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收放有度,過渡自然,結處更見功力。 以舊時慣見的形象做底色,佳人山水般秀目間蘊藏着纏綿之思,迷離徜徨,有餘而不盡之妙。 ●洞仙歌·贈宜春官妓趙佛奴 阮閲 趙家姊妹,合昭陽殿。 因甚人間有飛燕? 見伊底,盡道獨步江南,更江北、也何曾慣見。 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長帶桃花笑時臉。 向尊前酒底,得見些時,似恁地、能得幾回細看? 待不眨眼兒覷着伊,將眨眼底工夫,剩看幾遍。 阮閲詞作鑒賞 此為作者贈官妓趙佛奴之作。 詞中盛讚趙氏的美貌及作者對她的愛戀。 全詞語言俚俗潑辣,感情坦率直露,堪稱元曲的先聲。 上片起首三句,先讚美趙佛奴象趙氏姊妹燕、合德一樣美貌,不應生活民間,而應居住后妃的宮殿裡。 這裡用典:趙飛燕趙合德姊妹東漢成帝時官人,成陽侯趙臨之女,善歌舞。 這裡用典非常確切,趙家姊妹姓趙,佛奴也姓趙;趙家姊妹善歌舞,佛奴亦善歌舞。 此基礎上,詞人又把昭陽殿與人間作了對比,意思是趙佛奴當官妓是委屈了她,憑她的美貌,應當享受后妃的待遇。 這種抑揚結合的方法,目的仍于揚。 下面是以江北與江南對比,「見伊底」,猶今語「見她的」,底即的,這和下片的「恁地」,都是宋時方言。 這幾句是說,凡是見到她的人,都說她色藝雙絶,獨步江南。 但詞人認為即使把江北也算上,也很少見到這樣的美人。 過片三句先從趙佛奴本人寫她的美,再從別人對她的反映,烘托她的美,並且抒寫了詞人對她的愛戀。 詞人說趙佛奴不僅容顏長得嬌,而且性情生得好。 她從不使小性子,總是臉帶微笑,燦若桃花。 此三句,廖廖數筆,便把人物的形象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來。 「向尊前」幾句寫他們酒席筵前相見,從而點出了各自的身份。 因為作者是詞客,故佛奴為之歌舞以侑觴。 可是趙佛奴長得太美了,以致詞人顧不上飲酒,只是不停地向她注目,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似恁地」,意猶似這般。 「恁地」,如此、這樣。 「能得幾回細看」一語,把詞人抓緊時機、細心審美的心情和盤托出。 結拍三句,用誇張的手法,繪神繪色地寫詞人看這美女,連眼睛也不眨一眨,為的是把眨眼的工夫省下來,好多看上幾眼,以此表現詞人愛美之切之深,亦反襯出趙佛奴之美艷絶倫。 詞中寫趙佛奴的美貌,表現技巧上與漢樂府《陌上桑》頗為類似,多角度、多側面地烘托、渲染出美人容顏之秀麗。 作者善於運用誇張手法,以痴語、無語突出詞人對於趙佛奴鍾情之深、愛戀之切。 這樣的語言最能揭示人物心靈,可謂拭盡鉛華,盡露本色,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趙企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趙企字循道,南陵(今屬安徽人。 神宗時進士。 大觀年間,為績溪)今屬安徽(令。 宣和初,通判台州。 事企散見于《宋詩紀事》卷三八、《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 企「以長短句詞得名,所為詩亦工,恨不多見」)《高齋詩話》(。 《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感皇恩·別情 趙企 騎馬踏紅塵,長安重到。 人面依然似花好。 舊歡才展,又被新愁分了。 未成雲雨夢,巫山曉。 千里斷腸,關山古道。 迴首高城似天杳。 滿懷離恨,付與落花啼鳥。 故人何處也? 青春老。 趙企詞作鑒賞 此詞寫男女別情,但似另有所寄託。 詞之上片寫乍逢又別的惆悵,下片寫已別還思的眷戀。 上片「騎馬踏紅塵」三句,寫舊地重遊、故人無恙的喜悅心情。 「紅塵」,指繁華的巷陌。 「長安」借指宋都汴京,即今天的開封。 這裡詞人巧妙地把唐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加以翻用與濃縮,不但恰切地表達了主人公重逢故人的欣愉之情,而且使詞更富於翰藻,更富於韻味。 這三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寫主人公重遊京都,騎馬訪舊,未知故人何如,故愁思難解。 心頭的疑團,一直是一個沒有解開的疙瘩。 二是寫久別重逢,故人依舊,喜出望外的歡快情緒。 詞中主人公滿懷希望、又擔心失望而終如所望的內心活動,全「依然。 兩個字中表現出來。 不言歡悅,而歡悅之情自見。 」舊歡才展「二句,是感情的一個大的轉折,是」柳暗花明「之後,忽然出現的」慘綠愁紅「的景象。 一個」才「字,一個」又「字,不但寫出了他們乍相逢、又相別的悵惘情緒,而且寫出了難相逢、易相別的淒涼心境,為下片的」滿懷離恨「作了很好的鋪墊。 」未成雲雨夢「兩句,運用楚懷王夢遇巫山神女的故事,來形容其乍見輕別的」新愁“,易得既典雅,又含蓄;既莊重,又風韻。 下片分三個層次來表達他的離恨。 「千里斷腸」三句,是寫初別時的留戀之恨,是第一層。 這裡寫了三重恨:一別「千里」,是一恨;獨行「古道」,是二恨:「迴首」不見,是三恨。 總此三恨,說明此別是長期的,後會是無期的,從而把主人公的覊旅淒苦之情,臨歧留戀之意,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第2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鑑賞》
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