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石人物為江左第一,然其為政,殊未可逸少意,作書譏誚,殆欲痛哭。 此所謂君子愛人以德者。 以紙五十萬與桓溫,何足道。 此乃史官之陋,而魯直亦云爾,何哉?書生見五十萬紙,足了一世,舉以與人,真異事耳。 本傳又云:「蘭亭之會,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比季倫,逸少聞之甚喜。 」金谷之會,皆望塵之友也。 季倫之於逸少,如鴟鳶之於鴻鵠,尚不堪作奴,而以自比,決是晉、宋間妄語。 史官許敬宗,真人奴也,見季倫金多,以為賢于逸少。 今魯直又怪畫師不能得逸少高韻,豈不難哉!余在惠州,徐彥和寄此畫,求余跋尾,書此以發千里一笑。 紹聖二年正月十二日,東坡居士書。 【跋醉道士圖(並章子厚跋)】 仆素不喜酒,觀正父《醉士圖》,以甚畏執杯持耳翁也。 子瞻書。 .仆觀《醉道士圖》,展卷末諸君題名,至子瞻所題,發噱絶倒。 子厚書。 【再跋】 熙寧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過長安,會正父于母清臣家。 再觀《醉士圖》,見子厚所題,知其為予噱也。 持耳翁余固畏之,若子厚乃求其持而不得者。 他日再見,當復一噱。 時與清臣、堯夫、子由同觀。 子瞻書。 酒中固多味,恨知之者寡耳。 若持耳翁,已太苛矣。 子瞻性好山水,尚不肯渡仙遊潭,況于此而知味乎?宜其畏也。 正父赴豐國時,子厚令武進,復題此,以繼子瞻之後。 己酉端午後一日。 【書墨】 余蓄墨數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終無黑者,其間不過一二可人意。 以此知世間佳物,自是難得。 茶欲其白,墨欲其黑。 方求黑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自是人不會事也。 【試墨】 世人言竹紙可試墨,誤矣。 當於不宜墨紙上。 竹紙蓋宜墨,若池、歙精白玉板,乃真可試墨,若于此紙上黑,無所不黑矣。 褪墨石硯上研,精白玉板上書,凡墨皆敗矣。 【書徂徠煤墨】 徂徠珠子煤,自然有龍麝氣,以水調勻,以刀圭服,能已鬲氣,除痰飲。 專用此一味,阿膠和之,搗數萬杵,即為妙墨,不俟余法也。 陳公弼在汶上作此墨,謂之黑龍髓,後人盜用其名,非也。 【記李公擇惠墨】 李公擇惠此墨半丸。 其印文雲「張力剛」,豈墨匠姓名耶?雲得之高麗使者。 其墨鮮光而淨,豈減李廷父子乎?試復觀之。 勸君不好書,而自論墨拳拳如此,乃知此病吾輩同之,可以一笑。 【記李方叔惠墨】 李方叔遺墨二十八丸,皆麝,香氣襲人,雲是元存道曾ヘ陰平,得麝數十臍,皆盡之於墨。 雖近歲貴人造墨,亦未有用爾許麝也。 【書清悟墨】 川僧清悟,遇異人傳墨法,新有名。 江淮間人,未甚貴之。 予與王文甫各得十丸,用海東羅文麥光紙,作此大字數紙,堅韌異常,可傳五六百年,意使清悟托此以不朽也。 【書張遇潘谷墨(寄王禹錫)】 麝香張遇墨兩丸,或自內廷得之以見遺,藏之久矣。 今以奉寄。 製作精至,非常墨所能彷彿,請珍之!請珍之!又大小八丸,此潘谷與一貴人造者,谷既死,不可復得,宜寶秘也。 【書龐安時見遺廷墨】 吾蓄墨多矣,其間數丸,雲是廷造。 雖形色異眾,然歲久墨之亂真者多,皆疑而未決也。 有人蓄此墨再世矣,不幸遇重病,醫者龐安時愈之,不敢取一錢,獨求此墨,已而傳遺余,求書數幅而已。 安時,蘄水人,術學造妙而有賢行,大類蜀人單驤。 善療奇疾。 字安常。 知古今,刪錄張仲景已後《傷寒論》,極精審,其療傷寒,蓋萬全者也。 【書呂行甫墨顛】 呂希彥行甫,相門子,行義有過人者,不幸短命死矣。 平生藏墨,士大夫戲之為墨顛。 功甫亦與之善,出其所遺墨,作此數字。 【書李公擇墨蔽】 李公擇見墨輒奪,相知間抄取殆遍。 近有人從梁、許來,云:「懸墨滿室。 」此亦通人之一蔽也。 余嘗有詩云:「非人磨墨墨磨人。 」此語殆可淒然雲。 【書李憲臣藏墨】 余為鳧繹顏先生作集引,其子復長道以李廷墨見遺,形制絶類此墨,以金涂龍及銘,云:「李憲臣所蓄賜墨也。 」此墨最久而黑如此,殆是真耶? 【書石昌言愛墨】 石昌言蓄廷墨,不許人磨。 或戲之云:「子不磨墨,墨當磨子。 」今昌言墓木拱矣,而墨故無恙,可以為好事者之戒。 【書沈存中石墨】 陸士衡與士龍書云:「登銅雀台,得曹公所藏石墨數瓮,今分寄一螺。 」《大業拾遺記》:「宮人以蛾綠畫眉。 」亦石黑之類也。 近世無復此物。 沈存中帥延,以石燭煙,作墨堅重而黑,在松煙之上,曹公所藏,豈此物也耶? 【書所造油煙墨】 凡煙皆黑,何獨油煙為墨則白,蓋松煙取遠,油煙取近,故為焰所灼而白耳。 予近取油煙,才積便掃,以為墨皆黑,殆過于松煤,但調不得法,不為佳墨,然則非煙之罪也。 【書別造高麗墨】 余得高麗墨,碎之,雜以潘谷墨,以清悟和墨法劑之為握子,殊可用。 故知天下無棄物也,在處之如何爾。 和墨惟膠當乃佳,膠當而不失清和,乃為難耳。 清悟墨膠水寒之,可切作水精膾也。 【書馮當世墨】 馮當世在西府,使潘谷作墨,銘雲「樞庭東ト」,此墨是也。 阮孚云:「一生當着幾糹兩屐。 」仆云:「不知當用幾丸墨。 」人常惜墨不磨,終當為墨所磨。 【書懷民所遺墨】 第4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4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