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回文。 秋閨怨)】 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 羞對井花愁,愁花井對羞。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樓上不宜愁,愁宜不上樓。 【菩薩蠻(回文。 冬閨怨)】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 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 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 【菩薩蠻】 娟娟侵鬢妝痕淺,雙顰相媚彎如剪。 一瞬百般宜,無論笑與啼。 酒闌思翠被,特故騰騰地。 生怕促歸輪,微波先泥人。 【菩薩蠻(詠足)】 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 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菩薩蠻】 玉墮耳黃金飾,輕衫罩體香羅碧。 緩步困春醪,春融臉上桃。 花鈿從委地,誰與郎為意。 長愛月華清,此時憎月明。 【菩薩蠻(或謂朱淑真作)】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 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 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採桑子(潤州東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樽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卜算子(感舊)】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 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卜算子】 (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聞坡至,甚喜。 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 坡從而物色之曰:吾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 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 坡回惠,為賦此詞。 )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好事近(送君猷)】 紅粉莫悲啼,俯仰半年離別。 看取雪堂坡下,老農夫淒切。 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從此滿城歌吹,看黃州闐咽。 【好事近】 煙外倚危樓,初見遠燈明滅。 卻跨玉虹歸去,看洞天星月。 當時張范風流在,況一樽浮雪。 莫問世間何事,與劍頭微。 【好事近(湖上)】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 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髮。 醉中欲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 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華清引(感舊)】 平時十月幸蓮湯,玉瓊梁。 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 翠華一去掩方床,獨留煙樹蒼蒼。 至今清夜月,依舊過繚牆。 【謁金門(秋夜)】 秋帷裡,長漏伴人無寐。 低玉枕涼輕綉被,一番秋氣味。 曉色又侵窗紙,窗外鷄聲初起。 聲斷幾聲還到耳,已明聲未已。 【謁金門(秋興)】 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 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 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閒處著。 【謁金門(秋感)】 今夜雨,斷送一年殘暑。 坐聽潮聲來別浦,明朝何處去。 辜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酒醒夢迴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清平樂(秋詞)】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 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 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雙荷葉】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 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背風迎淚珠滑,輕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更漏子(送孫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裡。 新白髮,舊黃金,故人恩義深。 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來去。 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占春芳】 紅杏了,夭桃盡,獨自占春芳。 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 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烏夜啼(寄遠)】 莫怪歸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 若見故人須細說,白髮倍當時。 小鄭非常強記,二南依舊能詩。 更有鱸魚堪切膾,兒輩莫教知。 【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又圓。 【阮郎歸(集句梅花)】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 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 折花欲寄隴頭人,江南日暮春。 【阮郎歸(蘇州席上作)】 一年三度過蘇台,清尊長是開。 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不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咳。 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摧。 【阮郎歸(或謂黃庭堅作)】 歌停檀板舞停鸞,高陽飲興闌。 獸煙噴盡玉壺干,香分小鳳團。 雪浪淺,露珠圓,捧甌春筍寒。 絳紗籠下躍金鞍,歸時人倚欄。 【虞美人影(暮春)】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 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閒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 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 公子眼花亂髮,老夫鼻觀先通。 領巾飄下瑞香風,驚起謫仙春夢。 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後呈紅。 此花清絶更纖,把酒何人心動。 【西江月(坐客見和,複次韻)】 小院朱欄幾曲,重城畫鼓三通。 更看微月轉光風,歸去香雲入夢。 翠袖爭浮大白,皂羅半插斜紅。 燈花零落酒花,妙語一時飛動。 【西江月(再用前韻,戲曹子方。 坐客雲瑞香為紫丁香,遂以此曲辯證之)】 第3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3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