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節度使、知許州石普,上言九月下旬,日食者三。 又言:「商賈自秦州來,言嘉勒斯賚欲陰報曹瑋,請以臣嘗所獻陣圖付瑋,可使必勝。 」先是帝方崇符瑞,而普請罷天下醮設,歲可省緡錢七十餘萬以贍國用,遂忤帝意,於是帝益怪普言逾分。 而樞密使王欽若,因言普欲以邊事動朝廷,帝怒,欲遣使就劾;宰相王旦請先召還,命知雜御史呂夷簡推鞫。 獄具,集百官參驗。 九月下旬,日不食,普坐私藏天文,罪應死,詔除名,配賀州,遣使縶赴流所。 帝謂輔臣曰:「普出微賤,性輕躁,干求不已。 既懵文藝,而假手撰述以揣摩時事。 朕以先朝故,每容忍之,而普言益肆,錄其微效,俾貸極典。 聞普在流所思幼子輒泣下,流人有例攜家否?」王旦等曰:「律無禁止之文。 」詔許挈族以行。 尋命房州安置,增屯兵百人守護之。 普倜儻有膽略,凡預討伐,聞敵所在,即馳赴之。 兩平蜀盜,大小數十戰,摧鋒與賊角,眾伏其勇。 壬子,以知秦州曹瑋為秦州都部署,依前兼涇、原、儀、渭州、鎮戎軍緣邊安撫使;以禮部郎中李及為太常少卿、知秦州。 時瑋數上章求解州事,帝問王旦:「誰當代瑋者?」旦薦及可任,帝即命之。 眾議皆謂及非守邊才,秘書監楊億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將吏亦心輕之。 會有屯駐禁軍白晝掣婦人金釵于市中,吏執以聞。 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 及不復下吏,亟命斬之,復觀書如故,將吏皆驚服。 不日,聲譽達京師。 億見旦,具道其知人之明,旦笑曰:「禁軍戍邊,白晝為盜于市,此固當斬,烏足為異!旦之用及者,其意非在此也。 夫以曹瑋知秦州,戎羌讋服,邊境之事,瑋處之已盡其宜。 使它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壞瑋之成績。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厚重,必能謹守瑋之規而已。 」 遼秦晉國王隆慶自上京還,至北安,浴于溫泉,得疾,十二月,乙酉,卒。 遼主哀慟,輟朝,追贈皇太弟。 乙卯,詔改來年元曰天禧。 戊戌,奉天書置天安殿,玉皇寶冊、袞服、二聖絳紗袍于文德殿。 己亥,奉天書及玉皇寶冊、袞服赴玉清昭應宮,聖祖寶冊、仙衣赴景靈宮。 是歲,遼放進士孫傑等四十八人。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天禧元年遼開泰六年 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奉天書升太初殿,行薦獻禮,上玉清皇大天帝寶冊、袞服;又詣二聖殿,奉上絳紗袍,奉幣進酒;諸路分設羅天大醮。 壬寅,奉上聖祖寶冊仙衣于天興殿,禮畢,車駕還內。 群臣入賀于崇德殿。 丙午,詔以是月十五日行宣讀天書之禮。 庚戌,親享六室。 辛亥,奉天書合祭天地,以太祖、太宗並配。 還,禦正陽門,大赦天下,賞賜如東封例。 免災傷州軍見欠田租及和糴,減荊湖南路鹽價,蠲天下逋欠,雖盜用經三十年者亦蠲之。 遂禦天安殿,受尊號寶冊。 乙卯,帝與群臣讀天書於天安殿。 壬戌,詔以四月一日為天祺節,其制度悉如天貺。 丙寅,命宰相王旦為兗州太極觀奉上冊寶使。 己巳,給事中孫僅卒。 帝曰:「僅篤于儒學,性端慤,中立無競,深可惜也!」命遷其子官。 是月,遼主如錐子河。 二月,庚午朔,詔賑災,發州郡常平倉。 辛未,三司假內藏庫錢五十萬貫。 壬申,禦正陽門觀酺,凡五日。 甲戌,遼駙馬蕭托雲削同平章事,以公主殺無罪婢,托雲不能齊家也。 公主降為縣主。 丁丑,詔:「別置諫官、御史各六員,增其月俸,不兼它職。 每月須一員奏事,或有急務,聽非時入時;及三年,則黜其不勝任者。 」 戊寅,內外官並加恩。 發常平倉粟出糶以濟貧民,京師物貴故也。 丁亥,設元天大聖後版位於文德殿,帝親酌獻,拜授冊寶于王旦,仙衣于趙安仁。 旦等跪奉以升輅,具鹵簿儀衛。 所過禁屠宰二日,官吏迎拜;至兗州,遣官三十員袴褶前導。 奉冊日,帝不視朝。 庚寅,進封李公藴為南平郡王。 辛卯,召太子中允、直龍圖閣馮元講《易》于宣和門之北合,待制查道、李虛己、李行簡預焉。 自是聽政之暇,率以為常。 帝因數訪大臣能否。 行簡無所怨昵,必稱道其長,人推其長者。 初,有日者上書言宮禁事,坐誅,籍其家,得朝士所與往還占問吉凶簡尺,帝怒,欲盡付卿史案罪。 王旦具請以歸,翼日,白帝曰:「此人之常情,且語不及朝廷,不足究治。 」因自取舊所占問者進曰:「臣少賤時,不免為此。 必以為罪,願並臣下獄。 」帝曰:「此事已發,何可免?」旦曰:「臣為宰相,執國法,豈可自為之幸于不發,而以罪人?」帝意解。 旦至中書,悉焚所得書。 既而大臣有欲因是以擠己所不快者,力請究治;帝令就旦取書,旦曰:「臣己焚之矣。 」由是獲免者眾。 第1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1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