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甆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 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寫龍涎被焙製成的各種形狀,和被焚時的情景。 「紅甆」指存放龍涎香之紅色的甆盒,「候火」指焙制時所需等候的慢火。 至于「冰環玉指」則當指龍涎香製成的形狀。 王沂孫把「冰環」與「玉指」連言,如同寫女子之纖手玉環,遂使讀者頓生無數想象。 前面還有着「乍識」二字,用得奇巧。 一「乍」字但通出初睹佳人的驚喜之狀,寫出龍涎香之珍貴與味之精美。 「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真切地寫出了龍涎香被焚時「翠煙浮空,結而不散」的實景,而且更在簾前一縷翠影的縈迴中,暗示了多少磨難而不毀兩情繾綣的相思,更在海天雲氣的依稀想象中,暗示了多少對當年海上的「孤嶠蟠煙」的懷念。 上半闕在一縷香煙的縈迴縹緲中,把對龍涎香製作的過程做了總結。 下半闋從「幾回殢嬌半醉」到「小窗深閉」,通過上闕龍涎香本身的敘寫,而開始回憶起當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懷念的情事來。 「幾回」是懷想當年之事也。 「殢嬌半醉」的「殢」原為慵倦之意,此處意為半醉時的嬌慵之態,自當為男子眼中所見女子之情態。 此着重寫焚香一事。 「剪春燈、夜寒花碎」,接寫女子之動作,寫一女子之剪燈花而已,春是「春」燈,花為碎花,便顯出了無限嬌柔旖旎之情調,「夜寒」則以窗外之寒冷反襯窗內之溫馨。 「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窗外的嚴寒飛雪「深閉」的「小窗」中「殢嬌半醉」之人的「剪春燈」此處寫情寫事,出語甚妙。 「故溪」,原為當日故園家居時所經常享有之情事,又遙遙與前面的「幾回」相呼應。 龍涎香之所以可貴,原在其有着一種「翠煙浮空,結而不散」的特質,特別是在「密室無風處」。 此處寫人事是虛筆,實乃寫龍涎香也。 「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把前面所着意描寫的焚香、剪燈等溫馨旖旎的情事,驀然一筆掃空,有無限悲歡今昔之感在於言外。 「荀令」據習鑿齒《襄陽記》所載云:「荀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氣不歇。 」指的是三國時代尚書令荀彧。 「荀令」素愛熏香。 「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王沂孫意為如今之荀令已經老去,無復當年愛熏香之風情況味矣。 「頓」字,刻意描寫光陰之消逝、年華之老去恍如石火、電光之疾速。 「樽前」則正與前面之「殢嬌半醉」相呼應,可見其溫馨如彼之往事,固久已長逝無回,甚至在記憶中也難於追憶了。 因而「總忘卻」忘卻不易,因此「謾惜余熏,空篝素被」,無限往事雖空而舊情難已。 「篝」字指的是熏香所用的熏籠,香于籠中而熏的衣物。 如今既已不復有熏香之事,是「篝」內已「空」矣。 獨留一絲悵然而已。 然而此「余熏」雖然尚在,而往事則畢竟難回,故曰「謾惜余熏」也。 碧山此詞,于結尾之處,寫一種難以輓回的悲哀,讓人低回宛轉、悵惘無窮,所寫的主題雖然只是無生命、無感情的龍涎香,多借用典故,但在豐富的想象和精心地組織和安排下,讓「物」有人情。 仇遠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仇遠(1247-?)字仁近,一字仁父,號山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間與白挺同以詩名,人謂之仇白。 張雨、張翥、莫維賢皆出其門。 宋亡後,《樂府補題》及月泉吟社皆有其詩詞。 大德九年(1305),為溧陽州學教授。 方回《桐江續集》卷三四《送仇仁近溧陽教序》曰:「吾友山村居士仇君遠仁近,受溧陽州教,年五十八矣。 」尋以杭州知事致仕,自號近村,又號山村民。 延祐七年(1320)張翥作《最高樓。 為山村仇先生壽》詞云:「方寸地,七十四年春。 」蓋享高年據馮登府《無絃琴譜跋》,仇遠家餘杭後垕上之仇山,高文簡為作《山村圖》。 後居虎林白龜池上。 晚,歸老西湖,偕林昉、白龜池、吳大有、胡仲弓輩七人,以詩酒送年。 卒葬杭州北山棲霞嶺下。 有《金淵集》六卷,《仇山村遺集》一卷。 詞有《無絃琴譜》二卷,刻於《疆村叢書》。 嘗為張炎《山中白雲詞》作序,自謂「詞尤難於詩”。 “予幼有此癖,老頗知難,然已有三數曲流傳朋友間,山歌村謡,豈足與叔夏詞比哉。 」 ●齊天樂·蟬 仇遠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 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 朝朝暮暮。 奈一度淒吟,一番淒楚。 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 雨歇空山,月籠古柳,彷彿舊曾聽處。 離情正苦。 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 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仇遠詞作鑒賞 仇遠也是由宋入元時人。 王沂孫曾有同調同題的詞,影射楊璉真伽盜竊南宋帝后陵寢的暴行。 仇遠這首詞和其風格極為相近,也是借詠蟬寄寓了深沉的家國之思,身世之痛。 「夕陽門蒼荒城曲」:返照夕陽,蕭條門巷,地僻城荒,渲染了悲涼氣氛。 接着把筆觸轉向吟詠的主體秋蟬。 「清音早鳴秋樹」:蟬鳴聲淒清幽怨,從樹上傳出,使人秋意頓生。 「早鳴」二字意謂有傾訴不盡的愁苦。 薄剪綃衣改用擬人手法摹繪其身姿:清秋時節,露冷風寒,可是她仍然穿著極薄的「綃衣」。 獃立枝頭,獨自忍受着寒冷和空寂的煎熬。 「涼生鬢影」是示現通體皆寒的形象。 時令的轉換和環境的變遷使其痛苦異常。 第5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5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