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物總是矛盾的,民族意識的傳統不可忽視。 我們所強調的只是「儘力而低效」的情況不值得提倡,並不是主張象那位德國將軍那樣開除他們,而是要想盡辦法幫助其提高效率。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必須把這些可貴內涵的潛力挖掘出來。 當然,這首先要改變他們的價值觀,把那種盡心竭力的高尚的心靈體驗轉變為對成效的追求。 以上只是考核的一般情況,在此領域並不能排除特殊的理論的實踐。 日本許多大公司就不主張進行考核。 他們認為以考核的壓力迫使職工努力是有損于職工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 考核給人們一種被支配的感覺,很容易造成對立情緒。 而且考核的結果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措施的依據是大可懷疑的。 一位日本經理說過:既然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不能開除考核成績不佳者,那麼考核又有什麼用處? 由此可以看出,調動人的積極性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人是千變萬化的。 須知,管理是門藝術,管理人則是藝術的藝術。 考核之後,一定要對被考核者作出某種表示。 否則將使他們感到迷茫、失去自信心,也許產生對立情緒。 這種表示通常不外乎兩種,即表揚或懲戒。 表揚是以調動積極性為目的的。 因此對錶揚的理解萬不可過于狹窄。 如果一個公司只把那些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做出了某項突出成績的人作為表揚對象,那麼這個公司本身必然是不會做出突出成績的。 重要的是,管理者應對每一個下屬施行表揚。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會在某一方面把工作做好,這就應該予以表揚,至於他在工作其他方面的表現好壞,應該另行獎懲。 表揚必須及時,使下屬感到他的上級在注意他,把他的每一點成績都看在眼裡,而不是對他的努力熟視無睹。 表揚必須具體,讓受表揚者知道他什麼地方做得好,今後應該怎樣工作。 切忌籠統的、泛泛的表揚,它會使人思想麻痹,而且今後無所適從,失去責任感。 表揚必須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即讓被管理者看到由於自己這件工作做得好使他的上級多麼愉快——說明自己並不是什麼事也做不好的庸才,這會激勵起人們更好地工作的積極性。 文學家郭沫若幼年時代曾與同窗偷食桃子。 先生歸來,氣惱異常,遂出一聯命學生相對。 打算如對不上來,將給予懲罰。 其聯曰:「今日偷桃鑽狗洞,不如是誰?」郭沫若獨具慧心,巧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此對聲韻合諧,恭整嚴謹。 先生大喜,免去對所有學生的處罰,且將郭沫若大大稱讚一番,謂其才思過人。 郭沫若從此對對聯盡心學習。 後人收集其句,竟能彙編成冊,題為《郭沫若楹聯集注》,可見表揚對人的激勵作用是何等重要。 卡耐基還認為,工作做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成效的人應該受到懲戒。 懲戒一詞是習慣用語,它並不能確切地表達我們的思想內容。 「戒」是為了避免重新出現錯誤,因此非常必要,而懲罰則毫無意義。 也就是說我們所講的「懲戒」,只包括「戒」的內容。 懲戒與表揚在內容上正好相反,而目的、方式則大同小異。 懲戒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其方式也必須及時、具體,懲戒也必須以感情為基礎,讓受懲戒者懂得,由於自己的錯失,使上級多麼難過。 與表揚相同,懲戒也必須就事論事,在這一點上受到懲戒並不影響在其他工作中受獎。 尤其應該強調的是,懲戒只能針對具體的事而絶對不允許進行人身攻擊,沒有任何事情比傷害人格更為有害了。 當然,與表揚不同的是,懲戒一定要與撫慰相聯繫,必須幫助這個失職的下屬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努力說明這只是偶然的過錯,你完全可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做出成就,一次失敗是不足掛齒的。 卡耐基告戒經營者,必須時刻記住懲戒的目的,任何形式的懲戒都是為了調動積極性。 換句話說,只要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也可以採取任何形式的懲戒。 春秋時期,楚莊王平越椒之亂得勝,大宴群臣,命愛姬姜氏敬酒。 忽然風過燭滅,對面不辨容貌。 座中一人乘機無禮于姜氏,姜氏遂拔其冠纓,耳語莊王,請莊王速速掌燈,察無纓者治罪。 莊王急命群臣皆去其纓,盡興而飲,竟不知無禮者為誰。 在日後的討鄭戰爭中,健將唐狡率百人勇為先鋒,一路血戰,鋭不可擋。 莊王問其故,唐狡答到:「報君主『絶纓會』不殺之恩。 」在這個故事裡,莊王採用的是不加懲戒的懲戒方法,因為唐狡自知失禮,無須加以具體指責;而不予懲戒則使他感激自己,心存報恩的決心。 莊王這樣做是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的,他對姜氏說過:「酒後狂態,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 」可見莊王是很懂得用人的。 表揚與懲戒是對考核結果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然而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不論表揚或懲戒,都必須注重效果,為表揚而表揚(如討好下級、贏得私利)、為懲戒而懲戒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個經營管理者的表揚使下屬踐高氣昂、得意忘形;他的懲戒使下屬灰心喪氣,產生對立不滿情緒,那麼可以基本肯定這個經營管理者是不稱職的,應該受到適當的懲戒而不應得到任何形式的表揚,儘管可能他是出於好意。 二 巧妙地協調人際關係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卡內基的經商之道》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