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宋星初隕,過湘燕早歸。 倘因持補極,寧復想支機。 卷59_13 【原】 李嶠 王粲銷憂日,江淹起恨年。 帶川遙綺錯,分隰迥阡眠。 □□橫周甸,莓苔闕晉田。 方知急難響,長在脊令篇。 卷59_14 【野】 李嶠 鳳出秦郊迥,鶉飛楚塞空。 蒼梧雲影去,涿鹿霧光通。 草暗少原綠,花明入蜀紅。 誰言版築士,猶處傅岩中。 卷59_15 【田】 李嶠 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 杏花開鳳軫,菖葉布龍鱗。 瑞麥兩岐秀,嘉禾同穎新。 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 卷59_16 【道】 李嶠 銅駝分鞏洛,劍閣低臨邛。 紫徼三千里,青樓十二重。 玉關塵似雪,金穴馬如龍。 今日中衢上,堯尊更可逢。 卷59_17 【海】 李嶠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鰲湧,萬里大鵬飛。 樓寫春雲色,珠含明月輝。 會因添霧露,方逐眾川歸。 卷59_18 【江】 李嶠 日夕三江望,靈潮萬里回。 霞津錦浪動,月浦練花開。 湍似黃牛去,濤從白馬來。 英靈已傑出,誰識卿雲才。 卷59_19 【河】 李嶠 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桃花來馬頰,竹箭入龍宮。 德水千年變,榮光五色通。 若披蘭葉檢,□□□□□。 卷59_20 【洛】 李嶠 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 花明丹鳳浦,日映玉鷄津。 元禮期仙客,陳王睹麗人。 神龜方錫瑞,綠字重來臻。 卷59_21 【城】 李嶠 四塞稱天府,三河建洛都。 飛雲靄層闕,白日麗南隅。 獨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 何辭一萬里,邊徼捍匈奴。 卷59_22 【門】 李嶠 奕奕彤闈下,煌煌紫禁隈。 阿房萬戶列,閶闔九重開。 疏廣遺榮去,于公待駟來。 詎知金馬側,方朔有奇才。 卷59_23 【市】 李嶠 闤闠開三市,旗亭起百尋。 漸離初擊築,司馬正彈琴。 細柳龍鱗映,長槐兔月陰。 徒知觀衛玉,詎肯掛秦金。 卷59_24 【井】 李嶠 玉甃談仙客,銅台賞魏君。 蜀都宵映火,杞國旦生雲。 嚮日蓮花淨,含風李樹薰。 已開千里國,還聚五星文。 卷59_25 【宅】 李嶠 寂寞蓬蒿徑,喧喧湫隘廬。 屢逢長者轍,時引故人車。 孟母遷鄰罷,將軍辭第初。 誰憐草玄處,獨對一床書。 卷59_26 【池】 李嶠 彩棹浮太液,清觴醉習家。 詩情對明月,雲曲拂流霞。 煙散龍形淨,波含鳳影斜。 安仁動秋興,魚鳥思空賒。 卷59_27 【樓】 李嶠 百尺重城際,千尋大道隈。 漢宮井幹起,吳國落星開。 笛怨綠珠去,簫隨弄玉來。 銷憂聊暇日,誰識仲宣才。 卷59_28 【橋】 李嶠 烏鵲填應滿,黃公去不歸。 勢疑虹始見,形似雁初飛。 妙應七星制,高分半月輝。 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卷59_29 【經】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卷59_30 【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裡新。 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 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卷59_31 【詩】 李嶠 都尉仙鳧遠,梁王駟馬來。 扇中紈素制,機上錦紋回。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 緇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卷59_32 【賦】 李嶠 布義孫卿子,登高楚屈平。 銅台初下筆,樂觀正飛纓。 乍有凌雲勢,時聞擲地聲。 造端長體物,無復大夫名。 卷59_33 【書】 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雲骨氣餘。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卷59_34 【檄】 李嶠 羽檄本宣明,由來□木聲。 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 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卷59_35 【紙】 李嶠 妙跡蔡侯施,芳名左伯馳。 雲飛錦綺落,花發縹紅披。 舒捲隨幽顯,廉方合軌儀。 莫驚反掌字,當取葛洪規。 卷59_36 【筆】 李嶠 握管門庭側,含毫山水隈。 霜輝簡上發,錦字夢中開。 鸚鵡摛文至,麒麟絶句來。 何當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卷59_37 【硯】 李嶠 左思裁賦日,王充作論年。 光隨錦文發,形帶石岩圓。 積潤循毫裡,開池小學前。 君苗徒見爇,誰詠士衡篇。 卷59_38 【墨】 李嶠 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 繞畫蠅初落,含滋綬更深。 悲絲光易染,疊素彩還沉。 別有張芝學,書池幸見臨。 卷59_39 【劍】 李嶠 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鍔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卷59_40 【刀】 李嶠 列闢鳴鸞至,惟良佩犢旋。 帶環疑寫月,引鑒似含泉。 入夢華樑上,含鋒彩筆前。 莫驚開百煉,特擬定三邊。 卷59_41 【箭】 李嶠 漢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圍。 影隨流水急,光帶落星飛。 夏列三成范,堯沉九日輝。 斷蛟雲夢澤,希為識忘歸。 卷59_42 【彈】 李嶠 俠客持蘇合,佳游滿帝鄉。 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 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卷59_43 【弩】 李嶠 挺質本軒皇,申威振遠方。 機張驚雉雊,玉彩耀星芒。 高鳥行應盡,清猿坐見傷。 蘇秦六百步,持此說韓王。 卷59_44 【旗】 李嶠 桂影承宵月,虹輝接曙雲。 縱橫齊八陣,舒捲引三軍。 日薄蛟龍影,風翻鳥隼文。 誰知懷勇志,蟠地幾繽紛。 卷59_45 【旌】 李嶠 告善康莊側,求賢市肆中。 擁麾分彩雉,持節曳丹虹。 影麗天山雪,光搖朔塞風。 方知美周政,抗旆賦車攻。 卷59_46 【戈】 李嶠 第1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唐詩 一》
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