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娶范陽盧氏女,生仁本、仁約、仁載,皆有文行。 二季舉進士,皆早死;仁本為後子獨存,不樂舉選,年三十餘,始佐河陽軍。 後娶趙郡李氏,生三女。 二夫人凡三男五女。 長女嫁遼東李繁,繁亦名臣子,有才學。 遺命二夫人各別為墓,不合葬。 系曰: 士常患勢卑,不能推功德及人;常患貧,無以奉所欲得。 若鄭公,勤一生以得其位,而曾不得須臾有焉。 雖然,觀其所既立,其可知已。 嗚呼哀哉!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 元和八年十一月壬子,上命丞相元衡、丞相吉甫、丞相絳,召太史尚書比部郎中韓愈至政事堂,傳詔曰:「田弘正始有廟京師,朕惟弘正先祖父,厥心靡不向帝室,訖不得施,乃以教付厥子。 維弘正銜訓事嗣,朝夕不怠,以能迎天之休,顯有丕功。 維父子繼忠孝,予維寵嘉之。 是以命汝愈銘。 欽哉!」惟時臣愈,承命悸恐。 明日,詣東上ト門,拜疏辭謝,不報。 退,伏念昔者魯僖公能遵其祖伯禽之烈,周天子實命其史臣克,作為《》、《必》、《泮》、《》之詩。 使聲于其廟,以假魯靈。 今天子嘉田侯服父訓不違,用康靖我國家,蓋寵銘之,所以休寧田氏之祖考。 而臣適執筆隷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辭? 謹案,魏博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沂國公田弘正,北平盧龍人。 故為魏博諸將,忠孝畏慎。 田季安卒,其子幼弱,用故事代父,人吏不附,迎弘正于其家,使領軍事。 弘正籍其軍之眾,與六州之人,還之朝廷,悉除河北故事,比諸州,故得用為帥。 已而復贈其父故滄州刺史兵部尚書,母夫人鄭氏梁國太夫人,得立廟,祭三代:曾祖都水使者府君,祭初室;祖安東司馬贈襄州刺史府君,祭二室;兵部府君,祭東室。 其銘曰: 唐繼古帝,海外受制。 狎于太寧,燕盜以驚。 群黨相維,河北失平。 號登元和,大聖載營。 風揮日舒,咸順指令。 {で未}{で未}魏土,嬰兒戲兵;吏戎愁毒,莫保腰頸。 人曰田侯,其德可倚;叫噪奔趨,乘門請起。 田侯攝事,奉我天明;吏縛弓戈,考校度程;提疆籍戶,來複邦經。 帝欽良臣,曰維錫予;嗟我六州,始復故初;告慶于宗,以降命書。 旌節有韜,豹尾神旗;兜戟纛,以長魏師。 田侯稽首,臣愚不肖;迨茲有成,祖考之教。 帝曰俞哉,維汝忠孝。 予思乃父,追秩夏卿;媲德娠賢,梁國是榮。 田侯作廟,相方視址;見于蓍龜,祖考咸喜。 暨暨田侯,兩有文武;訖其外庸,可作承輔。 咨汝田侯,勿亟勿遲;覲饗式時,爾祖爾思。 ●卷二十七·碑誌四 劉統軍碑 唐故陳許軍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右龍武統軍、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潞州大都督,劉公諱昌裔,字光後,薨,既葬,將反機于京,舍于墓次。 故吏文武士門人,送客訖事,會哭將退,咸顧戀牽連,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隱卒崇終,有都督之詔。 日事時功,以著不可誣,有太史之狀、太常之狀,有謚,有誄,有幽堂之銘。 又如即外碑刻文,以顯詩之,其于傳無已,豈不益可保?」於是相許諾,以告其孤縱。 縱哭,舍杖拜曰:「縱不敢違。 」則相與刻銘。 文曰: 劉處彭城,本自楚元。 陽曲之別,由公祖遷。 公曾祖考,為朔州守。 祖令太原,仍世北邊。 樂其高寒,棄楚不還。 逮于公身,三世晉人。 公生而異,魁顏鉅鼻;幼如舒退,少長好事。 西戎乘勢,盜有河外;公雖家居,為國喑噫;來告邊帥,可破之計。 楊琳為橫,巴蜀靡;公由游寄,單船諭招;折其尾毒,不得動搖。 琳後來降,公不有功;終琳之已,還臥民裡。 蓋古有雲,「人職其憂」;無事於職,而與國謀。 德宗之始,為曲環起;奮筆為檄,強寇氣死;決敗算成,效于屈指。 環有許師,公遂佐之;蘇民軋敵,多出公畫。 累拜郎中,進兼中丞;雖在陪貳,天子所憑。 蔡卒幸喪,圍我許郛;新師不牢,將逋。 公為陳方,應變為械;與之上下,寇無所賴,遂至遁敗。 以功遷陳,實許之半。 聲駕元侯,以勢自憚。 復入居許,為軍司馬。 脫權下威,士心益歸。 卒嗣環職,棄惡從德。 乃與蔡通,涂其榛棘。 稚耋嬉遨,)連手歌謳;上無可怨,外無與仇。 既長事官,峻之大夫;其償未塞,仆射以都。 及癸巳歲,秋湧水出;流過其部,破民廬室。 公即疏言,此皆臣愆;防斷不補,漬民于泉。 臣耄且疾,宜即大罰。 上曰甾害,大臣其來;允余之思,其可止哉?驛隷走呼,有中使來;公迎于驛,遂行不回。 六月隆熱,上下;公鞭公驅,去馬以輿。 公病日惡,不能造闕;仆臥在宅,閔有加錫。 命為統軍,龍武之右;兼官左相,百僚長首。 冬十一月,日將南至;公遂薨殂,年六十二。 奏聞怛悼,俾官臨弔;悲不聽朝,贈督潞州。 存歿之賚,于數為優。 明年九月,東葬金谷。 公往有命,匪後人卜。 衢州徐偃王廟碑 第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愈集》
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