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時所貴,前席禮偏深。 羸駕歸貧宅,欹冠出禁林。 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心。 雅望期三入,東山未可尋。 卷205_23 【客自江南話過亡友朱司議故宅】 包佶 交臂多相共,風流憶此人。 海翻移裡巷,書蠹積埃塵。 奉佛棲禪久,辭官上疏頻。 故來分半宅,惟是舊交親。 卷205_24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包佶 桂嶺千崖斷,湘流一派通。 長沙今賈傅,東海舊于公。 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 金閨文作字,玉匣氣成虹。 翰墨時招侶,丹青夙在公。 恩留左掖,人望積南宮。 巧拙循名異,浮沉顧位同。 九遷歸上略,三已契愚衷。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 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山曉重嵐外,林春苦霧中。 雪花翻海鶴,波影倒江楓。 去札頻逢信,回帆早掛空。 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卷205_25 【朝拜元陵】 包佶 宮前石馬對中峰,雲裡金鋪閉幾重。 不見露盤迎曉日,唯聞木斧扣寒松。 卷205_26 【發襄陽後卻寄公安人】 包佶 揮淚送回人,將書報所親。 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風塵。 王粲頻征楚,君恩許入秦。 還同星火去,馬上別江春。 卷205_27 【立春後休沐】 包佶 心與青春背,新年亦掩扉。 漸窮無相學,惟避不材譏。 積病攻難愈,銜恩報轉微。 定知書課日,優詔許辭歸。 卷205_28 【宿廬山,贈白鶴觀劉尊師】 包佶 蒼蒼五老霧中壇,杳杳三山洞裡官。 手護崑崙象牙簡, 心推霹靂棗枝盤。 春飛雪粉如毫潤,曉漱瓊膏冰齒寒。 漸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卷205_29 【觀壁畫九想圖】 包佶 一世榮枯無異同,百年哀樂又歸空。 夜闌鳥鵲相爭處,林下真僧在定中。 卷205_30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東歸】 包佶 上才生下國,東海是西鄰。 九譯蕃君使,千年聖主臣。 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 錦帆乘風轉,金裝照地新。 孤城開蜃閣,曉日上朱輪。 早識來朝歲,涂山玉帛均。 卷205_31 【顧著作宅賦詩】 包佶 幾年江海煙霞,乘醉一到京華。 已覺不嫌羊酪, 誰能長守兔罝。 脫巾偏招相國,逢竹便認吾家。 各在蕓台閣裡,煩君日日登車。 卷205_32 【近獲風痹之疾,題寄所懷】 包佶 病夫將已矣,無可答君恩。 衾枕同覊客,圖書委外孫。 久來從吏道,常欲奉空門。 疾走機先息,欹行力漸煩。 無醫能卻老,有變是遊魂。 鳥宿還依伴,蓬飄莫問根。 寓形齊指馬,觀境制心猿。 唯借南榮地,清晨暫負暄。 卷205_33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 包佶 秘殿掖垣西,書樓苑樹齊。 秋煙凝縹帙,曉色上璇題。 門接承明近,池連太液低。 疏鐘文馬駐,繁葉彩禽棲。 職美綸將綍,榮深組及珪。 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對案臨青玉,窺書捧紫泥。 始歡新遇重,還惜舊遊暌。 左宦登吳岫,分家渡越溪。 賦中頻嘆鵩,卜處幾聽鷄。 望闕應多戀,臨津不用迷。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閨。 卷205_34 【酬顧況見寄】 包佶 于越城邊楓葉高,楚人書裡寄離騷。 寒江鸂鶒思儔侶,歲歲臨流刷羽毛。 卷205_35 【歲日作(一作口號)】 包佶 更勞今日春風至,枯樹無枝可寄花。 覽鏡唯看飄亂髮,臨風誰為駐浮槎。 卷205_36 【元日觀百僚朝會】 包佶 萬國賀唐堯,清晨會百僚。 花冠蕭相府,綉服霍嫖姚。 壽色凝丹檻,歡聲徹九霄。 禦爐分獸炭,仙管弄雲韶。 日照金觴動,風吹玉珮搖。 都城獻賦者,不得共趨朝。 卷205_37 【再過金陵】 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卷205_38 【寄楊侍禦(一作包何詩)】 包佶 一官何幸得同時,十載無媒獨見遺。 今日不論腰下組,請君看取鬢邊絲。 卷二百零六 卷206_1 【江上曲】 李嘉祐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 可憐應是陽台女, 對坐鷺鷥嬌不語。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語。 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 君看峰上斑斑竹, 儘是湘妃泣淚痕。 卷206_2 【傷吳中】 李嘉祐 館娃宮中春已歸,闔閭城頭鶯已飛。 復見花開人又老, 橫塘寂寂柳依依。 憶昔吳王在宮闕,館娃滿眼看花發。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聲夜怨江邊月。 來人事亦猶今, 莫厭清觴與綠琴。 獨向西山聊一笑,白雲芳草自知心。 卷206_3 【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風俗,楚嫗解唱迎神曲。 鏘鏘銅鼓蘆葉深, 寂寂瓊筵江水綠。 雨過風清洲渚閒,椒漿醉盡迎神還。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堯山。 月隱回塘猶自舞, 一門依倚神之祜。 韓康靈藥不復求,扁鵲醫方曾莫睹。 逐客臨江空自悲,月明流水無已時。 聽此迎神送神曲, 攜觴欲弔屈原祠。 卷206_4 【古興】 李嘉祐 十五小家女,雙鬟人不如。 蛾眉暫一見,可直千金餘。 自從得向蓬萊裡,出入金輿乘玉趾。 梧桐樹上春鴉鳴, 曉伴君王猶未起。 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扇苦悲秋。 君看魏帝鄴都裡,惟有銅台漳水流。 卷206_5 【雜興】 李嘉祐 花間昔日黃鸝囀,妾向青樓已生怨。 花落黃鸝不復來, 妾老君心亦應變。 君心比妾心,妾意舊來深。 一別十年無尺素,歸時莫贈路傍金。 卷206_6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李嘉祐 祈門官罷後,負笈向桃源。 萬卷長開帙,千峰不閉門。 綠楊垂野渡,黃鳥傍山村。 念爾能高枕,丹墀會一論。 卷206_7 【送盧員外往饒州】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唐詩 三》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