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慎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 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既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 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 【注】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隨。 █隔 【戌集中】【阜字部】 隔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 【說文】障也。 【玉篇】塞也。 【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 【前漢·常惠傳】欲隔絶漢。 ◆又通作鬲。 【荀子·大略篇】鬲如也。 【注】謂鬲絶於上。 【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 【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絶。 ◆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韻會小補】葉訖得切,音祴。 【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 ○按正字通引柳賦雲,質韻音屹,固非。 而韻會小補葉訖得切,亦謬。 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葉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 【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 【注】隔,一作融。 █隕 【戌集中】【阜字部】 隕 【唐韻】于敏切【集韻】【韻會】【正韻】羽敏切,□音殞。 【說文】從高下也。 【爾雅·釋詁】隕,墜也。 【又】隕,磒落也。 【注】磒,猶隕也。 方俗語有輕重耳。 【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于深淵。 【易·姤卦】有隕自天。 【春秋·莊七年】夜中星隕如雨。 【公羊傳】作霣。 ◆又【禮·儒行】不隕穫於貧賤。 【注】隕穫,困迫失志之貌也。 ◆又同殞。 【左傳·襄三十二年】巢隕諸樊。 ◆又【集韻】王問切,音運。 義同。 ◆又【詩·小雅】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釋文】音藴。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 義同。 【詩·衛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注】隕葉于貧反。 ◆又【集韻】王權切,音圓。 均也。 【詩·商頌】幅隕既長。 【傳】隕,均也。 【箋】隕,當為圓。 圓謂周也。 █隖 【戌集中】【阜字部】 隖 〔古文〕□【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音鄔。 【說文】小障也。 【唐韻】村隖也。 與塢同。 ◆又【說文】一曰庳城。 【廣韻】壁壘也。 【後漢·董卓傳】卓築萬歲隖,積金穀,為三十年儲。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 障也。 或作□埡。 █隗 【戌集中】【阜字部】 隗 【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音頠。 【說文】陮隗也。 【玉篇】高也。 【揚雄·甘泉賦】□□隗虖其相嬰。 【注】□隗,猶崔嵬也。 ◆又國名。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 【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又姓。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 【注】隗姓。 ◆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 ◆又通於隗氏。 【注】隗氏,狄後。 【周語】翟隗,姓也。 【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 【注】隗,姓。 林,名。 ◆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音桅。 【集韻】高貌。 ◆又人名。 【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 【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又【集韻】【類篇】□俱為切,音龜。 【集韻】山名。 【字彙】大隗,山名。 ○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具茨既為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隘 【戌集中】【阜字部】 隘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么解切,□音□。 【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也。 【玉篇】急也,陝也。 【詩·大雅】誕置之隘巷。 【禮·禮器】君子以為隘矣。 【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 【荀子·王霸篇】生民則致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 與阨阸□同。 【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為中山之獨與燕趙為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注】隘,亦不通也。 讀作阨。 ◆又葉於既切,衣去聲。 【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 萬□肅其北□,靈阿具其深隘。 ◆又葉伊昔切,音益。 【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 【玉篇】本作阸。 【集韻】或作阨。 【篇海】一作□。 █隙 【戌集中】【阜字部】 隙 〔古文〕隟【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綌。 【說文】壁際孔也。 【玉篇】穿穴也,裂也。 【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 【釋文】隙,本又作卻。 【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 【注】隙者,間孔也。 地居隴蜀之間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間也。 【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注】隙,間也。 ◆又【廣韻】怨也。 【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下》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