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姓。 明七希賢。 ◆又人名。 【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 【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漆。 柒。 █丄 【子集上】【一字部】 丄 【集韻】上,古作丄。 注詳二畫。 █丅 【子集上】【一字部】 丅 【字彙補】古文下字。 注詳二畫。 █萬 【子集上】【一字部】 萬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又三字姓。 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 万俟,複姓。 俟音其,今讀木其。 北齊特進万俟普。 (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 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正志】紀于一,協于十,長於百,大於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偽】或省作萬,非。 █丈 【子集上】【一字部】 丈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 十尺曰丈。 【前漢·律正志】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又【哀元年】廣丈高倍。 【注】壘厚一丈高二萬。 ◆又【禮·曲禮】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注】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 【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又朋友尊稱。 【長編】富鄭公稱範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 【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 【注】百丈,牽船篾也。 【說文】從又持十。 俗加點,非。 【正偽】丈借為扶行之杖。 老人持杖,故曰丈人。 別作杖,通。 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 〔【杜甫詩】百丈牽來上瀨船。 〕 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 〔【注】百丈,牽船筏也。 〕 謹照原注筏改篾。 █三 【子集上】【一字部】 三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 謂以陽之一合陰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務三而已。 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為衆,女三為粲,獸三為羣。 ◆又姓。 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 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 □與三同。 ◆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 下葉今。 叄。 █上 【子集上】【一字部】 上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 在上之上,對下之稱。 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 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 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 葉氏曰:上旬之日。 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 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 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慎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葉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 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葉時刃切,音慎。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 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葉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清,朝雲無增景。 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 指事。 時掌切。 ◎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為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為本在物上之上,屬靜。 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 依諸韻分動靜音為是。 後倣此。 考證:〔【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 修予兮袿衣,騎電兮忽上。 〕 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 忽上改南上。 █下 【子集上】【一字部】 下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 在下之下,對上之稱。 【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 【玉篇】後也。 ◆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 【鄭注】下謂君所。 【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 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康熙字典 上》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