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擔簦二十年,履跡幾遍天下。 四海歷其三,三江五湖則俱未嘗遺一,惟九河未能環繞,以其迂僻者多,不盡在舟車可抵之境也。 歷水既多,則水族之經食者,自必不少,因知天下萬物之繁,未有繁于水族者,載籍所列諸魚名,不過十之六七耳。 常有奇形異狀,味亦不群,漁人竟日取之,士人終年食之,諮詢其名,皆不知為何物者。 無論其他,即吳門、京口諸地所產水族之中,有一種似魚非魚,狀類河而極小者,俗名「斑子魚」,味之甘美,幾同乳酪,又柔滑無骨,真至味也,而《本草》、《食物》諸書,皆所不載。 近地且然,況寥廓而迂僻者乎?海錯之至美,人所艷羡而不得食者,為閩之「西施舌」、「江瑤柱」二種。 「西施舌」予既食之,獨「江瑤柱」未獲一嘗,為入閩恨事。 所謂「西施舌」者,狀其形也。 白而潔,光而滑,入口咂之,儼然美婦之舌,但少硃唇皓齒牽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 此所謂狀其形也。 若論鮮味,則海錯中盡有過之者,未甚奇特,朵頤此味之人,但索美舌而咂之,即當屠門大嚼矣。 其不甚著名而有異味者,則北海之鮮鰳,味並鰣魚,其腹中有肋,甘美絶倫。 世人以在鱘鰉腹中者為「西施乳」,若與此肋較短長,恐又有東家西家之別耳。 河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 但詢其烹飪之法,則所需之作料甚繁,合而計之,不下十餘種,且又不可缺一,缺一則腥而寡味。 然則河無奇,乃假眾美成奇者也。 有如許調和之料施之他物,何一不可擅長,奚必假殺人之物以示異乎?食之可,不食亦可。 若江南之鱭,則為春饌中妙物。 食鰣魚及鱘鰉有厭時,鱭則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猶不能釋手者也。 ○不載果食茶酒說 果者酒之仇,茶者酒之敵,嗜酒之人必不嗜茶與果,此定數也。 凡有新客入座,平時未經共飲,不知其酒量淺深者,但以果餅及糖食驗之。 取到即食,食而似有踴躍之情者,此即茗客,非酒客也;取而不食,及食不數四而即有倦色者,此必巨量之客,以酒為生者也。 以此法驗嘉賓,百不失一。 予系茗客而非酒人,性似猿猴,以果代食,天下皆知之矣。 訊以酒味則茫然,與談食果飲茶之,則覺井井有條,滋滋多味。 茲既備述飲饌之事,則當於二者加詳,胡以缺而不備?曰:懼其略也。 性既嗜此,則必大收特書,而且為罄竹之書,若以寥寥數紙終其崖略,則恐筆欲停而心未許,不覺其言之汗漫而難收也。 且果可略而茶不可略,茗戰之兵法,富於《三略》、《六韜》,豈《孫子》十三篇所能盡其靈秘者哉?是用專輯一編,名為《茶果志》,孤行可,尾於是集之後亦可。 至于曲櫱一事,予既自謂茫然,如復強為置吻,則假口他人乎?抑強不知為知,以欺天下乎?假口則仍犯剿襲之戒;將欲欺人,則茗客可欺,酒人不可欺也。 倘執其所短而興問罪之師,吾能以茗戰戰之乎?不若絶口不談之為愈耳。 種植部目錄 ◎木本第一 草木之種類極雜,而別其大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 木本堅而難痿,其歲較長者,根深故也。 藤本之為根略淺,故弱而待扶,其歲猶以年紀。 草本之根愈淺,故經霜輒壞,為壽止能及歲。 是根也者,萬物短長之數也,欲豐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農老圃之事,而得養生處世之方焉。 人能慮後計長,事事求為木本,則見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驚;其為身也,挺然獨立,至于斧斤之來,則天數也,豈靈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不力,而務為苟延,則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至于木槿其生,不為明日計者,彼且不知根為何物,遑計入土之淺深,藏ぼ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亞也。 噫,世豈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後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處人待物之常也。 ○牡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絶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 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冬月游後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陽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動以時,苟非其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後系人主,可強鷄人使晝鳴乎?如其有識,當盡貶諸卉而獨崇牡丹。 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見不逮,而且倒行逆施。 誠哉!其為武后也。 予自秦之鞏昌,載牡丹十數本而歸,同人嘲予以詩,有「群芳應怪人情熱,千里趨迎富貴花」之句。 予曰:「彼以守拙得貶,予載之歸,是趨冷非趨熱也。 」茲得此論,更發明矣。 藝植之法,載于名人譜帙者,纖發無遺,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後矣。 但有吃緊一着,花譜偶載而未之悉者,請暢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面。 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 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則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髒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誰能屈之?予嘗執此語同人,有迂其說者。 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同人詰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 吾家太白詩云:『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倚欄杆者向北,則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 斯言得無定論? ○梅 第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閑情偶寄》
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