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主簿吳亮君采攜其故人士琴之說,與高齋先生之銘,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頌以示余。 余不識沈君,而讀其書,反覆其義趣,如見其人,如聞士琴之聲。 余昔從高齋先生游,嘗見其寶一琴,無銘無識,不知其何代物也。 請以告二子,使從先生求觀之,此士琴者待其琴而後和。 元豐六年閏六月二十四日書。 【書士琴二首·書醉翁操後】 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應。 今沈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居士縱筆作詩,而與琴會。 此必有真同者矣。 本覺法真禪師,沈君之子也,故書以寄之。 願師宴坐靜室,自以為琴,而以學者為琴工,有能不謀而同三令無際者,願師取之。 元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書文忠贈李師琴詩】 與次公聽賢師琴,賢求詩,倉卒無以應之。 次公曰:「古人賦詩皆歌所學,何必已雲。 」次公因誦歐陽公贈李師詩,囑余書之以贈焉。 元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書林道人論琴棋】 元五年十二月一日,游小靈隱,聽林道人論琴棋,極通妙理。 余雖不通此二技,然以理度之,知其言之信也。 杜子美論畫云:「更覺良工心獨苦。 」用意之妙,有舉世莫之知者。 此其所以為獨苦歟? 【書仲殊琴夢】 元六年三月十八日五鼓,船泊吳江,夢長老仲殊彈一琴,十三弦頗壞損而有異聲。 余問云:「琴何為十三弦?」殊不答,但誦詩曰:「度數形名豈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 」夢中瞭然諭其意,覺而識之。 今晚到蘇州,殊或見過,即以示之。 寫至此,筆未絶,而殊老叩舷來見,驚嘆不已,遂以贈之。 時去州五里。 【書王進叔所蓄琴】 知琴者以謂前一指後一紙為妙,以蛇付紋為古。 進叔所蓄琴,前幾不容指,而後劣容紙,然終無雜聲,可謂妙矣。 蛇付紋已漸出,後日當益增,但吾輩及見其斑斑焉,則亦可謂難老者也。 元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孫叔靜皆云。 【書黃州古編鐘】 黃州西北百餘里,有歐陽院。 院僧畜一古編鐘,雲得之耕者。 發其地,獲四鐘,破其二,一為鑄銅者取去,獨一在此耳。 其聲空籠,然頗有古意,雖不見韶之音,猶可想見其彷彿也。 【書古銅鼎】 舊說明皇羯鼓,扌卷以油,注中不漏。 或疑其誕。 吾嘗蓄古銅鼎蓋之。 煮湯而氣不出,乃知舊說不妄。 【書金釒享形制】 《周禮》有金釒享,《國語》有釒享于丁寧,蕭齊始興王鑒嘗得之,高三尺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圓如,銅色墨如漆。 上有銅馬,以繩懸馬,令去地尺餘,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莖當心跪注釒享于,清響如雷,良久乃已。 記者既能道其尺寸之詳如此,而拙于遣詞,使古器形制不可復得其彷彳弗,甚可恨也。 【論漆】 漆畏蟹,予嘗使工作漆器,工以蒸餅潔手而食之,宛轉如中毒狀,亟以蟹食之乃蘇。 墨入漆最善,然以少蟹黃敗之乃可。 不爾,即堅頑不可用也。 【題雲安下岩】 子瞻、子由與侃師至此,院僧以路惡見止,不知仆之所歷有百倍于此者矣。 丁未正月二十日書。 【書游靈化洞】 予始與曾元恕入靈化洞,迫于日暮,而元恕又畏其險,故不果盡而還。 及此,與呂穆仲游。 穆仲勇發過我,遂相與至昔人之所未至,而驚世詭異之觀,有不可勝談者。 余欲疏其一二,以告來者,又恐為造物者所慍,後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當自知之。 【記公擇天柱分桃】 李公擇與客遊天柱寺還,過司命祠下,道傍見一桃,爛熟可愛,當往來之沖,而不為人之所得。 疑其為真靈之瑞,分食之則不足,眾以與公擇,公擇不可。 時蘇、徐二客皆有老母七十餘,公擇使二客分之,歸遺其母,人人滿意,過于食桃。 此事不可不識也。 【記與安節飲】 元豐辛酉冬至,仆在黃州,侄安節不遠千里來省,飲酒樂甚。 使作黃鐘《梁州》,仍令小童快舞一曲,醉後書此,以識一時之事。 【記游定惠院】 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復與參寥師及二三子訪焉,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項頸。 花白而圓,如大珠纍纍,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 尚氏亦市井人也。 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 晚乃步出城東,鬻大木盆,意者謂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緣小溝,入何氏、韓氏竹園。 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闢地矣,遂置酒竹陰下。 有劉唐年主簿者,饋油煎餌,其名為甚酥,味極美。 客尚欲飲,而予忽興盡,乃徑歸。 道過何氏小輔,乞其叢橘,移種雪堂之西。 坐客徐君得之將適閩中,以後會未可期,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 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 【題連公壁】 俗語云「強將下無弱兵」,真可信。 吾觀安國連公之子孫,無一不好事者,此寺當日盛矣。 【書贈何聖可】 歲雲暮矣,風雨淒然,紙窗竹室,燈火青熒,輒于此間得少佳趣。 今分一半,寄與黃岡何聖可。 若欲同享,須擇佳客,若非其人,當立遣人去追索也。 【書雪】 黃州今年大雪盈尺,吾方種麥東坡,得此,固我所喜。 但舍外無薪米者,亦為之耿耿不寐,悲夫。 【再書贈王文甫】 第4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4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