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急於要知和尚動靜,見店小二隻管文不對題地絮叨,便衝口問道:」莫非那位大師父又回來了嗎?「店小二才從身上慢悠悠地取出一封信遞給李寧,說道:」那位大師父才走不多一會,並未回來。 不過他臨走時,已將他同客官的帳一齊付清,還賞了我五兩銀子酒錢。 他說客官就在峨眉居住,與他是街坊鄰居。 他因為客官雖好佛,盡上別的寺觀禮拜,不上他廟裡燒香,心中有氣,昨天在街上相遇,特地跟來開玩笑。 他見客官有涵養,任憑他取笑並不生氣,一高興,他的氣也平了。 我問他山上住處和廟的名字,他說客官知道,近在咫尺,一尋便到。 會帳之後,留下這一封信,叫我等客官起身時,再拿出來給你。 「李寧忙拆開那信看時,只見上面寫着:」欲合先離,不離不合。 凝碧千尋,蜀山一角。 何愁掌珠,先謀解脫。 明月梅花,神物落落。 手扼游龍,獨擘群魔。 卅載重逢,乃證真覺。 "字跡疏疏朗朗,筆力遒勁,古逸可愛。 可見昨晚這位高僧並未離開自己,與英瓊對談的一番心事,定被他聽了去。 既然還肯留信,對於英瓊必有法善後,心中大喜。 父女二人看完後,不禁望了二眼,因店小二在旁,不便再說什麼。 店小二便問:「信上可是約客官到他廟內去燒香?我想他一個出家人,還捨得代客官會帳,恐怕也有希圖。 客官去時,還得在意才好。 」李寧便用言語支吾過去。 一會,店小二僱來挑夫,李寧父女便收拾上道。 過瞭解脫橋,走向入山大道。 迎面兩個山峰,犬牙交錯,形勢十分雄壯。 一路上看見朝山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絶,有的簡直從山麓一步一拜,拜上山去。 山上廟宇大小何止百十,只聽滿山麓梵唄鐘魚之聲,與朝山的佛號響成一片,襯着這座名山的偉大莊嚴,令人見了自然起敬。 李寧因自己不入廟燒香,不便挑着許多東西從人叢中越過,使命挑夫抄昔日入山小徑。 到了捨身岩,將所有東西放下,開發腳力自去。 等到挑夫走遠,仍照從前辦法,父女二人把買來的應用物品,一一背了上去。 回到石洞之中,因冬日天短,漸已昏黑。 父女二人進洞把油燈點起,將什物安置。 累了一天,俱覺有些勞乏,胡亂做些飲食吃了,分別安睡。 第二日晨起,先商量過冬之計。 等諸事安排就緒,又拿出那和尚兩個紙條,同店小二所說的一番話仔細詳參。 李寧對英瓊道:"這位高僧既說與我是鄰居,那凝碧崖定離此地不遠。 我想趁着這幾日天氣晴明,在左近先為尋訪。 只是此山甚大,萬一當日不能回來,你不可着急,千萬不要離開此地才好。 "英瓊點頭應允。 由這日起,李寧果就在這山前山後,仔細尋訪了好幾次。 又去到本山許多有名的廟宇,探問可有人知道這凝碧崖在什麼地方,俱都無人知曉。 英瓊閒着無事,除了每日用功外,自己帶著老父親當年所用的許多暗器,滿山去追飛逐走。 有時打來許多野味,便把它用鹽醃了,準備過冬。 她生就天性聰明,加以天生神力,無論什麼武功,一學便會,一會便精。 自從入山到現在,雖然僅止幾個月工夫,學了不少的能耐。 她那輕身之術,更是練得捷比猿揉,疾如飛鳥。 每日遍山縱躍,膽子越來越大,走得也越遠。 李寧除了三五日赴山崖下汲取清泉水,一心只在探聽那高僧的下落,對女兒的功課無暇稽考。 英瓊怕父親擔心,又來拘束自己,也不對她父親說。 父女二人,每日俱是早出晚歸,習以為常。 漸漸過了一個多月,凝碧崖的下落依舊沒有打聽出來。 這時隆冬將近,天氣日寒。 他們住的這座山洞,原是此山最背風的所在,冬暖夏涼;加以李寧佈置得法,洞中燒起一個火盆,更覺溫暖如春,不為寒威所逼。 這日李寧因連日勞頓,在後山深處遭受一點風寒,身體微覺不適。 英瓊便勸他暫緩起床,索性養息些日,再去尋凝碧崖的下落。 一面自己起身下床,取了些儲就的枯枝,生火熬粥,與她父親趕趕風寒,睡一覺發發汗。 起床之時,忽覺身上雖然穿了重棉,還有寒意。 出洞一看,只見雪花紛飛,兀自下個不住,把周圍的大小山峰和山半許多瓊宮梵宇,點綴成一個瓊瑤世界。 半山以下,卻是一片渾茫,變成一個雪海。 雪花如棉如絮,滿空飛舞,也分不出那雪是往上飛或是往下落。 英瓊生平幾曾見過這般奇景,高興得跳了起來。 急忙進洞報道:「爹爹,外面下了大雪,景緻好看極了!」李寧聞言,嘆道: 「凝碧崖尚無消息,大雪封山,不想我緣薄命淺一至于此!」英瓊道:「這有什麼要緊?神仙也不能不講道理,又不是我們不去專誠訪尋,是他故意用那種難題來作難人。 他既打算教爹爹的道法,早見晚見還不是一樣?爹爹這大年紀,依女兒之見,索性過了寒冬,明春再說,豈不兩全其美?」李寧不忍拂愛女之意,自己又在病中,便點了點頭。 英瓊便跑到後洞石室取火煮粥,又把昨日在山中挖取的野菜煮了一塊臘肉,切了一盤熟野味。 洞中沒有傢具,便把每日用飯的一塊大石頭,滾到李寧石榻之前。 又將火盆中柴火撥旺,才去請李寧用飯。 第1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一上》
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