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因身負罪孽,又有仙人在座,不敢落座,敬謹辭謝,侍立在側。 俞允中此時也隨了進來,從旁笑着說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此時你們也算是地主,坐了何妨?」蕭逸因劉、俞二人均贊二人和蕭清俱是美質,尤以瑤仙、蕭清更是罕見,俞允中還有成全之意,知不會怪,笑說:「你二人脫難歸正,二位真人俱是喜慰,今日飽受驚苦憂急,我已命人為你們準備飲食,且坐歇息無妨。 」二人見如此恩厚,好生感動,只得告罪坐了。 蕭逸先問:「你二人身受已略聞知,今既脫難,緩說無妨。 絳雪行雖犯上,心實忠義,沒有偕來,此女剛烈異常,莫非受害了麼?」瑤仙知是想乘仙人在此,搭救絳雪,不禁含淚答道:"當初絳妹原同失陷妖窟,只為絳妹早抱必死之志,便她妄唸得遂,仍必自殺殉主。 性既剛烈,心思又與侄女不同,在妖窟中誓死不屈。 妖人暴怒,幾要取她生魂祭煉妖法。 斷定無法逃走,只關閉在石室之內。 先還有人相助,得以見面,後便隔開。 當時初去,連侄女也未行法禁制。 不知怎的,被她用甚言語愚弄一個姓翟的妖徒同逃出去。 也是心性忒急,以為妖人行法入定需時甚久,還未逃遠,便想下手將妖徒刺死。 吃妖徒發覺,重又擒回。 正調戲行強之間,忽然被人救走。 妖徒逃回還想矇混,不料吃妖人當眾審出實情。 平日雖極得寵愛,照樣不能容恕,仍用妖法焚身,受那煉魂之慘。 絳妹初去,受刑最多,可是脫難也快。 聽妖徒說,救她那人是個黑衣道姑,道法高深,一見便被劍光逼迫不能脫身,卻說現時殺戒已不再開,並說妖徒如此死法不足蔽辜,說完帶了絳妹飛走。 妖徒偏是無法逃遁,除迴路外,哪一面都被劍光阻住,越逼越近,最終無法,只得逃回,遭了妖人毒手,果然死得奇慘。 許是絳妹不似侄女這等罪孽深重,所以報應獨輕,更以義烈感召仙靈,因而轉禍為福呢。 " 蕭逸聞言,好生嗟嘆。 隨又詢問瑤仙出走經過。 才知那年瑤仙、絳雪由蕭玉所開密徑逃出山去,因值陰雨,到處積潦,衣履皆濕。 加以蕭玉因二女來信說走無定日,相隔還早,衣物齊備,獨缺食糧。 二女雖然聰明,終是年幼失算,只顧瞞了蕭玉起身,忘了準備行糧,寄居蕭家又無法備辦。 以為前聽母言,出山一二日途程便有人家,也沒細問前山後山。 只行前三日,連偷帶明要,積存有一點臘肉乾糧,至多不過四五日之用,自覺足夠。 誰知出山後,雨還未住,天氣又熱,本已放了三天,經雨一濕,全部腐臭。 加上翻越崖壁時,絳雪雨滑失足,尚幸不曾葬身絶澗,自帶的一份又被失落。 瑤仙出世以來,幾曾吃過這等大苦,便不失落,次日又腐又臭,也難下嚥,所以第二天晚間便絶了糧。 雨是時落時止,除近崖一帶,到處山洪。 登高四望,到處雲霧低迷,飛瀑滿山,哪能辨出絲毫途徑。 走是不能走,吃的又沒有,急得沒法。 又由絳雪犯險,欲由山洞秘徑潛回村內,夜見蕭玉謀取食糧。 不料前夜走出不久,中間一節山石忽然崩塌,將歸路阻斷,不能再進。 二女無計可施,只得踏泥涉水,滿處尋找食物。 總算天不絶人,居然尋到一處兔窟,打了只野兔,烤吃充饑。 心料洞雖隔斷,蕭玉終要尋來。 剛一離村,便如此為難,前途艱險可知。 況又認不得出山路徑,還是多一男子同行要好得多。 於是又轉了念頭,想蕭玉也許見信之後,也起了尋師之念,另謀出路,或由裡面二次開通秘徑,追了出來,先結伴同行,等尋到仙師再行分手。 誰知等了十多天,每日暗去洞前藏伏探望,蕭玉終未出現。 又疑蕭玉行蹤被仇人窺破,監禁起來,無法脫身,又添了一層焦急。 這時蕭逸正率全村人,由水旱兩條通路,出村四處尋找二女蹤跡,又命人往山外鎮墟尋訪,如被尋回,也就沒事。 偏生二女逃出之處,乃山中最隱秘之地,偏居琵琶壟的東南方,相隔雖只數裡,但是一個死地。 中有峻嶺大壑阻斷,不能飛渡。 北行俱是危峰峭壁,攔住去路。 面積不大,只是一個絶地,向無人跡,便蕭逸祖父初入山時,附近一二百里內差不多踏遍,獨于這裡也未到過。 所以連歐陽霜也未將人尋到。 蕭玉無心發現洞中秘徑,見外面是絶澗,可以攀援繞越,對面山勢傾斜,不難越過,只當可以通行出去,也沒走上細看。 二女逃後,見沒尋回,還自以為得計。 誰知誤人誤己,几乎同遭慘禍,永淪妖窟。 二女苦熬了多日,天早放晴。 久等蕭玉不出,沒奈何,只得重打出山主意。 滿擬只要走出山去,遇著人家集鎮,把行糧備齊,再離開當地,向平日所聞海內名山走去,沿途再留心打聽,何處有仙人蹤跡,立往求拜。 誰知四面八方險阻橫生,一處也不能越過。 每日只捉些野兔,掘些野芋、黃精、野菜之類,胡亂充饑,晚來仍宿在初出時藏身的崖洞以內。 連尋多日,始終無路可通。 再一想起身世孤苦,常常搶地呼天,相抱痛哭。 這日一早,絳雪急中生智,見東北方雖有闊澗危崖擋路,但臨崖藤蔓甚多,並有立足之處,兩面相去不過兩丈,崖邊還有一株挺出的老松。 如在平地兩丈遠近,以瑤仙的身手,也不是不能越過。 只因下臨絶澗,其深莫測,失足立成齏粉,看著先眼眩心寒,無此勇氣。 即便瑤仙勉強冒險飛越,絳雪也縱不過去。 假使用一長索,甩向那老柯之上搭緊,便可沿索而過。 第3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二下》
第3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