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芝者,石象芝生於海隅名山,及島嶼之涯有積石者,其狀如肉象有頭尾四足者,良似生物也,附於大石,喜在高岫險峻之地,或卻著仰綴也。 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晦夜去之三百步,便望見其光矣。 大者十餘斤,小者三四斤,非久齋至精,及佩老子入山靈寶五符,亦不能得見此輩也。 凡見諸芝,且先以開山卻害符置其上,則不得復隱蔽化去矣。 徐徐擇王相之日,設醮祭以酒脯,祈而取之,皆從日下禹步閉氣而往也。 又若得石象芝,搗之三萬六千杵,服方寸匕,日三,盡一斤,則得千歲;十斤,則萬歲。 亦可分人服也。 又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玉膏流出,萬年已上,則凝而成芝,有似鳥獸之形,色無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蒼玉也。 亦鮮明如水精,得而末之,以無心草汁和之,須臾成水,服一升,得一千歲也。 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臨水之高山石崖之間,狀如盤碗,不過徑尺以還,有莖蒂連綴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餘步內,夜皆望見其光,其光自別,可散不可合也。 常以秋分伺之得之,搗服方寸匕,入口則翕然身熱,五味甘美,盡一斤則得千歲,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視也。 石蜜芝,生少室石戶中,戶中便有深谷,不可得過,以石投谷中,半日猶聞其聲也。 去戶外十餘丈有石砫,柱上有偃蓋石,高度徑可一丈許,望見蜜芝從石戶上墮入偃蓋中,良久,輒有一滴,有似雨後屋之餘漏,時時一落耳。 然蜜芝墮不息,而偃蓋亦終不溢也。 戶上刻石為科鬥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壽萬歲。 諸道士共思惟其處,不可得往,唯當以碗器著勁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為之者。 按此石戶上刻題如此,前世必已有得之者也。 石桂芝,生名山石穴中,似桂樹而實石也。 高尺許,大如徑尺,光明而味辛,有枝條,搗服之一斤得千歲也。 石中黃子,所在有之,沁水山為尤多。 其在大石中,則其石常潤濕不燥,打其石有數十重,乃得之。 在大石中,赤黃溶溶,如鷄子之在其殻中也。 即當飲之,不飲則堅凝成石,不復中服也。 法正當及未堅時飲之,既凝則應末服也。 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有數合,可頓服也。 雖不得多,相繼服之,共計前後所服,合成三升,壽則千歲。 但欲多服,唯患難得耳。 石腦芝,生滑石中,亦如石中黃子狀,但不皆有耳。 打破大滑石千許,乃可得一枚。 初破之,其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動,服一升得千歲矣。 石硫黃芝,五嶽皆有,而箕山為多。 其方言許由就此服之而長生,故不復以富貴累意,不受堯禪也。 石硫丹者,石之赤精,蓋石硫黃之類也。 皆浸溢於崖岸之間,其濡濕者可丸服,其已堅者可散服,如此有百二十,皆石芝也,事在太乙玉策及昌宇內記,不可具稱也。 及夫木芝者,松柏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茯苓,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 夜視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然,帶之闢兵,以帶鷄而雜以他鷄十二頭其籠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鷄皆傷,帶威喜芝者終不傷也。 從生門上采之,於六甲陰乾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盡一枚,則三千歲也。 千歲之栝木,其下根如坐人,長七寸,刻之有血,以其血涂足下,可以步行水上不沒;以涂人鼻以入水,水為之開,可以止住淵底也;以涂身則隱形,欲見則拭之。 又可以治病,病在腹內,刮服一刀圭,其腫痛在外者,隨其所在刮一刀圭,即其腫痛所在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假令左足有疾,則刮涂人之左足也。 又刮以雜巨勝為燭,夜遍照地下,有金玉寶藏,則光變青而下垂,以鍤掘之可得也。 末之,服盡十斤則千歲也。 又鬆樹枝三千歲者,其皮中有聚脂,狀如龍形,名曰飛節芝,大者重十斤,末服之,盡十斤,得五百歲也。 又有樊桃芝,其木如昇龍,其花葉如丹羅,其實如翠鳥,高不過五尺,生於名山之陰,東流泉水之土,以立夏之候伺之,得而末服之,盡一株得五千歲也。 參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葉,如金石之音,折而續之,即復如故。 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蓮花,九莖一叢,其味甘而辛。 建木芝實生於都廣,其皮如纓蛇,其實如鸞鳥。 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 黃盧子、尋木華、玄液華,此三芝生於泰山要鄉及奉高,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壽千歲。 黃檀桓芝者,千歲黃,木下根有如三斛器,去本株一二丈,以細根相連狀如縷,得末而服之,盡一枚則成地仙不死也。 此輩復百二十種,自有圖也。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抱朴子》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