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正旦書(元元年十月)】 肇易歲元,發新榮于萬物;仰遵慈誨,修舊好於兩朝。 遠飭使軺,肅將禮幣。 庶迎壽祉,式副願言。 【皇帝賀大遼皇帝正旦書(元元年十月)】 獻歲發春,共講三朝之慶。 寶鄰繼好,茂膺五福之祥。 申飭使車,往陳信幣。 永言欣頌,曷罄諭陳。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二年正月五日)】 百年之好,既講于春朝;萬壽之儀,兼陳于幄殿。 恭因省侍,具述來音。 感懌之懷,言宣莫罄。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二年正月五日)】 東風協應,感徂歲之更新。 遠使交馳,導歡言而如舊。 粲然禮幣,申以書詞。 欣懌之深,敷陳罔究。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坤成節書(元二年七月)】 嘉月令辰,篤生壽母;珍函重幣,交慶寶鄰。 已恭致于德音,復欽傳于慈旨。 其為感懌,未易名言。 【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元二年七月)】 四牡載馳,遠勤於使介。 尺書為問,申講于鄰歡。 方履素秋,克膺純福。 益祈保護,式副願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皇帝生辰書(元二年)】 寒律既周,誕辰載紀。 恭被慈闈之誨,俾修慶幣之儀。 永介壽康,式符頌禱。 更祈調衛,以副願言。 【皇帝賀大遼皇帝生辰書(元二年)】 大呂還宮,攝提正醜。 載協誕彌之慶,永膺壽考之祥。 臨遣使軺,往陳信幣。 其為欣禱,莫盡名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皇帝正旦書(元二年)】 歲律肇新,鄰歡載講。 恭被慈闈之誨,遠通慶幣之誠。 益冀保頤,永綏壽嘏。 【皇帝賀大遼皇帝正旦書】 三陽朋來,慶二儀之交泰;兩朝繼好,納萬民于阜昌。 申敕使車,肅將禮幣。 願符善禱,永介純。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興龍節書(元二年十月)】 誕日載臨,鄰歡歲講。 封疆雖遠,晷刻不逾。 惟信睦之交修,識情文之兩至。 益深雅好,良極欣。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元二年十月)】 嘉平紀月,震夙惟時。 屢茲慶使之來,重以慈闈之問。 尋因省侍,悉致誠言。 欣感之深,敷陳罔究。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三年)】 獻歲發春,方祝永年之慶;睦鄰敦好,益修奕世之歡。 信幣精華,書詞溫縟。 再維雅契,良極欣。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三年)】 正歲履端,遠勤於華使;慈闈申慶,重領于珍函。 省侍之餘,誠言已達。 永惟欣感,莫究言宣。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興龍節書】 世睦寶鄰,申以無窮之好;歲馳華使,及茲載夙之辰。 閲詞幣之兼隆,識情文之備至。 願言欣感,難悉究陳。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問候書】 遣使為壽,既欣鄰好之修;因書見誠,兼致慈闈之問。 侍言有次,來意畢陳。 感懌之深,敷陳罔既。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坤成節書(元四年七月)】 星火西流,慶慈闈之誕日;皇華北至,講鄰國之誠言。 既達來音,俾修報禮。 感銘之素,敷述難周。 【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元四年七月)】 軺車重幣,已修交慶之儀;尺素好音,復講久要之信。 屬臨素節,允迪純禧。 益冀保頤,式符企詠。 ◎內製朱表三首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禦容罷散朱表(元二年二月十四日)】 伏以馭風雲闕,既參日月之光;弭節琳宮,尚答臣民之望。 爰開法會,庶款真庭。 願推往聖之心,永錫函生之福。 【集禧觀洪福殿罷散謝雨道場朱表】 伏以旱為災,禱求屢瀆。 賴神之賜,霈澤以時。 蓋至道之無私,豈不德之能致。 載陳謝懇,少答靈休。 【中太一宮真室殿為太皇太后消災集福罷散天皇九曜道場朱表(元三年)】 伏以仁者必壽,信惟天地之心;孝無不通,宜從臣子之慾。 虔遵道范,仰叩真庭。 庶同海宇之誠,上集慈闈之福。 天威咫尺,求聰明於我民;聖壽萬年,定子孫于下地。 更推博施,普及函生。 ◎內製疏文十一首 【集禧觀開啟祈雪道場青詞(元元年二月六日)】 伏以麥將覆塊,雪未掩塵。 嗣歲之憂,下民安訴。 具嚴法會,祗款宮。 仰冀同雲,溥滋新臘。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禦容日開啟道場青詞(元二年三月十四日)】 伏以天鑒不遠,誠感則通。 方寶構之肇新,宜神遊之降格。 具嚴法席,高詠靈篇。 內安清淨之居,外錫黎之福。 【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元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洞淵龍王,水府聖眾。 饑饉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詞窮於是日。 乃眷陰靈之宅,實為雲雨之司。 涵濡之功,俄頃而辦。 罔吝天澤,以答民瞻。 【集禧觀洪福殿等處罷散謝雨道場青詞】 德有愧於動天,敢辭屢請;道無私而應物,豈間微誠。 霈一雨以咸周,起三農于既病。 仰承靈貺,莫報深仁。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奏告景靈宮等處青詞(元二年七月十九日)】 伏以祗是親闈,庶幾孝治。 配德祖考,既務極于推崇;篤生眇沖,亦敢忘于褒顯。 將奉寶冊,率循舊章。 徼福于神,先期以告。 【神宗皇帝禦容進發前一日奏告諸宮觀等處青詞(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嵩洛之間,山陵所在。 嚴道釋之淨宇,奉衣冠之別祠。 恭擇良辰,啟行仙馭。 敢徼福于群聖,庶流祉于含生。 仰叩真靈,冀垂昭鑒。 【隆宮設慶宮醮青詞(元二年)】 第3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