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曰:「華之先,皮姓。 軒轅時,蒼頡觀鳥跡,制文字,以其始於皮,而聲于革,故從革焉。 初,華自胡來,趙武靈王時見重,是後子孫盛于中國。 」 《漢書·功臣表》有「煮棗侯革朱」者,即其後也。 ◎詩二首 句 霜風破佳菊,嘉節迫帽吹。 題杜工部墳 何人鑿開混沌殻?二氣由來有清濁。 孕其清者為聖賢,鐘其濁者成愚樸。 英豪雖沒名猶嘉,不肖虛死如蓬麻。 榮華一旦世俗眼,忠孝萬古賢人芽。 有唐文物盛復金,名書史冊俱才賢。 中間詩筆誰清新,屈指都無四五人。 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倫。 筆追清風洗俗耳,心奪造化回陽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萬頃清光流。 我常愛慕如饑渴,不見其面生閒愁。 今春偶客耒陽路,淒慘去尋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煙霧,路人溪村數百步。 招手借問騎牛兒,牧兒指我祠堂路。 入門古屋三四間,草茅緣砌生無數。 寒竹珊珊搖晚風,野蔓層層纏庭戶。 升堂再拜心惻然,心欲虔啟不成語。 一堆空土煙蕪裡,虛使詩人嘆悲起。 怨聲千古寄西風,寒骨一夜沉秋水。 當時處處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飲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子美當日稱才賢,聶侯見待誠非喜。 洎乎聖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諫便沉汨羅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 過客留詩千百人,佳詞綉句虛相美。 墳空飫死已傳聞,千古醜聲竟誰洗?明時好古疾惡人,應以我意知終始。 ●附錄·朱子校昌黎先生集傳 新書本傳宋景文公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 七世祖茂,有功于後魏,封安定王。 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 終秘書郎。 隨司馬休之入後魏,為玄菟太守。 二子:都、偃,偃生後魏中郎穎。 穎生播,徙昌黎棘城。 其一則頽當裔孫尋,為後漢隴西太守,世居潁川。 生司空棱。 後徙安定武安。 至後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徙居九門,生尚書令、征南大將軍、安定桓王茂。 茂生均。 均生。 生仁泰。 仁泰生素。 素生仲卿。 仲卿生會、愈,而中間嘗徙陳留。 以此而推,則公固潁川之族,尋、棱之後,而不得承騫之系矣。 而洪興祖所撰《年譜》,但以騫之後世嘗徙昌黎,遂附《新史》之說,獨以赭陽為均州,小有不同耳。 及其再考二《書》,而見公世系之實,則遂諱匿,不敢復著仲卿、會、愈之名,而直以為不可考。 今固不得而據也。 唯方崧卿《增考》,引董說,以為騫乃韓瑗、韓休之祖,而公自出於尋、棱,與二《書》合。 其論南陽,則又云:今孟、懷州皆春秋南陽之地。 自漢至隋,二州皆屬河內郡。 唐顯慶中,始以孟州隷河南府。 建中中,乃以河南之四縣入河陽三城使,其後又改為孟州。 今河內有河陽縣,韓氏世居之。 故公每自言歸河陽,省墳墓,而女之銘亦曰:「歸骨于河南之河陽韓氏墓。 」張籍祭公詩亦云:「舊塋盟津北。 」則知公為河內之南陽人。 其說獨為得之。 公詩所謂「舊籍在東都」,「我家本谷」,則必以地近而後嘗徙居耳。 但據此,則公與昌黎之韓異派,而每以自稱,則又有不可曉者。 豈是時昌黎之族類盛,故隨稱之,亦若所謂言劉悉出彭城,言李悉出隴西者邪?然設使公派果出昌黎也,則其去赭陽,已曆數世,其後人屢遷徙,不應舍其近世所居之土,而遠指鄧州為鄉裡也。 方又引孔武仲之說,亦同董氏。 而王釒至以為公生於河中之永樂,今永樂猶有韓文鄉,則其說為已誕。 蓋其世系雖有不可知者,然南陽之為河內修武,則無可疑者,而《新史》、洪《譜》之誤,斷可識矣。 ) 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 會卒,嫂鄭鞠之。 夏五月,起居舍人韓會,坐元載貶官。 柳宗元《先友記》云:「會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以故多謗。 」會既卒,公攜家北歸,葬會河陽。 建中、貞元間,復避地于江南,韓氏有別業在宣城,因就食焉。 見《歐陽詹哀詞》、《復志賦》、《祭嫂》及《老成文》、《示爽》詩。 )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 擢進士第。 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 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 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闢府推官。 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 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 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改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 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 遷職方員外郎。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 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 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問,得澗臓,再貶封溪尉。 愈坐是復為博士。 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 轉考功,知制誥。 進中書舍人。 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 及還,具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 愈亦奏言:「淮西連年侵掠,得不償費,其敗可立而待。 然未可知者,在陛下斷與不斷耳。 」執政不喜,會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 由是改太子右庶子。 及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 愈請乘遽先入汴,說韓弘,使協力。 第1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