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敕。 修佛勝因,祈天永命。 既肅成於梵供,益表見于忠誠。 宜有寵頒,以同燕喜。 【賜徐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親賢莫二,忠孝實兼。 饌蒲塞于園,薦椿齡于崇慶。 喜成法會,宜有寵頒。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朝辭訖歸驛禦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等已聘告歸,少休就館。 即頒燕俎,臨遣輔臣。 式示異恩,以榮回馭。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禦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等方事回轅,聊茲弭蓋。 念征途之尚永,加秋暑之未衰。 往錫燕嘉,少休徒馭。 【賜宰相呂大防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等竭誠衛上,體國均休。 恪修西竺之儀,仰獻南山之祝。 宜膺寵錫,以示褒優。 【賜大遼賀坤成節使副內中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等來陳慶幣,克講鄰歡。 載嘉遠聘之勤,宜示寵綏之意。 頒茲芳旨,服我恩私。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朝辭訖歸驛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 卿等遠敦使事,率禮無違。 既上謁辭,言還有日。 宜加頒錫,益示寵榮。 【坤成節就驛賜阿里骨進奉人使禦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 汝等來修貢篚,適遘誕辰。 宜均慶賜之恩,共樂亨嘉之會。 往頒燕俎,咸極歡心。 【瀛洲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禦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 鞭轡既勞,封疆漸邇。 雖勤歸念,少憩暑途。 服我恩私,式同燕喜。 【坤成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人使禦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 汝等奉琛遠至,授館少留。 適遘誕辰,宜均慶澤。 欽承恩渥,共樂燕私。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七日)】 有敕。 卿等奉璋來聘,弭節言還。 眷此暑途,少留歸馭。 往頒燕俎,式示恩私。 【賜新除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辭免不允批答口宣】 有敕。 朕圖任元老,以表四方。 以卿望在士民,心存社稷。 勉膺異數,式副僉言。 【賜皇弟普寧郡王似生日禮物口宣】 有敕。 歲將更端,月亦既望。 實以茲日,篤生賢王。 宜厚寵頒,以介多福。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香酒果口宣】 有敕。 卿等講成聘禮,歸次都門。 復此少留,逝將言邁。 宜頒餞,以寵行驂。 ●卷一百十三 ◎內製批答七十六首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覽表具之。 卿以應務之才,居本兵之地。 綏靜中外,人無間言。 何疑上章,欲求去位。 未喻厥意,聞之憮然。 夫榮親莫大於功名,養志不專于甘旨。 而況魏闕之下,父母之邦。 退食問安,孰便于此?勉循其舊,以卒輔予。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省表具之。 夫事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而況艱難之際,一日萬幾。 冰淵之懼,當務同濟。 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 寄託之深,義難引去。 亟求自便,朕何賴焉。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劉摯辭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覽表具之。 道有行藏,時有用舍。 歲不我與,難以智求。 道之將行,豈容力避。 大言大利,固當安而受之;小行小廉,非所望于卿者。 成命不再,可無復辭。 【賜劉摯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省表具之。 政如農耕,以既獲為能事;言如藥石,以愈疾為成功。 若耕不獲,疾不癒,朕何望焉。 所以用卿者,非以富貴卿也。 勉卒成業,何以辭為。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 無羡于功名,而有厭于富貴。 其所以忘身徇國,舍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 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 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淵。 光景不陳,而草木自遂。 去就之際,損益非輕。 昔西伯善養老,而太公自至。 魯穆公無人子思之側,而長者去之。 卿自為謀則善矣,獨不為朝廷惜乎?藥餌有間,時游廟堂。 家居之樂,何以異此。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朕修身以承六聖,虛己以聽四輔。 而法度未定,陰陽未和,民未樂生,吏未稱職。 中夜以思,方食而嘆。 雖不敢以事諉元老,實望其以身率百官。 卿猶未即于安,孰敢不盡其力。 此聖母沖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識之所望也。 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際,不能用裴度于未病。 治亂之效,于斯可見。 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許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才全而德備,積厚而施博。 明亮篤誠,坐屈群策。 既以天下公議而用於此矣,豈以卿之私意而聽其去哉。 水旱之災,不德所召。 卿當助我,求所以消復之道,不當求去我也。 《詩》不雲乎:「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 」勉思厥職,以答民望。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用賢之功,必要之久遠。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朕之用卿,期于百姓之既富;卿之自信,亦豈一日而成功。 常之災,天以警朕。 夙夜祗懼,與卿同之。 朕若歸過于股肱,何以答天戒;卿若釋政而安逸,何以塞民言。 各思其憂,少安厥位。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第3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蘇東坡集 下》
第3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