亭,時元景猶未發。 法起率方平、安都諸軍前入,自修陽亭出熊耳山。 季明進達高門木城,值永昌王入弘農,乃回,還盧氏,據險自固。 頃之,招盧氏少年進入宜陽苟公谷,以搧動義心。 元景以其月率軍繼進。 閏月,法起、安都、方平諸軍入盧氏,斬縣令李封,以趙難為盧氏令,加奮武將軍。 難驅率義徒,以為眾軍鄉導。 法起等度鐵嶺山,次開方口,季明出自木城,與法起相會。 元景大軍次臼口,以前鋒深入,懸軍無繼,馳遣尹顯祖入盧氏,以為軍援。 元景以軍食不足,難可曠日相持,乃束馬懸車,引軍上百丈崖,出溫谷,以入盧氏。 法起諸軍進次方伯堆,去弘農城五里。 賊遣兵二千餘人覘候,法起縱兵夾射之,賊騎退走。 諸軍造攻具,進兵城下,偽弘農太守李初古拔嬰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諸軍鼓噪以陵城,季明、趙難並率義徒相繼而進,衝車四臨,數道俱攻,士皆殊死戰,莫不奮勇爭先。 時初古拔父子據南門,督其處距戰,弘農人之在城內者三千餘人,于北樓豎白幡,或射無金箭。 安都軍副譚金、薛系孝率眾先登,生禽李初古拔父子二人,魯方平入南門,生禽偽郡丞,百姓皆安堵。 元景引軍度熊耳山,安都頓軍弘農,法起進據潼關,季明率方平、趙難軍向陝西七里谷。 殿中將軍鄧盛、幢主劉驂亂使人入荒田,招宜陽人劉寬糾率合義徒二千餘人,共攻金門鄔,屠之。 殺戍主李買得,古拔子也,為虜永昌王長史,勇冠戎類。 永昌聞其死,若失左右手。 誕又遣長流行參軍姚范領三千人向弘農,受元景節度。 十一月,元景率眾至弘農,營于開方口。 仍以元景為弘農太守,置吏佐。 第4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4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