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屢為盜殘,庶與士卒披荊棘,致財用,治城隍,繕府庫,廨舍畢修,陶瓦為民室廬,闢市區如承平時。 流庸四集,喜曰:「公可恃,我其安於此矣!」庶曰:「府庫未充也。 」乃下令:「有欲吾田者,肆耕其中,吾不汝賦;有能持吾錢出而得息者,視其息與去之日多少,授其職有差。 」武吏爭出應令。 未幾,還輸其息,府庫大充,得以養兵,遂成軍,隱然為雄籓。 乙巳夜,地震。 戊申,權戶部侍郎王俁兼權禮部侍郎。 己酉,詔曰:「朕以菲德,奉承大統,遭時艱厄,敵偽相挻,軍旅方興,賦役重困,寤寐恫矜,未知攸濟。 乃六月乙巳地震,朕甚懼焉。 政之失中,吏之無良,怨仇滋彰,乖氣致沴,坤厚之載,搖動靡寧。 變不虛生,緣類而應,永思厥咎,在予一人。 凡內外臣庶,有可以應變,輔朕之不逮者,其各悉意以言,毋諱朕躬,毋悼後害。 州郡守長近民之官,宜為朕惠養凋瘵,安輯流亡,察冤系,禁苛擾,毋倚法以削,毋縱吏為奸。 惟茲卿士,小大惕恭,各祗乃事,以副朕寅畏天地,側身銷變之意。 」 遣內侍往淮南撫問右仆射張浚,仍賜銀合茶藥,以浚將渡江巡按故也。 浚以為「東南形勢,莫重建康,實為中興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則北望中原,常懷憤惕,不敢自暇自逸。 而臨安僻居一隅,內則易生安肆,外則不足以召遠近,系中原之心。 」遂奏請聖賀以秋冬臨建康,撫三軍而圖恢復。 浚又渡江撫淮上諸屯,屬方盛暑,浚不憚勞,人皆感悅。 時防秋不遠,浚以方略諭諸帥,大抵先圖自守以致其師,而後乘機擊之。 遂命淮西宣撫使劉光世自當涂進屯廬州,與韓世忠、張俊鼎立,又遣權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進屯泗州。 軍聲大振。 壬子,帝禦正殿,疏放臨安府等見禁輕刑,以大暑故也。 戊午,詔:「兩淮沿江守臣,並以三年為任。 」 癸亥,張浚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浚出按淮甸,故降旨加恩焉。 時浚密遣人至燕山回,知道君不豫,淵聖遺書金帥求絹。 浚遂奏:「臣近得此信,不勝痛憤。 願陛下剛健有為,成敗利害,在所不恤。 況孝弟可以格天,推此心行之,臣見其福,不見其禍也。 」 故太子中舍、知封州曹覲,賜謚忠肅。 故右贊善大夫、知康州趙師旦,賜謚莊愍。 皇佑中,儂智高入寇,二人皆身扞賊而死。 曾開在廣東,援五年十一月詔書為之請,至是賜之。 甲子,詔:「自今諸州流寓舉人,每十五名解一名;不及十五人,令本路漕司聚類附試,仍不拘路分。 召文臣二員結除名罪委,所保不得過三人。 」用國子監請也。 秋,七月,壬申,太常少卿何慤權尚書禮部侍郎。 癸酉,尚書吏部尚書兼侍講劉大忠試兵部尚書。 甲戌,試尚書刑部尚書呂祉,給事中晏敦復,並試吏部侍郎;祉仍兼都督行府參議軍事。 庚辰,行營前護副軍都統制王彥發荊南,以所部八字軍萬人赴行在,統制官焦文通、備將趙撙等皆從焉。 是月,淮南宣撫使劉光世克壽春府。 八月,己亥,吉州萬安縣丞司馬光族曾孫宗,召添差兩浙路轉動司幹辦公事,主光祠祀。 庚子,集英殿修撰、權都督行府參議軍事劉子羽,祠部員外郎、都督行府主管機宜文字熊彥詩,撫諭川、陝還,至行在,新除權禮部侍郎何慤亦自行府歸,帝皆召見之。 甲辰,張浚自江上入朝,力陳建康之行為不可緩,朝論不同,帝獨從其計。 先是三大帥既移屯,而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岳飛亦遣兵入偽齊地。 偽知鎮汝軍薛亨,素號驍勇,飛命統制官牛皋擊之,擒亨以獻,引兵至蔡州,焚其積聚。 眉州布衣帥維籓,治《春秋》學,累舉不第,至是赴行在上《中興十策》,請車駕視師。 帝下其議于朝,浚以為可用。 會牒報劉豫有南窺之意,趙鼎乃議進幸平江。 詔:「百司隨從人比四年三分減一;應軍旅非泛支降錢谷差出,並隨從行在所處分。 其餘百司常程事務,留臨安府,聽行宮留守司予決;內有不可予決者,即申奏行在所。 」 丙午,顯謨閣直學士、知臨安府梁汝嘉為巡幸隨賀都轉運使。 丁未,觀文殿學士、新知紹興府秦檜充醴泉觀傳,兼侍讀、行宮留守;觀文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盂庾提舉萬壽觀,兼侍讀、行宮同留守,權許赴尚書省治事。 詔:「景靈宮神禦,令溫州四孟行禮,俟還臨安日如舊。 」 戊申,詔賜沿江諸帥曰:「天地之大義,莫重於君臣;堯、舜之至仁,無先於孝悌,一自衣冠南渡,敵馬北侵,五品弗明,兩宮未返。 念有國有家之道,必在正名;盡事父事君之誠,詎宜安處!將時巡于郡國,以周視于軍師。 爾其慎守封圻,嚴戒侵擾,虔共乃職,謹俟朕行。 」 湖北、京西安撫司第四副將、武經郎楊再興,引兵復西京之長水縣。 詔侍從官更互赴行在所供職。 時戶部侍郎王俁先往平江措置,於是兵部尚書劉大中、工部侍郎趙霈從,仍以大中兼權吏、禮部尚書,趙霈兼權戶、刑部侍郎。 又命殿前司統制官趙密彈壓舟船,帶禦器械劉錡與管軍解潛同總禁衛。 時吏部侍郎呂祉,戶部侍郎劉寧止,皆為行府屬,近臣留行宮者,惟吏部尚書孫近、侍郎晏敦復、刑部尚書胡交修、中書舍人傅崧卿、左司員外郎樓炤、殿中侍御史石公揆、監察御史蕭振、李誼而已。 尚書兵部侍郎胡世將充徽猷閣直學士、知鎮江府。 庚戌,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孫近充龍圖閣學士,復知紹興府。 辛亥,太廟神主發臨安。 第2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中》
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