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錯誤和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任何成功都包含着失敗,每一次失敗是通向成功不可跨越的台階。 我國老一輩傑出科學家錢學森指出:「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台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峰。 」老科學家嚴濟慈認為,失敗,是達到成功的大路,因為每一次發覺虛假的東西后,便使我們誠懇地去尋找真實的,指出一些錯誤方式以後便會小心避免再犯。 有志氣有作為的人,並不是因他們掌握了什麼走向成功的秘訣,而恰恰在於他們在失敗面前不唉聲嘆氣、不悲觀失望。 大發明家愛迪生經過6000餘次的失敗,最終才發明了電燈,給世界人民帶來了黑夜中的光明。 他在總結這段活動時說:「我對電燈問題,鑽研最久,試驗最苦,但是從未灰心,更不信它試驗不成!失敗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著名藥物學家歐立希發明一種名叫砷礬納明的新藥,這種藥能夠治療梅毒病和昏睡病。 他在試制過程中,遭受過605次失敗,這使他痛苦萬分,但他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堅持試驗,終於在606次實驗中取得了成功。 因此,歐立希把這種新藥命名為「606」。 一盞電燈要試驗6000多次,一種新藥要試驗606次,這中間經歷了多少艱辛!然而,最後的成功正是孕育在千百次的失敗之中。 其實,成功與失敗並沒有絶對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敗的盡頭,失敗是成功的黎明。 失敗的次數愈多,成功的機會亦愈近。 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成功與失敗的差距只在完全做對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對一件事情。 其次,錯誤和失敗是對人的意志的嚴峻考驗。 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會驕傲自滿;清醒的人,在失敗面前更能鍛鍊自己的意志。 我們在逆境中的表現是對我們是否成熟和氣質優劣的最好的檢驗。 真理在燧石的敲打下閃閃發光,失敗就是錘煉人意志的燧石。 那些獻身於人類偉大事業的創造者,在接連不斷的挫傷和失敗面前,不但沒有被壓倒,反而變得更加堅強,表現出了堅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標前進的英勇氣概。 一次歡樂的體會不可能永恆存在,它是有始有終的,那麼當歡樂的體驗消失後,多少總會有不快的事情出現,甚至是一些大的痛苦出現。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歡樂之後出現意外,也是基本的生活規律。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人,會福星高照,連着走運,令人羡慕不已。 不過這是極其罕見的,它往往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裡,或者是文學作品之中。 即便是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半個,那麼這種好事也不能伴隨其終生。 或大或小的痛苦,總會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煩惱、苦悶、不順心的事,遲早會出現,這是由生活的本性所規定的,也是生活本性的表現。 從上述的角度講,在人的一生中,痛苦與快樂是交替出現的,這二者有其一必有其二,相互轉化,相互襯托,相互補充心理上的空白。 痛苦與歡樂構成人生的節奏。 貝多芬在給別人的信中曾這樣說:「我們這些具有無限精神的人,就是為了痛苦與歡樂而生的。 几乎可以這樣說:最優秀的人物通過痛苦才能得到歡樂。 」所以,儘管人們極力追求幸福,追求快樂,同時人們極力躲避痛苦,但是人生有痛苦則是無論如何也躲避不了的事。 人們能夠做到的,只是如何縮短痛苦,減少、避免那些由於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痛苦。 而在遇到痛苦之後,則力求化解痛苦,爭取幸福。 從情感上講,痛苦是人人所厭惡的。 肉體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難忍,或者給人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有一些肉體上的痛苦,還會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創傷。 靈魂中的痛苦,較之肉體上的痛苦,對於人來說,是更加難以忍受的。 它或者是自我的譴責,無盡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人生的艱難,懷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或者是處于一種難堪的境地,進退不能,左右不得;或者是受到外在的壓力,使人感到自己沒有任何前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倍感不公。 諸如此類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極力想要避免的。 然而從理性上來看,痛苦不完全是人生的仇敵,不能把它視為絶對的惡事。 應當看到,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是有雙重品格的,它既是人生中難以完全避免的,也是人在爭取幸福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 因為推動人們奮斗的力量,不僅僅是對幸福的渴望,同時還有痛苦對人的刺激。 人們厭惡痛苦,就會為擺脫痛苦而奮鬥。 從歷史上看,只有那些處于重重壓迫之下,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階級、人群,才會起來閙革命,為爭取起碼的人生權力而鬥爭; 對於一個人來說,擺脫痛苦的慾望比獲得幸福的慾望會更強烈。 第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卡內基的經商之道》
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