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捲軸者,止有巾條、斗方及橫批三式。 近年幻為合錦,使大小長短以至零星小幅,皆可配合用之,亦可謂善變者矣。 然此制一出,天下爭趨,所見皆然,轉盼又覺隊腐,反不若巾條、斗方諸式,以多時不見為新矣,故體制更宜稍變。 變用何法?曰:莫妙于冰裂碎紋,如前雲所載糊房之式,最與屏軸相宜,施之牆壁猶覺精材粗用,未免褻視牛刀耳。 法于未書未畫之先,畫冰裂碎紋于全幅紙上,照紋裂開,各自成幅,征詩索畫既華,然後合而成之。 須于畫成未裂之先,暗書小號于紙背,使知某屬第一,某居第二,某橫某直,某角與某角相連,其後照號配成,始無攢湊不來之患。 其相間之零星細塊必不可少,若憎其瑣屑而不畫,則有寬無窄,不成其為冰裂紋矣。 但最小者,勿用書畫,止以素描間之,若盡有書畫,則紋理模糊不清,反為全幅之累。 此為先畫紙絹,後征詩畫者而言,蓋立法之初,不得不為其簡且易者。 迨裱之既熟,隨取現成書畫,皆可裂作冰紋,亦猶裱合錦之法,不過變四方平正之角,為曲直縱橫之角耳。 此裱匠之事,我授意而使彼為之者耳。 更有書畫合一之法,則其權在我,授意于作書作畫之人,裱匠則行其無事者也。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古來成語;作畫者取詩意命題,題詩者就畫意作詩,此亦從來成格。 然究意詩自詩而畫自畫,未見有混而一之者也。 混而一之,請自今始。 法于畫大幅山水時,每于筆墨可停之際,即留餘地以待詩,如峭壁懸崖之下,長松古木之旁,亭閣之中,牆垣之隙,皆可留題作字者也。 凡遇名流,即索新句,視其地之寬窄,以為字之大小,或為鵝帖行書,或作蠅頭小楷。 即以題畫之詩,飾其所題之畫,謂當日之原跡可,謂後來之題詠亦可,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語,昔作虛文,今成實事,亦遊戲筆墨之小神通也。 請質高明,定其可否。 ○茶具 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羡,是人而知之矣。 然寶之過情,使與金銀比值,無乃仲尼不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渺其說,必至理窮義盡而後止哉!凡制茗壺,其嘴務直,購者亦然,一曲便可憂,再曲則稱棄物矣。 蓋貯茶之物與貯酒不同,酒無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論;茶則有體之物也,星星之葉,入水即成大片,斟瀉之時,纖毫入嘴,則塞而不流。 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覺悶人。 直則保無是患矣,即有時閉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難力導也。 貯茗之瓶,止宜用錫。 無論磁銅等器,性不相能,即以金銀作供,寶之適以崇之耳。 但以錫作瓶者,取其氣味不泄;而制之不善,其無用更甚于磁瓶。 詢其所以然之故,則有二焉。 一則以製成未試,漏孔繁多。 凡錫工制酒壺等注等物,于其既成,必以水試,稍有滲漏,即加補苴,以其為貯茶貯酒而設,漏即無所用之矣;一到收藏干物之器,即忽視之,猶木工造盆造桶則防漏,置鬥置斛則不防漏,其情一也。 烏知錫瓶有眼,其發潮泄氣反倍于磁瓶,故製成之後,必加親試,大者貯之以水,小者吹之以氣,有纖毫漏隙,立督補成。 試之又必須二次,一在將成未鏇之時,一在已成既鏇之後。 何也?常有初時不漏,迨鏇去錫時,打磨光滑之後,忽然露出細孔,此非屢驗諦視者不知。 此為淺人道也。 一則以封蓋不固,氣味難藏。 凡收藏香美之物,其加嚴處全在封口,封口不密,與露處同。 吾笑世上茶瓶之蓋必用雙層,此制始於何人?可謂七竅俱蒙者矣。 單層之蓋,可于蓋內塞紙,使剛柔互效其力,一用夾層,則止靠剛者為力,無所用其柔矣。 塞滿細縫,使之一綫無遺,豈剛而不善屈曲者所能為乎?即靠外麵糊紙,而受紙之處又在崎嶇凹凸之場,勢必剪碎紙條,作蓑衣樣式,始能貼服。 試問以蓑衣覆物,能使內外不通風乎?故錫瓶之蓋,止宜厚不宜雙。 藏茗之家,凡收藏不即開者,開瓶口向上處,先用綿紙二三層,實褙封固,俟其既干,然後覆之以蓋,則剛柔並用,永無泄氣之時矣。 其時開時閉者,則于蓋內塞紙一二層,使香氣閉而不泄。 此貯茗之善策也。 若蓋用夾層,則向外者宜作兩截,用紙束腰,其法稍便。 然封外不如封內,究竟以前說為長。 ○酒具 酒具用金銀,猶妝奩之用珠翠,皆不得已而為之,非宴集時所應有也。 富貴之家,犀則不妨常設,以其在珍寶之列,而無炫耀之形,猶仕宦之不飾觀瞻者。 象與犀同類,則有光芒太露之嫌矣。 且美酒入犀杯,另是一種香氣。 唐句云:「玉碗盛來琥珀光。 」玉能顯色,犀能助香,二物之於酒,皆功臣也。 至尚雅素之風,則磁杯當首重已。 舊磁可愛,人盡知之,無如價值之昂,日甚一日,盡為大力者所有,吾儕貧士,欲見為難。 然即有此物,但可作古董收藏,難充飲器。 何也?酒後擎杯,不能保無墜落,十損其一,則如雁行中斷,不復成群。 備而不用,與不備同。 貧家得以自慰者,幸有此耳。 然近日冶人,工巧百出,所制新磁,不出成、宣二窯下,至于體式之精異,又復過之。 其不得與舊窯爭值者,多寡之分耳。 吾怪近時陶冶,何不自愛其力,使日作一杯,月制一盞,世人需之不得,必待善價而沽,其利與多制濫售等也,何計不也此?曰:不然。 我高其技,人賤其能,徒讓壟斷于捷足之人耳。 ○碗碟 第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閑情偶寄》
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