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樽夜泣」,表示心情的極度憂傷,是一個凝煉警策的句子,其造語則顯得老辣,與姜夔《暗香》詞裡的「翠樽易泣」相同。 「青山不語」,山峰不會說話,而作者卻好象認為它原是會說話的,只是此時此刻無話可說罷了,以這種方式描摹環境的幽靜,其藝術效果則更為強烈。 「殘照當門」,意謂殘月照在門前,門外唯見殘月。 殘月象徵離別,正是由於它的情調淒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等常見的例子,已經足以說明用殘月抒寫離別之情的藝術表現力了。 「翠玉樓」,即前文「楚鄉旅宿」,「惟是有」,同義重疊,起着強調下文的作用,而它以「平去上」的聲韻作為引出下文的鋪墊,從而使「一波湘水,搖蕩湘雲」一句更富有詩意,顯得更加突出。 從「翠玉樓」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隱隱的波光,天空飄動着朵朵浮雲,陣陣微風吹來,又將水天「搖蕩」在一起了。 然而這輕微的搖蕩卻不能打破「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的靜寂,正像「蟬噪林逾靜」那樣,反倒更增強了這種靜寂之感;同時,在靜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顯得空靈深邃,它啟迪着人們對生活的沉思。 下片的後幾句,像上片點出「傷春」一樣,又將「恨別」的題旨點明了。 「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天」是宇宙,「夢」是人生,「天長夢短」與吳文英在的「春寬夢窄」(《鶯啼序》)構思相同,富有哲學意味。 如夢的人生既然短暫,離別的愁苦就更使人難耐,於是又自然地產生了一種急切的希望儘快地「重見桃根」。 桃根,出於東晉的《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慇勤。 」相傳為王獻之所作,桃葉是他的妾名。 後人經常用桃葉、桃根指代意中人。 結句的「這次第」雖只是一個「點」,份量卻是相當沉重的。 愁緒擾人,自然產生翦除的意願,這也是人們的共同心理。 然而這首詞中,合理的意願卻是用否定方式、喟嘆的口吻表達出來的,因為「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遍尋人間也找不到能夠剪斷這種愁緒的剪刀。 周晉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周晉(生卒年不詳)字明叔,號嘯齋,其先濟南(今屬山東)人,自祖秘起寓居吳興(今浙江湖州)。 晉于紹定四年(1231)官富陽令。 嘉熙末淳祐初,為福建轉運使幹官。 累監衢州、通判柯山。 寶祐三年(1255),知汀州。 晉富藏書,工詞。 詞作多散佚。 《絶妙好詞》卷三載其詞三首。 ●清平樂 周晉 圖書一室。 香暖垂簾密。 花滿翠壺熏研席。 睡覺滿窗晴日。 手寒不了殘棋。 篝香細勘唐碑。 無酒無詩情緒,欲梅欲雪天時。 周晉詞作鑒賞 這首詞通過對圖書一室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宋朝時讀書人的那種閒雅的生活,富有情趣。 「圖書一室。 」讀起句便頗有點耳目一新之感。 點明要寫的地點是環堵皆書的書齋。 「香暖垂簾密。 」兩句連讀,將書齋裡圖書見案羅列,垂簾密掩的溫馨安謐之感寫出。 垂簾密,暗示時值隆冬天寒。 那「香」「暖」之感從何而來?「花滿翠壺熏研席。 睡覺滿窗晴日。 」原來,翠瓷壺中滿插鮮花,花氣飄逸硯席之間。 冬日陽光灑滿窗戶,一時滿室生春。 「手寒不了殘棋。 」一枕高臥直至滿窗晴日,原來是因為昨夜弈棋太晚。 昨夜弈棋,殘局未收。 今朝起來,一仍其殘。 然而只說手寒,語極閒婉。 「篝香細勘唐碑。 」殘棋未了,生上香爐,鋪開硯席,詞人坐下來勘讀唐碑。 一「細」字,足見其興味盎然,全神貫注,隱然學人風度。 不過,觀全幅詞情,可知勘唐碑這樣專業性較強的事,不是實寫,而是虛描出那種怡然讀書的樂趣。 「無酒無詩情緒。 」從來飲酒賦詩,自須高興佳致。 詞人自道無此情緒,其實未必盡然。 下邊結筆一句「欲梅欲雪天時。 」以景語對上句作了不答之答。 上言滿窗晴日,此言欲雪天時,何故?原來冬日放晴,陽光短暫;一天之內,晴而復陰,也是正常的。 上言花滿翠壺熏研席,既舍梅莫屬,此又言欲梅欲雪天時,又是何故?頗耐人尋思。 實際上,花滿翠壺之梅,乃「梅蕊臘前破」之早梅,而欲梅欲雪天時,正謂「梅花年後多」之花時將近矣。 啟示着梅花怒放盛開于雪天雪地,從而將境界從書齋推向大自然。 當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詩人欲詩欲酒之時。 詞人佳興暗已萌動欲發,卻不說有此情緒,只說欲梅欲雪天時,一結韻味有餘,妙在對偶之外得之。 語極隱秀之致。 此詞以圖書一室之境,發舒淡雅清逸之致,可謂妙詞。 詞中用圖書、翠瓷、硯席、棋局、唐碑等名物,及其所構成之境,境中之主人,將宋代時期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作了細緻勾勒,浸潤着藝術文化的品味。 此詞雖無關重大主題,但自具一種藝術化的生活之美,還是能給人以陶冶性靈之益的。 此詞用筆、造境都很講究。 上片筆觸頗感細密。 圖書之滿室,插花之滿壺,花香之滿屋,晴日之滿窗,筆致較密。 香、暖、花、熏、翠壺、晴日,筆致較麗。 第3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3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