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諸道轉運使各察舉部內知州、通判、監臨物務京朝官以三科第其能否,政績尤異者為上,恪居官次、職務粗治者為中,臨事馳慢、所涖無狀者為下,歲終以聞。 」 以供奉官薛惟吉為右千牛衛將軍,沈繼宗及鄉貢進士盧雍併為水部員外郎。 雍,多遜子也,起家授官,即與繼宗同。 多遜時方寵幸,帝特命之,非舊典雲。 遼遣郎君旺陸等使宋弔慰。 是月,封劉鋹衛國公,李煜隴西郡公。 續資治通鑒●卷第九 ●卷第九 【宋紀九】 起柔兆困敦十二月,盡屠維單閼二月,凡二年有奇。 帝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即位二年改今諱,太祖同母弟也。 晉天福四年十月甲辰,生於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 及長,龍準龍顏,望之儼如也。 性嗜學,工文業,多藝能。 仕盩厔供奉官都知,太祖即位,以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尋領恭寧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封晉王。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元年遼保寧八年。 丙子,九七六年 十二月,甲寅,帝禦乾元殿受朝,樂懸而不作,大赦,改元。 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王、石、魏氏三公主並稱皇女。 丁巳,以樞密直學士、左正諫大夫賈琬為三司副使。 三司置副使自此始。 戊午,遼遣蕭巴固濟來聘。 先是川、峽分路置轉運使,峽鹽悉趨荊南,四川民乏食,太祖遣使劾兩路轉運使罪,帝即位,皆釋之。 於是命西川轉運使申文緯遙兼峽路,轉運副使韓可比兼西川路,使鹽筴流通也。 遼詔南京復禮部貢院。 是月,詔罷河東之師,宣徽南院使潘美,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皆自行營歸闕。 是歲,高麗人金行成始入學于國子監。 ○太宗至仁應運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太平興國二年遼保寧九年 春,正月,壬戌,以大行在殯,不視朝。 丙寅,命禮部員外郎賈黃中、左補闕程能、左贊善大夫馮瓚分掌左藏三庫。 先是貨錢與金帛同掌,歲久,儲蓄盈羡,始命分之。 黃中尋出知升州。 嘗按行府廨,見一室扃鐍甚固,命發鑰視之,得金寶數十櫃,計其價值數百萬,乃李氏宮閣中遺物,未着于籍,即表上之。 帝曰:「非黃中廉恪,則亡國之寶將污法而害人矣。 」賜錢二十萬。 詔:「中外臣僚無得與民爭利。 」 女真遣使貢于遼。 帝初即位,以疆宇至遠,吏員益眾,思廣振淹滯以資其闕,顧謂侍臣曰:「朕欲博求俊乂于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 」先是諸道所發貢士凡五千三百餘人,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右補闕石熙載試進士,左贊善大夫侯陶等試諸科,戶部郎中侯陟監之。 熙載,洛陽人也。 於是禮部上所試合格人名。 戊辰,帝禦講武殿,內出詩賦題覆試進士,命翰林學士李昉、扈蒙定其優劣為三等,得河南呂蒙正以下一百九人。 庚午,覆試諸科,得二百七人,賜及第。 又詔禮部閲貢籍,得十五舉以上進士及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賜出身。 《九經》七人不中格,帝憐其老,特賜同《三傳》出身。 凡五百人,皆先賜綠袍鞾笏,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 第一等、第二等進士並《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同出身進士及諸科並送吏部免選,優等注擬。 寵章殊異,前代所未有也。 薛居正等言取人太多,用人多驟,帝意方欲興文教,抑武事,弗聽。 及蒙正等辭,召令升殿,諭之曰:「到治所,事有不便於民者,疾置以聞。 」仍賜裝錢,人二十萬。 太祖之幸西京也,洛陽人張齊賢獻十策,太祖召見便坐,問之,齊賢以手畫地條陳。 太祖善其四策,齊賢堅執其餘皆善,太祖怒,令衛士曳出。 及還,語帝曰:「我幸西京,惟得一張齊賢,我不欲遂官爵之,汝異時可收以自輔也。 」於是齊賢舉進士,帝欲置之高等,而有司第其名在數十人後。 帝不悅,乃召進士盡第二等及《九經》凡一百三十人,悉與超除,蓋為齊賢故也。 吳越國王俶遣其子溫州刺史惟演來修貢,駕登極。 乙亥,賜鄉貢進士孔士基同本科出身,褒先聖後也。 己卯,吳越國王妃孫氏薨,詔給事中程羽為弔祭使。 庚辰,詔易禁軍舊號,鐵騎曰日騎,控鶴曰天武,龍騎曰龍衛,虎捷曰神衛。 江南舊用鐵錢,於民不便。 二月,壬辰朔,轉運使樊若水請置監于升、鄂、饒等州,大鑄銅錢,凡山之出銅者悉禁民採取,以給官鑄。 廢鐵錢,悉鑄為農器,以給江北流民之歸附者,且除銅錢渡江之禁,詔從其請,民甚便之。 癸巳,命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雷德驤提點開封府。 甲午,建鄂州永興縣為永興軍。 遼遣使來賀即位及正旦。 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自言其貧。 乙未,詔賜錢三百萬。 煜雖貧,張洎頗丐索之,煜以白金頮面器與洎,洎意猶不足。 北漢胡桃寨指揮使史溫等來降。 己亥,吳越王俶以山陵有期,遣使來修賻禮。 庚子,帝改名炅,詔:「除已改州縣、職官及人名外,舊名二字不須迴避。 」 丙午,始分西川為東、西兩路,各置轉運使、副使。 兵部郎中許仲宣為西路轉運使,考功員外郎滕中正為東路轉運使。 中正,北海人也。 第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