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說:「我們開始在主機應用和電子商務方面開展合作,這意味著我們已經結婚了。 」印度有一次感到幸運的事,它可以利用所有的海下光纖電纜。 保羅補充說:「那時候,我在離班加羅爾莉拉宮賓館很近的地方有一個辦公室,我還在班加羅爾郊區懷特費爾德(Whitefield)國際科技園區的一家工廠工作,但當時即使在辦公室和工廠之間安裝本地電話線都不大可能,除非你願意去賄賂官員,而這是我們不願做的。 於是,每次我從辦公室往工廠打電話時,都會先從班加羅爾的辦公室轉到美國肯塔基州通用電氣的主機上,然後從肯塔基州再轉回懷特費爾的。 我們可以越洋使用租用的光纖電纜,但僅僅是使用穿過小鎮的電纜卻還需要賄賂。 」 印度雖然從網絡經濟的繁榮中有所獲益,但它更多地得益於網絡泡沫的破裂。 這的確很有諷刺意味。 網絡經濟的繁榮鋪設了將印度和世界聯繫在一起的光纜,而他的衰敗不僅將這些光纜的使用成本降低為零,而且也極大地增加了願意使用這些光纜將工作外包到印度的美國公司的數量。 Y2K 讓印度腦力勞動者大受歡迎,印度公司提供的服務質優價廉,不過價格在當時並不是客戶考慮的首要問題——解決「千年蟲」問題才是要務。 Y2K 之後就是網絡經濟的繁榮時期,美國會講英語的工程師幾乎都已被電子商務公司挖走,印度成為唯一可以找到這種人才的地方。 然後就是網絡泡沫的破裂,股市滑坡,投資資金短缺,倖存下來的美國IT公司和風險基金公司手中的資金已經所剩不多,他們此刻對印度工程師的需要更多的是為了節省成本。 21世紀初許多分析人士犯下的錯誤之一就是將網絡繁榮和全球化混為一談,認為兩者都只是暫時的狂熱。 當網絡泡沫破裂時,一些固執的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化也已經結束。 但實際正好相反。 網絡繁榮只是全球化的一個方面,網絡泡沫的破裂不僅沒有破壞全球化,反而加速了它的進程。 第1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世界是平的》
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