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飲和池記 輪挹河流上西城,傍堞迤行,東入節園。 園西北阜,疊石峻テ,高逾仞,疑積石也。 阜下搏泥沙,煅石為灰,劑為三池款之。 靜極明生,黃變為碧,如湘波然,繞澄清閣,供烹飪汲飲灌溉。 暇游其上,謀目謀耳者應接靡暇。 樹石其髮膚,風其態度,月其色。 或作響如球鐘,或涓涓如笙磬,則其聲也。 禱曰:河伯丐我多矣,其有以溉吾人民!池溢北出,少東,迤而南,繞瑞谷亭,如經三受降城,曲折銀夏間也。 又南趨隆阜下,如出壺口,過龍門,而面二華。 渠中石起,上立數石,則底柱然。 遵射堂東而南,清流汨汨,注大池中,命曰飲和。 與古之大陸何以異也。 用工萬九千餘,皆親軍力,未役一民也。 用錢五百餘緡,使者之俸余也。 彌月畢工。 役之征繕之暇,未廢事也。 呼民取飲,則瓶瓢勺罌盎之屬早具。 乏者或以織柳之器來,或手掬而飲。 老者弱者盲者跛者,群熙熙然知惠之逮我。 記此落之。 凡有事于此者,條其銜名碑陰。 歲在元黑戔 灘月紀屠維作噩。 ○請拓增船炮大廠疏 竊惟防海以船炮為先,船廠以自製為便。 此一定不易之理。 臣于同治五年奏設船政局于福建,仿造外國兵船。 甫蒙俞允,即拜西征之命。 一切製造,經歷任船政大臣斟酌辦理。 所制各船,多仿半兵半商舊式。 近年雖造鐵脅快船,較舊式為稍利。 然方之外洋鐵甲,仍覺強弱懸殊。 船中槍炮概系購配,較外洋兵船所用,又有多寡利鈍之分。 所以夷釁一開,皆謂水戰不足恃也。 夫中國之地,東南濱海,外有台澎金廈瓊州定海崇明各島嶼之散佈,內有長江津滬閩粵各港口之洪通。 敵船一來,處處皆為危地。 戰固為難,守亦非易。 現今守口之炮,率購自外洋。 子彈火藥,形式雜出。 各炮各彈,南北洋雖能配補,而炮身槍管,久必損缺。 各國既守公法,一概停賣。 將來由雜而少,由少而無,誠有不堪設想者。 臣去冬佈置閩海防務,親歷長門金牌,察看炮台。 飭將馬江被敵擊沉之炮起出安配,粗足自固。 然炮位少而海口多,陸師仍不能省。 兵多餉巨,司庫難支。 不得已而有商借洋款之舉。 夫借款必還,且耗巨息。 幸而軍務順手,尚不失為權宜。 倘夷焰日張,海防日棘,而徒剜肉醫瘡,勉強支持,何以抑強寇而靖海疆? 臣愚以為攘夷之策,斷宜先戰後和。 修戰之備,不可因陋就簡。 彼挾所長以凌我,我必謀所以制之。 因于船政局舊班出洋學生內,詢考制炮大略。 據稱泰西炮廠不一,當以法華士廠,克虜伯廠,安蒙士唐廠,好雨鶯廠四處為最。 法克兩廠,炮身炮筒炮箍皆煉成全鋼。 安蒙士唐廠,筒用精鋼,身用熟鐵。 好雨鶯廠筒箍用精鋼,身用鑄鐵。 皆擅專長。 然半鋼半鐵,制費雖減,惟有用久裂縫之虞。 不如鈍用全鋼,價雖貴而無弊。 參觀比較,仍以德國克虜伯、英國法華士作法為妙。 故中外各國用該局廠之炮為最多。 中國欲興炮政,必于此兩廠擇一取法。 僱其上等工匠,定購制炮機器。 就船政造船舊廠,開拓加增,剋日興工鑄造。 雖經始之費,需銀五六十萬兩。 而從此不向外洋買炮。 即以買炮經費,津貼炮廠,當亦有贏無絀。 惟制炮之鐵,與常用鐵器煉法不同。 必須另開大礦,添機煉冶,始免向外洋購鐵。 查福州穆源礦苗極佳。 閩中官民屢議開採。 以銷路不旺而止,若用以制炮,取之甚便。 如能籌得二三百萬金,礦炮並舉。 不惟炮可自製,推之鐵甲兵船與夫火車鐵路,一切大政皆可次第開辦。 較向外洋購買,終歲以銀易鐵,得失顯然。 泰西各強國,于此等工程,斷不貪購買之便,而自省煩勞,良有以也。 各等語,稟由船政局提調道員周懋琦,轉稟前來。 臣查西洋各國二十年前,尚無鐵艦。 所有兵船,與中國船政局現制相符。 即炮位藥彈,亦多前膛笨重之物。 論其昔年兵力物力,本非能與我為難。 孰料該夷逐漸講求,日新月異,兵船鐵甲,厚至一尺有餘,更以一二尺厚之陰丁魯泊,如橡皮膠者,貼襯其裡。 以故剛柔摩蕩,堅實異常。 其後膛巨炮,全重能力,突過從前。 上海製造局所譯《克虜伯炮準心法》,及《兵船海岸炮位架圖說》,言之甚詳。 《申報》所載英國新造巨炮,可受藥彈一千餘磅之重,能洞穿五尺餘厚之鐵甲,聞者莫不咋舌。 而自泰西各國視之,亦尋常工作耳。 該夷修明武備,不惜財力,至于如此。 此次法夷犯順,游弈重洋,不過恃其船堅炮利。 而我以船炮懸殊之故,匪獨不能海上交綏,即台灣數百里水程,亦苦難於渡涉。 及待開廠制辦,補牢顧犬,已覺其遲。 若更畏難惜費,不思振作,何以謀自強而息外患耶? 穆源鐵礦,臣接見閩省官紳,均謂便于開採。 似應委員試辦,並拓馬江船廠,興工鑄炮。 臣又聞江南徐州鐵礦,礦苗之旺,甲五大州。 若能籌款開辦,即于楚吳交界之處,擇要設立船政炮廠,專造鐵甲兵船,後膛巨炮,實國家武備第一要義。 臣老矣,無深謀至計,可分聖主憂勞。 目睹時艱,不勝愧憤!惟念開鐵礦、制船炮各節,事雖重大,實系刻不容緩。 理合請旨敕下內外臣工,迅速妥議具奏,仍乞宸衷獨斷,期于必行!天下幸甚! ☆李元度○答友人論異教書 來書以泰西人行異教於中國,愚氓多為所惑,慮奪吾堯舜孔孟之席。 謂此開闢已來未有之變。 其言深痛若此,有心哉,有心哉!然某之隅見,竊謂不足慮。 抑且深足為喜。 不惟不慮彼教奪吾孔孟之席,且喜吾孔孟之教將盛行于彼都,而大變其陋俗。 請畢吾說以廣足下之志焉。 第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晚清文選》
第72頁