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敲桂棹」三句,是說敲擊船槳打拍子,唱着悲淒的《梁父吟》,淚水滂沱。 這幾句以「但」字拍轉,以「愁」、「悲」等字點染,以「淚流如雨」的畫面作結,極見詞人悲憤之深廣與無力回天的無奈。 這首詞既體現了詞人創作風格中的豪放剛健,又見出詞人創作功力之深厚。 全詞以紀行為線索,從江上風光寫到遠行的感懷,由個人悲歡寫到國家命運,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 中間部分,抒情、議論並用,抒情率直,議論縱橫,視野又極開闊,「千里」、「九江」盡收筆底,往古來今俱望中,感情極痛快卻極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話。 ●臨江仙 朱敦儒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 塵勞何事最相親。 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 世間誰是百年人。 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朱敦儒詞作鑒賞 這首《臨江仙》是朱敦儒後期作品。 詞中曠遠清淡的心境描繪,樸素無華的措辭用語,都流露出離亂時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與超脫,語淡而味永。 開篇二句如從肺腑流出:「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雲。 」作者一生寄情山水,從隱居、出仕、罷官、歸隱,這一人生曲折的歷程,使他看透了人間的憂患。 本來自己無意于官場,以布衣嘯傲山水間,但最後卻因做官而被誤解、譏諷,這豈不是「一場顛倒夢」嗎!他一首《念奴嬌》詞中寫道:「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 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 」這完全是看透紅塵、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產生人生「恰似浮雲」的省悟。 他《沙塞子》中也說過:「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如秋雲。 」南宋國勢哀敗、政治混亂的社會環境中,他被官場的流言所挫傷之後,產生這種心理狀態是不奇怪的。 接着,他以「婉麗清暢」的筆調,抒寫一湧而出的思緒,「塵勞何事最相親。 今朝忙到夜,過臘又逢春。 」詞人借對時間流動的描寫來呈現感情的變化,「朝」與「夜」、「過臘」與「逢春」的轉化,體現了時間由短暫到悠長。 前者表現了世俗的勞累忙碌,從「朝」到「夜」,着一「忙」字,連接朝、夜的往還相續,日日如是,生活毫無實際價值;後者則表現了韶光的流逝,臘月之後,春天又來臨了。 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親」呢?面對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繼續和深化。 「流水」與「飛光」,是藉以影射時間的流逝,人事變遷的迅速:「滔滔」與「忽忽」,是以水流之勢及太陽西墜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暫:「無住處」與「西沉」寫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紅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體驗中,驟生一種空虛的失落感,他反覆用不同的景況顯示着貌似平淡而內藴卻是複雜、激動的思緒,因此,發出「世間誰是百年人」的喟嘆,進而引出結拍「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詩詞獨步一世。 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陽作詩,遂除鴻臚少卿。 或作詩云:」少室山人久掛冠,不知何事到長安。 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 「一位飽經滄桑的山林老人心中沒有多少委屈和悲傷!還是宋高宗說得好:」此人聯用橐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有始恬退而晚奔競耶!「朱敦儒難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說,」其實希真老愛其子,而畏避竄逐,不敢不起,識者憐之。 「(《二老堂詩話。 朱希真出處》)凡此種種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匯成一句」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個中「即」此中「、」這其間「之意,」須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 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曠達隱逸的胸襟,世事浮雲,塵勞俗務,不須計較,所應注意的,僅于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而已,即」認取自家身“就行了。 結拍兩句是以一種閒談的筆觸,抒寫詞人飽經風霜之後所產生的思想反應說不管人世間的複雜與無情,不管世俗對他情感上的傷害,只要認取自身的立足點就行了。 這首詞是作者歷經滄桑,看破紅塵之後,「勉作曠達狂之語,用以自解」(薛勵若《宋詞通》)。 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通的社會心態。 ●水調歌頭·淮陰作 朱敦儒 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輓人留。 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雲驚,隴水散,兩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 長揖飛鴻舊月,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 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朱敦儒詞作鑒賞 此詞作於靖康之變後詞人飄離異鄉之時,詞中追念往事,對一位青樓女郎寄予真摯的眷戀之情,將家國之痛表現得深沉委婉,淒切動人。 起首兩句追憶往昔,筆勢不凡。 五陵本是西漢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處渭水北岸,距都城長安不遠;當初四周居住着許多豪門大戶,子弟習尚奢縱。 後代詩文遂引為典實。 本詞借「五陵」以指作者故鄉名城洛陽,意點染奢華豪縱的氣氛,以映襯風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樂府詩集》有《結客少年場行》,題解引《樂府廣題》云:「按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遊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 」詞中「結客」二字即從此出。 此處雖借鑒古人,而自抒懷抱,自具面目。 首兩句定下基調,下文分三層寫開。 第2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