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可以低成本招募大量熟練技術、半熟練技術和非熟練技術工人,因為中國為了增加就業機會願意吸收大量的工廠、設備,因為中國具有巨大而蓬勃發展的消費者市場,它已經成為離岸經營的理想地點。 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的經營,中國遲早會成為主要的競爭對手和消費市場,因此你必須考慮好如何和它開展合作、競爭甚至加以利用。 中國有160 多個人口超過100 萬的城市,你可以到一個之前從未聽說過的東部沿海城市,你會發現那裡的一個小鎮供應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眼睛框,而相鄰的小鎮則生產了世界上大多數的打火機,還有的小鎮給戴爾生產計算機屏幕,有的專門生產手機。 前面提到的日本顧問大前研一在他的《中華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China)中提到,在香港北部的珠江三角洲有5 萬家電子零件供應商。 有一天在東京的時候,大前研一對我說,中國是威脅,中國是顧客,中國也是機會,你不能忽視中國;你不應該將中國視為競爭的敵人,應該將自己的業務分為幾個部分,想好哪個部分可以在中國投資,哪個部分需要出口到中國,哪個部分需要從中國進口。 現在讓我們看看中國對外開放對世界變平的真正影響所在。 中國作為離岸經營基地的優勢越大,它的競爭對手就感覺壓力越重,這些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愛爾蘭、墨西哥、巴西和越南。 看到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看到大量工作機會正流向中國,他們對自己說,我們最好開始提供同樣的激勵措施。 這創造了競爭性的變平過程,為了鼓勵到本土的離岸經營,各個國家在廉價勞動力的基礎上互相攀比,看誰能提供最好的稅收減免措施、教育激勵和各種補貼。 《中國世紀》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教授、(The Chinese Century )一書的作者歐迪德。 先卡(Oded Shenkar)在2004年12月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直言不諱地告誡美國的企業家:如果你還在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你現在就趕緊退出,否則會流血致死,要參與競爭你們就必須有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即使你消減5%的成本,那也沒有用,中國生產商也可以做出同樣的調整。 他說,你需要全新的經營模式來參與競爭。 第1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世界是平的》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